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隆帝曾五次游--狮子林

(2012-07-01 20:27:45)
标签:

5d

b2

乾隆帝

狮子林全景图

倪云林

杂谈

分类: 游记

http://s14/middle/5d1b2e13tc386da93d1cd&690
顶图.这是进狮子林入口处后,迎面挂有一幅鸟瞰狮子林的立体全景图,而且是狮子林的雪景。一目了然,亦十分漂亮。我随即拍下,並在此供大家欣赏。

 


       乾隆帝曾五次游--狮子林

 

      上一篇博文,介绍了游览拙政园时的情景,当我走出拙政园时,已是下午四时半了,于是我匆匆赶到与拙政园相邻的狮子林,抓紧时间,赶在闭馆前,观赏这座苏州仅存的元代历史名园。
    我游狮子林已无数次了,记得我第一次游狮子林时,还是在1948年我孩童时代,当时狮子林是私宅园林,不对外开放,但只要持私人名片(当时社会有名片者不多),就允许进园参观。那时,由我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拿着一张不知何人的名片,带领全班同学去狮子林春游,进门时传递这张名片,就进去参观了。如今我已年过七旬,拿着身份征,凴证也免费参观了,时隔六十多
年,在我一老一少时,均享受了同等待遇,颇感有趣。

    狮子林是苏州市的四大名园之一[即;沧浪亭(宋代)、狮子林(元代)、拙政园(明代)、留园(清代)。这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园林,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660多年历史。在元.至正元年(1341年),有高僧天如禅师来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的拥戴。元.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禅师惟则为纪念其师父中峰禅师而建菩提正宗寺,其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院內“林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于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因而又将寺易名为“狮子林”。

    元末大画家倪瓒(号;云林)曾作画《狮子林全景图》。明万历年间又重建,改名圣恩寺。清.康熙、乾隆帝在南巡江南苏州时,曾多次到狮子林观赏,康熙帝曾御赐“狮林寺”匾额。乾隆帝更是五次亲临狮子林,题诗10首,题匾3块,其中“真趣”匾额至今仍悬挂园中。乾隆皇帝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两座狮子林。由此可见乾隆帝对狮子林情有独钟。
    直至民国六年(1917)年,由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苏州人)[注;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父]购得狮子林。1918年贝润生又化80万银元,用了七年时间整修,设水池,植花木,重建厅堂,增建燕誉堂、九狮峰等景点。贝家很好地保护原存建筑、假山,搜集大量文物,使一代名园再现光辉,並冠以“狮子林”旧名,从此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州古城。

    解放后,贝氏后裔把狮子林捐给人民政府。经整修后,于1954年对外游览。近年来狮子林全园修葺一新,並先后荣获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称号的殊荣。

    请随我的图片,游览狮子林的部分景点吧,供大家分享:

 

          http://s16/middle/5d1b2e13tc386eece1abf&690
       图1.这是狮子林的大门,这座元代遗址,经民国贝氏的重建,使用钢筋水泥等现代建筑材料,因而其大门已具近代风格。


http://s1/middle/5d1b2e13tc386f32f46f0&690
图2.高耸的狮字林粉黛高墙。


http://s7/middle/5d1b2e13tc3b0c9dc3d8e&690
图3.狮子林的入口处,上挂清.乾隆帝手书“狮子林”匾额。以及全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的标牌。


              http://s2/middle/5d1b2e13tc386f9bda7b1&690
          图4.这里是贝氏祠堂,现为大厅,上挂“云林逸韵”匾额,由著名书法家顾廷龙手书。意为;元代画家倪云林超众脱俗、潇洒、风流之意。元代著名大画家倪瓒(云林),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为“元四家”。在他73岁(明洪武六年),他到苏州狮子林时,应寺内方丈之请,作画《狮子林全景图》,从而使狮子林的艺术身价倍增,狮子林也由此名声大噪,成为文人雅集,觞咏之地。后人遂把狮子林和倪云林连在一起,乾隆帝也曾题诗称“倪氏狮子林存茂花”。


http://s3/middle/5d1b2e13tc386fcf5f7b2&690
图5.在大厅的前柱上,有楹联;“枕水小桥通鹤市,森峰旧苑认狮林。”此联由著名书法家肖劳八十八岁撰书,书法刚柔相济。


http://s14/middle/5d1b2e13tc3b0cc13df7e&690
图6.燕誉堂,这是狮子林园主的宴客之所。燕;古称玄鸟,象征吉祥、富贵。“燕”通“宴”,意为安闲。誉;名声,“誉”通“豫”,意为欢乐。燕誉堂堂中由屏风分隔成前后两部分,这是前部分,在苏州园林中也是极为精致的鸳鸯厅。请注意燕誉堂圆洞门,造型精美,题刻雅致。清.乾隆帝游园时,此堂为临时膳房。


http://s12/middle/5d1b2e13tc3b0ce20ddfc&690
图7.这是燕誉堂的后部分,上匾额“绿玉青瑶之馆”中的“绿玉青瑶”出自倪云林词句;“依微同里接松陵,绿玉青瑶缭复萦。……”。玉是美石,人们赋于玉以种种社会道德之意,因玉润而不污 ,是人们吉详避凶的瑞宝。这里用翠绿色美玉名馆,寓吉利富贵之意。

    http://s3/middle/5d1b2e13tc38708b612b2&690
图8.这是小方厅,厅中楹联“狮子窟中岚翠合,细林仙馆鹤书频。”

