考研遗传学名词解释总结(五)
(2011-02-21 16:26:35)
标签:
考研遗传学名词解释杂谈 |
名词解释
1. 同形异位现象:器官形态与正常相同,但生长的位置却完全不同称之为同形异位现象。
2.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个体某个器官或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能够再生成完整个体的遗传潜力。
3. 达尔文适合度:是度量自然选择作用的参数是达尔文适合度(适应值)。一个基因型的个体把它们的基因传递其后代基因库中去的相对能力,就是该个体的适应值,是其在某一环境下相对的繁殖效率和生殖有效性的度量,用w表示。
4. 同形异位基因:控制个体的发育模式、组织和器官的形成的一类基因,主要是通过调控其它重要的形态及器官结构基因的表达,来控制生物发育及器官形成。
名词解释
1.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一个群体内基因传递情况及其频率改变的科学。
2. 孟德尔群体:个体间能互相交配,使孟德尔遗传因子代代相传的群体。最大孟德尔群体是一个物种。
3. 基因库:是指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共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4. 基因型频率:任何一个遗传群体都是由它所包含的各种基因型所组成的,在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就是基因型频率。
5. 等位基因频率:是指一群体内特定基因座中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或称基因频率。
6. 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随机遗传漂变,或简称遗传漂变。形成原因是在一个小群体中,由于一个小群体与其它群体相隔离,不能充分地随机交配,因而在群体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使基因频率容易产生偏差。但这种偏差不是由于突变、选择等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于小群体内基因分离和组合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就一般而言,一个群体愈小,就愈易发生遗传漂移作用。通过遗传漂移所产生的作用,将有助于在群体中继续保留那些中性或无利的性状。例如:在人类不同种族所具有的血型频率差异实际上血型差异并没有适应上的意义,可它能同类人猿一样将血型差异一直传下来,可能是遗传漂移的结果。
7. 迁移:是指在一个大群体内,由于每代有一部分个体新迁入而导致其基因频率的变化的现象,个体的迁移同样也是影响群体基因频率的一个因素。
8. 哈德–魏伯格定律: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如突变、选择、迁移等)干扰时,则基因频率和各种基因型频率常保持一定,各代不变。这一现象由德国医生魏伯格(Weinberg W.)和英国数学家哈德(Hardy G. H.)在1908年发现,所以称为“哈德–魏伯格定律”。
9. 适合度:是成熟个体经自然选择后的生存率,属于遗传群体的一个重要参数。
10.
物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是生物繁殖和进化中的基本环节。
11.
生殖隔离:是指防止不同物种的个体相互杂交的环境、行为、机械和生理的障碍。生殖隔离可以分为两大类:①.合子前生殖隔离,能阻止不同群体的成员间交配或产生合子;②.合子后生殖隔离,是降低杂种生活力或生殖力的一种生殖隔离。这两种生殖隔离最终达到阻止群体间基因交换的目的。
12.
地理隔离:是由于某些地理的阻碍而发生的,例如海洋、大片陆地、高山和沙漠等,使许多生物不能自由迁移,相互之间不能自由交配,不同基因间不能彼此交流。
13.
进化树:采用物种之间的最小突变距离构建而成的一种树状结构,可以表示不同物种的进化关系和程度,也称为种系发生树。一般是当不同物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差异进一步以核苷酸的改变来度量时可用最小突变距离表示。
14.
进化速率:进化速率是指在某一段绝对时间内的遗传改变量,一般可用不同物种的蛋白质、DNA和mtRNA等大分子的差异来估算进化速率。
15.
分子进化钟:利用不同物种的蛋白质、DNA和mtRNA等大分子的差异估算出的分子进化速率,进而可以推断不同物种进化分歧的时间。
16.
群体:所谓群体,是指一群可以相互交配的个体。
17.
遗传多态现象:同一群体中存在着两种以上变异的现象,称为遗传多态现象。通常不同变异型间易于区别,不存在中间类型,而且遗传方式清楚。例如人的ABO血型就是遗传多态,这个血型系统由同一基因座上的3个复位基因决定,各型间区分明确,在同一地区有一定的频率分布。
18.
隔离屏障:同地生存的两个不同的种,它们之间没有或者只有很有限的基因交流,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有着某种隔离屏障或隔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