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无名
小无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95
  • 关注人气: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教会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你有哪些好的经验

(2012-07-16 21:23:07)
标签:

范围图

比赛场

宋体

应用题

数学问题

分类: 工作材料

应用题教学的目的,最终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和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的综合体现。

一、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1、画图的策略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符号、运算性质的推理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地让孩子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画图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1)、线段图。

线段图在解答分数问题时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过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师都对运用线段图来解答分数问题情有独钟,但线段图在解决其它类型的问题时同样也会发挥其直观、形象的作用。

(2)、连线图。

在解决诸如互相通电话、上下衣搭配、比赛场上有多少场比赛等问题时,运用连线的方法解答既直观又快捷还不容易出错,可以说是解答此类问题的最佳选择策略。

3)、范围图

在解决长方形长不变,而宽减少,面积减少,求原长方形面积;长方形长增加或宽增加,面积增加,求原长方形面积;长方形长增加,宽增加,求增加面积。可以通过画范围图,就比较直观,不容易出错。

2、列表、尝试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的条件信息用表格的形式把它列举出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解决诸如租船、租车、购票或得分问题以及解决比较困难的鸡兔同笼问题时经常用到。

3、借助手来学习的策略。

每个人都有两只手,10个手指头,5个手指4个空(间隔),10个手指就有9个间隔,首先使学生明确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明确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后,就可以用手来解决植树、锯木头、上楼梯、钟打点等问题。例如:小红家住5楼,每层楼之间有20个台阶,从1楼到5楼要走多少个台阶?手一伸,5个手指代表5层楼,共4个间隔,4×20=80个台阶,就不会出现5×20=100个台阶的错误了。用手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说是简便易行,应用广泛。

4、模拟操作策略。

模拟操作是通过探索性的动手操作活动,来模拟问题情境,从而获得问题解决的一种策略。学生是通过自己探索的过程,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已知的问题来进行推导性的研究。通过这种开发性的操作的策略的训练,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问题的解决,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推理的策略。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策略外,我们以前经常用到的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可称作逆推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可称作顺推的策略)既是过去我们经常用到的“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些方法都可以看作推理的策略。

6、替换、转换或综合、分析的策略。

二、应用题教学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要使学生有较强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才会把获得的知识自觉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既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用题教学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这一特点,小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尤其是应用题更让学生感到神秘难懂。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非常有用,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在以后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时常选取学生所熟悉的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例来编、教应用题,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

三、加强课内外结合,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我们完全有必要让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有必要让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在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必须到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从事数学教学时间不长,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有的学生往往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学生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而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对于诸如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不够。因此,要改变这一切,就必须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入手,在教学实践中,我格外注重引导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探究。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独立解决具有新背景的问题,但知识背景不是教师所能全部传授的。因此,应用题教学的时空范围,应突破课堂和教室这狭窄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融入社会,体现教学的过程性,这也是数学教学教育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向学生提出一些专题调查任务,或为课堂教学收集材料,或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例如:我向学生布置下列一些研究课题:

1、针对学校操场中各种图形的测量并计算其面积;

2、银行存款中年利率、利息、本息、本金之间的关系;

3、如何利用估算某建筑物的高度?

学生围绕某一研究性课题开展调查,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增加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经验,有利于解应用题的素材结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

四、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以学生活动为手段,让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会结合起来,在愉悦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五、优化应用题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学生机械的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而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对于诸如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不够。因此,要改变这一切,必须优化应用题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我们应客观分析教学内容,处理教材内容,精心选择、编制一些应用题,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认真分析题目,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题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解答权。应用题教学,要更加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于生活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趣味性的应用题素材,为学生创设富有挑战性和开发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得到满足,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