 


http://s7/middle/5d1b2e13tc3b0cff0a9df&690
图9.这是在著名的“九狮峰”湖石,其峰石是座抽象的雕塑。堪称太湖石的特构,它的叠峰立面多坳块,透空,其形状“瘦漏生奇,玲珑安巧”,而且顶部还旁逸斜出,升腾奔涌,使峰石整体上大而下小,确具飞舞之势,据说乾隆帝十分欣赏。当我走进小方厅,看到迎面而来一耸,拔于粉墙之前,花坛之上的九狮峰时,人人都会笑容满面,喜逐颜开,指指点点,嘻嘻哈哈……,确极具诱人,纷纷拿出数码,咔嚓!留念。


http://s10/middle/5d1b2e13t79f814f8274d&690
图10.这是“揖峰指柏轩”。“揖峰指柏”意思是“拱手礼对奇峰,笑指庭前古柏。”它取自宋代朱熹诗句;“前庐山,一独秀。”及明代高启“人来问不应,笑庭前。”表达文人对山野林的钟爱,点明了赏景的特色。


http://s15/middle/5d1b2e13tc3b0d33fe711&690
图11.这是揖峰指柏轩大厅内陈设。


http://s4/middle/5d1b2e13tc3b0d4ec3f61&690
图12.这是“揖峰指柏轩”庭院前的整规水池与小石桥,由此通向湖石假山,山上罗列石峰、石笋,山石缝中古木虬根盘绕。

 

http://s11/middle/5d1b2e13tc3b0f3528b71&690

图13.祖龙居在狮子林“揖峰指柏轩”前庭院内留影。


             http://s4/middle/5d1b2e13tc3871e1542b3&690
         图14.过此小石桥,来到奇峰耸立的假山。

 

http://s9/middle/5d1b2e13tc3b0d6fa0ce0&690
图15.园中池景,右侧湖心亭,对岸是“暗香疏影楼”。


http://s14/middle/5d1b2e13tc3b0d8d62468&690
图16.这是园中著名的湖心亭,它由两端宛转的九曲桥与岸畔相连。园林布局巧妙,回环曲折,引人入胜。


             http://s7/middle/5d1b2e13tc3872bc01216&690
         图17.走过小石桥,来到奇峰群。假山不髙,但洞壑盘旋,层次深邃。把狮子林的假山迷宮,比作诸葛亮的八阵图,毫不为过。


http://s13/middle/5d1b2e13tc3b0de8f040b&690
图18.“景中景”。


http://s16/middle/5d1b2e13tc3b0e063fd13&690
图19.这是园中湖心亭,亭右侧是真趣亭,左侧是石舫。


http://s14/middle/5d1b2e13tc3b0e24f872a&690
图20.这是园中池塘,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四周湖石奇峰,古树花木,令人叫绝,图中前是花蓝厅,后是见山楼,厅堂楼阁精巧细致,无愧为苏州四大名园林之—。


http://s10/middle/5d1b2e13tfa348441b369&690
图21.这是园西一景,园中的环廊连通全园。


http://s1/middle/5d1b2e13tc3b0e3faebb6&690
图22.这是真趣亭,位于水池北岸,面对假山,是园中赏景佳处。亭内悬挂金字蓝底的乾隆御笔“真趣”匾额,取自宋.王禹诗“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意为;忘却计较或巧作之心,自由恬淡,与世无争,陶然忘机,就能悟得山林之真趣。


http://s11/middle/5d1b2e13tc387455a91aa&690
图23.真趣亭与石舫。


http://s11/middle/5d1b2e13tc3874926ec9a&690
图24.此石舫不及拙政园的香洲舫,造型过于逼真,彩色玻璃,彩色铺地,但位置较佳,能眺望湖色风光与对岸的奇峰怪石。


http://s15/middle/5d1b2e13tc3b0eb74b97b&690
图25.园中一景,池畔假山环绕,千姿百态的湖石,多数像狮形,大大小小有数百头,有怒吼的,有憨睡的,有嬉戏打闹的。你可在园中一边走,一边观赏,妙不可言,因而狮子林被称为苏州园林的“假山王国”。对面小石拱桥后是园中扇亭。


http://s4/middle/5d1b2e13tc3b0ed87c074&690
图26.这是花蓝厅内的陈设,上挂“水壂风来”匾额,意为;临水的堂室吹来阵阵清香。水壂;指水池边的屋。


http://s3/middle/5d1b2e13tc3b0ef88b18f&690
图27.这是花蓝厅的花窗,内涵丰富。


http://s13/middle/5d1b2e13tc3b0f1549fdf&690
图28.这是园中园,五松园月洞门的小景,其砖刻“得其环中”,意为;灵空超脱,无是非之境界。


http://s1/middle/5d1b2e13tc3b0f586268a&690
图29.祖龙居留影。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曾五次游览狮子林。
    1.乾隆二十二年春(1757),弘历二巡江南苏州,他取倪云林的狮子林图卷,对照观赏狮子林,御赐匾“镜智圆照”,又题五言诗《游狮子林》。
    2.1762年乾隆二游狮子林,因爱其景,为狮林寺题额“画禅寺”,在他临摹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和倪氏原作上分别题字,将临摹之作“命永藏吴中”。(注;吴中即苏州)
    3.1765年狮子林已归黄祖兴所有,乾隆游狮子林后(时称涉园),题下“真趣”匾额,又作“游狮子林即景杂咏”七绝三首,七律一首。
    4.1780年乾隆游狮子林后,作《狮子林再叠旧作韵》。
    5.1784年乾隆再次南巡,见到徐贲画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十分感慨,写《游狮子林三叠旧作韵》;“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日芳春可弗寻。”
    乾隆帝五次游狮子林,可见乾隆皇帝对此园林的厚爱及情有独钟!


                                (本文图片,2011年5月11日我回老家时所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