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吃羊肉
(2020-08-08 23:33:01)昨日立秋,郑州大雨。我值完夜班后又至古荥镇卫生院下乡下午回到家时已快7点。夜间与朋友微信聊天,突然想到忘记贴秋膘,少了一顿涮羊肉。
我小时候并不喜欢吃羊肉,因为感觉有膻味。但我祖父、父亲都喜好吃羊肉。父亲常说:没一点膻味,不如吃猪肉,羊肉就是要吃那个味儿。老家禹州有一种乡村美食“杂炣”,因配料不同,有羊、牛之分。我家附近习惯吃羊杂炣,与山陕及西北一代所说的羊杂割做法类似。羊骨、羊肉、羊杂煮汤,以汤烩白萝卜、粉条、豆腐、熟羊肉片或羊杂等,吃时另加羊油辣椒,葱花等,往往搭配发面锅盔,是乡村劳作之人打牙祭的美食。祖父每带我去赶集,都要去吃上一碗,而我却因其又膻又辣,避之不及。
最早能接受羊肉,是因为饸饹面。饸饹面本是邻县郏县的小吃,饸饹床压出圆滚的面条,浇上羊肉汤,放葱花、羊肉辣椒等。因煮羊肉汤时放入多种大料,压制住了膻味,余留的只有香气了。20岁以后,莫名其名的喜欢上了吃羊肉。羊肉的做法很多,各地不尽相同。水煮、红烧、火烤、爆炒、扒制……但我最喜欢吃的还是涮羊肉与手扒羊肉,因其调料不多,更能吃出食材本身的味道。
提起涮羊肉,大家想到的是北京;提起羊肉串,大家想到的是新疆;提起羊肉泡馍,大家想到的是西安;提到羊肉汤,有传说的四大著名羊肉汤(山东单县、内蒙海拉尔、四川简阳与苏州藏书羊肉)。有一年去济南,表弟曾带我去吃过一家主打单县羊汤的店面,与河南做法类似,没有比河南的好吃。而南方的羊肉,我认为品质更不如北方。江浙一带羊肉都是带皮,肉质瘦,膻味大,但南方人却说很鲜,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上海求学时,有一次曾去中山医院办事,结束后天寒地冻,刚好碰到路边一号称主营藏书羊肉的饭店,我要了一碗羊肉汤,加一个饼。汤色灰暗,羊肉很柴,漂了一些香葱末,味道寡淡,大失所望。后来又尝过白切以及红烧羊肉面,味道实在一般,可能我吃的都属于假冒商家吧。还是家乡的羊肉汤好吃。
河南地处中原,回族同胞众多。因清真菜以牛羊肉为主,久而久之,感染的很多河南人对羊肉也情有独钟了。烩面、胡辣汤等小吃多离不开羊肉的参入,郑州街头的羊肉烩面、羊肉汤馆更是随处可见。烩面是河南特色,羊肉的好坏,关系着面的优劣。著名的合记烩面,就是羊肉烩面的代表。我初来郑州时合记烩面6块一碗,配几瓣糖蒜、一碟香菜。但对于学生来说,这个价格也不是能天天吃的。高中好友自北京回来,我带他去人民路总店吃了一碗,多年后他还记得那碗面。上班后有一年,上海的老师来郑州开会,我带她们去河南食府尝一下小吃,主食是每人一份羊肉烩面,她们都说好吃的很,就是碗大了些,其实我要的是小碗……
我对下厨乐此不彼,做饭也成了紧张工作之余的一种消遣模式。羊肉烩面、涮羊肉都是常做的。烩面的做法:羊肉、羊骨放大葱、姜片、胡椒,大火急煮,开数分钟后可改小火慢炖,汤白肉熟,捞肉切块,以汤烩面,期间加入木耳、豆腐丝、粉条、黄花菜、枸杞。大碗放胡椒粉、鸡精、盐、香油,热汤带面激发起调料香味,吃时再放香菜、羊肉块。
手把羊排就是清水煮羊排,放生姜、大葱、花椒、胡椒等,煮熟放温,趁热切后沾椒盐而吃,配洋葱可解油腻,吃肉后以汤煮绿豆面,别有一番滋味。
羊肉涮锅最为简单,买速冻羊肉片、蘸料,电磁炉烧水,放葱姜、虾米,开水烫汆,转瞬就熟。配菜无外白菜、粉丝、茼蒿、豆腐之类。有人喜欢放海鲜之类的丸子,会夺去羊肉的鲜味,不好。也有人喜欢肉、菜一起下锅煮,其实也不好,清水煮菜太寡淡。最好先下肉,等汤肥过了之后再下菜,最后煮点绿豆面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