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思考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
(2022-04-25 16:37:53)
如何在课堂上让孩子能积极思考呢?
1、问题是思考的门户。我国学生放学回家,家长常问:“今天考了多少分?”国外家长常问:“今天提了几个问题?”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自学一篇课文时,第一要做的就是提出问题——哪个字词不懂,哪句话不明白,哪里写得好,哪里你感触比较深……尤其是难点、困惑,要找出来,去探索,自求解决,或请教老师与同学。发现问题证明你真正思考了。
2、提倡独立思考。课堂人数众多,可以交流,集体互动,相互促进,但这要以个人独立思考为基础。应该先让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再作交流,这样可使每人的脑子都开动起来。朱熹说:“大致观书需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精思”,当然就是要独立思考。
3、要逐步提高思考的难度。我们上课常提问:“文中说的是谁,在干什么?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种问题,学生不要思考就能答出。这样的问题毫无价值。教学时,要提出真问题,提高难度。
4、要总结、学习思考方法。学生有差别,差别就在于思考的能力。有的善思,爱思,能巧思。有的不开窍,脑子里一团浆糊。要因材施教,做有针对性的训练。每节课要总结出读书方法,作文方法、思考方法。比如,找文章主题可以找主要段落或句子;作文审题要逐字理解题意;分段要看文字的前后联系,识字写字要分析字形,词义可以先看字义,再连成词猜其意,等等。
陶行知提倡过思考,他写过《两件宝》: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一切创造靠劳动,
劳动要靠手和脑。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两个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