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为臻剖析《分析推理》中奇偶性例题
(2021-08-17 21:51:03)
标签:
军考士兵提干张为臻 |
分类: 提干军考—试题/解读 |
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培训1290人次。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8 B.10 C.12 D.15
具体剖析
奇偶性试题,当属士兵提干考试《分析推理》中数学运算的内容,不少考生碰到数学运算试题,立即产生恐惧心理,比较抵触,不想做,或者干脆从网上随便找个解析看看,这道题就过了。实际上,这种做法,做再多的题,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该不会还是不会。这种做法,这种备考是难以奏效的。
诚然,网上的解析可以借鉴,但要突破就题解题的僵硬的思维枷锁,要从题目的背后提炼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技巧,学会举一反三。
这道试题,很简单,貌似小学时期的应用题。网上一般有三种解题方法,分别为,
方法一,由题目条件,设甲教室使用x次,乙教室使用y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50x+45y=1290,x+y=27,联立两方程,解得x=15,y=12,故甲教室使用15次,应选择D选项。
方法二,由题目条件可知甲教室可容纳5×10=50人,乙教室可容纳5×9=45人。由于总共培训了1290人次,可知乙教室的使用次数应为偶数次,又甲、乙教室的使用总次数为奇数,所以甲教室的使用次数为奇数,只有D符合。
方法三,通过题目条件易知,甲教室可容纳5×10=50人,乙教室可容纳5×9=45人,两教室可容纳人数差值为5人。假设27次培训均在乙教室举行,则培训人数应为45×27=1215人次,与实际培训人数差值为1290-1215=75人次,总培训人数的差值÷单次培训人数的差值=甲教室的使用次数,即75÷5=15,故应选择D选项。
看完之后,大家可能会倾向于第一种解题方法,无论哪种方法,这个时候基本上背离了提干考试大纲对分析推理的具体要求。
试想,分析推理,侧重于逻辑思维,即使从字面上来看,也能看得出,也不应该去单纯考道数学知识题。切记,分析推理不等于行测,数学运算不等于数学。
张为臻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这道题,从选项上来看,只有D项15是奇数;从题干上看,可以列2个方程式。通过基本确定可以用奇偶性方法解题。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列方程目的不在于解方程,在于观察涉及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设甲教室使用x次,乙教室使用y次,由此可得,
50x+45y=1290
x+y=27
根据奇偶性原理:奇数加减偶数=奇数;偶数加减偶数=偶数;偶数乘以任何数=偶数,可知,
方程式50x+45y=1290,已知,50x为偶数,1290为偶数,可推出,45y必定为偶数,y一定为偶数
结合x+y=27,既然y为偶数x+偶数=奇数,可见x为奇数,故选D。
最后再强调一下,通过这道题,我们一定要提炼出,命题专家考查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会运用奇偶性原理,观察、理解、分析、推理出所求答案,而不是具体解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