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009-07-31 06:29:14)
标签:
教育激发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情境 |
分类: 工作材料 |
1
2
3
4
5
6
现就第3、4、5条解释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学习数学兴趣不浓厚的原因有:
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学生的自主性在于对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征服问题的欲望.教师只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旧知引新知,有浅入深,层层铺垫,为学生创设迁移情境,并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的去探究。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学生就会自主的进行探究与思考,作为这一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能过多的干涉学生的活动,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安排一些小竞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成功的欲望。加强对差生的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作业恐惧的原因:
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在教学中,改革作业形式。
一、分层次设计,让学生体验成功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三、布置“数学日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四、让学生相互设计作业,增强自主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
五、变课本上的封闭题为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缺乏应用数学的能力的原因:
学生没有让数学走到生活中去,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锻炼太少。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立足实际问题,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习效应
三,开展数学活动,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创设应用机会。
四、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