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意大利 之 威尼斯(一)

标签:
意大利威尼斯 |
分类: 漫行天下(游记)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好奇者乐民俗风情,小资者乐幽静小巷。威尼斯山倒是没有,房子直接造在水边,底楼一开门直接下水;贡多拉小船在水面飘飘荡荡,大街小巷的面具、玻璃应接不暇;在岛上的小巷里穿梭,一步一桥、移步换景。难怪威尼斯是聪明伶俐、好奇胜过猫、小资风情熏陶、却是心眼小的众多MM的最爱。
公元8世纪前这里还是一片小岛和浅滩。当时汉武大帝在东边把匈奴打得稀里哗啦地往西逃,匈奴人在大汉王朝面前被揍得满地找牙,跑到西边又牛起来了,把当时中亚的民族一窝蜂地往西边赶。说来也怪,这帮中亚、东欧的蛮子越往西越菜,都是被东边的邻居欺负得不行了就往西跑,去欺负西边的邻居,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张就压到了罗马人身上,从此亚平宁半岛蛮族进进出出像逛庙会一样。当时威尼斯附近的居民实在受不了这帮蛮子天天来串门,就把家安到了岛上,蛮子不会开船,消停了。后来威尼斯人通过水上贸易发了大财(威尼斯商人?),船也越造越好,海军横行地中海。打过大航海游戏的兄弟们都应该知道威尼斯战舰是速度、火力、耐久力都顶尖的战船,5条威尼斯战舰组个舰队就可以横行大洋了。有了钱就开始进一步扩张城市,把这片滩涂全开发成了高尚楼盘。在海滩上造房子可真是费钱,先要把上好木桩一根一根打到海底淤泥里,因为泥里见不了空气,木头不会烂,只会越来越硬,最后都成化石了。然后在木桩上铺石板,最后才是在石板上造房子。那时没有钢筋混凝土,工程费事不说,费钱简直就是不可计数。威尼斯人盖房子盖得最欢的时候,意大利北部的森林都被砍光了,石材也被挖完了。中世纪的时候,威尼斯是地中海贸易中心,这里的人什么都不缺,穷得只剩下钱了,把意大利的树啊石头啊都搬来了还不算,又开始养艺术家。因此威尼斯成了继那个靠卖药丸放高利贷起家的Medici家族撑起来的佛罗伦萨之后又一个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所谓高雅艺术,背后烧钱的也不过都是些高利贷、奸商,所谓大俗才能大雅。
水是不用刻意去看的,因为脚下遍地都是水。要品的是水色,水本身的蔚蓝碧绿,水边五彩的房舍,水上艳丽的各色小船,头顶的蓝天白云,以及这些斑斓的水波。
而看船,首先要看的是贡多拉。这种小船应该是改自中世纪的战船,有特别的工艺,据说现在能造贡多拉的人也不多了。一条船有两百多片木板,上漆工艺特别复杂,值好几十万欧。撑贡多拉是门手艺,在当地属于文化遗产,不交税。贡多拉的船夫手里有几十万的船,每天一百一百地挣,还不交税(意大利的税率可是40%多),比开宝马还风光。
威尼斯靠贸易起家,四海来客,建筑风格比较杂,罗马式的、拜占庭的、文艺复兴的,再加上这帮有钱的闲人什么颜色鲜亮就刷什么颜色,把个城市弄得花里胡哨,碧海蓝天一衬,整个城市就是一桌颜色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