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庞学杰-萝卜孩儿/旧作展示

(2009-01-04 20:52:23)
标签:

蝶影/第七感觉

旧作展示----

诗歌<第七感觉>是本人首次用笔名“乌伦古河”发表的中学时期的作品;写于1991年,发表于《中国校园》(黄世任主编)一九九三年第十二期的“校园诗坛”。  庞学杰-萝卜孩儿/旧作展示

第七感觉(二首)

 

 

蝶影

 

蝶影掠过。

蝶影,蝶之魂魄。

影之舞,魂之舞。

一朵,二朵,三朵……

 

阳光里,

蝶影婆娑。

 

我在蝶影中,我是一朵无影的蝶。

 

是什么,

改变了花容,增新了叶绿,

超度花香意识,

创造新境界?

 

蝶影!

蝶魂的超脱……

 

 

 

九棵树外的三只苹果

 

九棵树外的三只苹果

有一日摇变成红蝴蝶

九棵树的枝叶

编织成绿色的摇篮

期待你并承受你

有朝一日栖落

 

 

           阅诗絮语

                         钱光培

 

这一期“校园诗坛”里所选的诗歌,无论从肉容、格调看,还是从创作手法看,都是多彩的。

期间,有辛辣的讽刺(如《与老杜对饮》)、有执着的追求 (如《小河》)、有深情的赞礼(如《山丁树》),也有对自然、对人生的冷睿的体验(如《火车上》与《第七感觉》等)。应当说,这些诗,都是有滋有味的。

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两首。一首是苏一华的《与老杜对饮》。我以为,它突出的长处是以一种巧妙的构思去切入了现实,表达了一个诗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对现实生活中丑恶现象的愤懑,显示了中国校园诗歌的正义的诗心。中国校园诗歌在现实面前是不能闭眼的。它需要有睁睛的诗人。

另一首是乌伦古河的《第七感觉》中的《蝶影》。拿它同前面的《与老杜对饮》比,毫无疑问,它是别一种滋味的诗歌。诗人在这里没有直抒心意,而是把自己对一种美的人生境界的感悟、赞礼与追求寄托在了意象的组合、境界的营造中。它的表现方式是含蓄的。因为含蓄而生出多种的解说,是这类诗歌的长处;因为追求含蓄而发展到含混,让人如坠烟海,什么也看不出来,则是这类诗歌常犯的弊病。

记得有一年,在黄山的桃花溪边,看着清澈明丽而又缓缓流动的溪水底下的变幻多姿的彩石,我曾经对一位年轻的诗友说,这该是追求含蓄美(或曰朦胧美)的最高境界了。

尽管《蝶影》一诗在语言上还有一些杂质与瑕疵,但总体来看,还是有清澈美、流动美的,因为藏在诗底的彩石的美也能很好地让人领略到。应当是这类诗中的好诗。

中国校园诗坛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片天地上,不挂任何诗歌流派的旗帜。只讲一个“气”字,一个“艺”字。只要“气”正,“艺”佳,不管用什么形式,什么创作方法写出的作品,我都将寄予满腔的热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