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的金融政策正在积极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如果借用《美林传奇》这本书中的说法,那就是要实现从华尔街向主街的转移。美林的兴衰成败,都可以从华尔街向主街转移这个主线来把握,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看到美国和全球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巴曙松教授,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美林传奇——百年兴衰录》译后记 符荆捷
2008年9月15日,我正在西雅图出差。美国西部时间早晨六点,我在酒店看着CNBC现场直播,美国金融市场哀鸿遍野。雷曼兄弟就要破产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雷曼柜台空空荡荡,只有电脑上的数字还在跳动。雷曼当天股价只有三毛多,后来进一步跌倒一毛七。油价跌了5%,欧洲主要证券市场普跌5%,记者说市场进入金融恐慌。新闻评论员认为雷曼对市场太乐观、太激进,没有吸取历史教训,但是雷曼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很无辜,而更加激进的美林证券因为成功被美国银行收购而免去一劫。
2011年8月,我被派驻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工作,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华尔街。这一年的标志性事件是“占领华尔街”运动,运动的口号是“我们就是那99%的人”、
“99%对1%”、“主街对华尔街”。《大西洋月刊》认为“占领华尔街”运动反映出了美国社会所面临的双重危机:收入不平等,1%的富人收入超过了国民收入的20%;以及金钱对美国政治的腐蚀。而这场草根占领运动中所蕴含的反精英、反建制的情绪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帮助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一大力量。
在此背景下,当我读到美林公司创始人美里尔曾经的一番豪言壮语时,不禁感到格外的讽刺和警醒。1948年,美里尔写道:
《美林传奇》不是一部反思金融危机的专著,但美林公司近百年的公司史可以折射出美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的发展轨迹。美林公司的兴起,源于其创始人美里尔“将华尔街延伸到主街”的愿景,更是因为切合了当时小额投资人大规模涌入资本市场的趋势。而其衰败,用本书作者史密斯的话说,病症在于公司时任CEO奥尼尔将资产大肆挥霍在复杂而有毒的债务权证市场上,根源则在于领导者和董事会的失职以及公司文化的蜕变。
“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美林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初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王者,并不断巩固公司“客户至上、诚信为本”的基本原则。然而,美林的传统商业伦理终究不敌华尔街“利字当头”的狼性文化。躲过了1929年大萧条、1987年股灾的美林这一次倒在了2008年次贷危机面前。开拓创新和坚守原则同等重要,一旦失之偏颇,灭顶之灾可能来得很突然。
掩卷沉思,全球金融市场当前所面临大大小小的问题在美林公司的历史上都似曾相识。而美林公司历史上12位个性鲜明的领导人在公司战略、经营治理、开拓创新、文化塑造以及成功和失败的故事,也是一部非常生动的管理学案例。希望这本书能够为各行各业的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激励。
201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杨熙越老师找我翻译《美林传奇》,我欣然应允,并与老友张磊一起在工作之余着手翻译。我们以金立群先生组织翻译的《摩根财团》和祁斌先生翻译的《伟大的博弈》为标杆,力求准确地还原书中所记载的历史。翻译过程历经两载,披星戴月,饱览朝晖,既辛苦,又充实;每一遍校译,都会对书中的细节更加熟悉,并产生一些新的体会和感受。
更加有意义的是,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各自的孩子相继出生。
小生命的诞生激励着我们,还有什么比将这本书送给他们更好的礼物呢?
是为记
译者简介:
符荆捷:长期从事国际经济研究与多双边经济外交工作,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曾任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室副领事。译有《英镑美元外交》《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等。
张磊:长期从事国际结算、跨境收并购融资、中国企业海外资产保全等工作,曾就职于中国银行总行贸易金融部。参与翻译《国际商会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URDG758)》及其指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