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庄子故事》两则
(2010-12-09 21:23:41)
标签:
惠子忙里偷闲读庄子庄子寓言两则文言文教学目标校园 |
分类: 教育教学 |
简评《庄子寓言两则》
一、教学流程
(一)导入
闻一多先生对庄子和《庄子》的评价
李怀宁在《忙里偷闲读庄子》中对庄子的评价
(二)新课
1、出示无标点课文。
抽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2、学生提问理解困难的词语。
“或”、“国”、“全”,教师指导:采用添字法。
3、学生翻译两篇短文。
教师适时做指导,如“安知”。
4、学生提出需要积累的词语。
“相、于是(两处)、吓(两处)、之、安、固、汝、全、循”等。
5、问题探究。
寓言往往采用比喻法。在本文中鹓鶵、鸱、腐鼠各比作什么?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种思维好不好?
(1)学生表演课本剧。
(2)鹓鶵、鸱、腐鼠的寓意。
(3)庄子对惠子讲寓言的目的是什么?
(4)为什么庄子觉得鱼快乐?惠子的思维在文学里好不好?
出示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讲解:在文学的世界里需要想象,在科学的世界里需要较真;文学的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好坏。
6、了解庄子。
读完两文,你觉得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再次出示《忙里偷闲读庄子》中对庄子的评价,学生结合评价在课文中找出依据。
(三)观看视频(动漫版故事)
(四)学生齐读两文。
二、评教学目标
卢老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了解庄子的兴趣,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短小文言文。
1、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编排和学生实际。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已经有两年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和方法,有了一定文言词语积累,结合注释、参考书、工具书,完全可以初步理解文意。老师应该相信学生,并且给他们自学的要求、自学的空间。
庄子是古代著名思想家,其影响很大,很广,很深刻。对庄子的认识是一门学问,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就可以了,不必扩展深挖。
因此,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是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的,是难易适度和遵循规律的,是科学合理的。
2、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明确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李怀宁对庄子的高度和全面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庄子的兴趣,并且通过自己对文章的发现来印证,更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亲切感,进而拉近了与庄子的距离。
无标点的断句朗读有一点挑战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本剧表演和观看视频,教者的目的其实也是激趣。
自主学习短小文言文的目标,则通过学生质疑、翻译、积累等环节得以实现。
三、评教学设计
卢老师的教学设计颇见慧心。
1、断句朗读,逼迫理解,检查理解。
断句朗读的形式很好,可以在学生学过一些文言文、初步具有一点文言语感的时候就开始训练,既可以是课内文言,也可以是课外文言。断句朗读作用是多方面的,即便是断句错误,也是学习中的趣事。
2、庄子评介,两次使用,化难为易。
第一次出示对庄子的评介,是理性的、囫囵式的、粗浅的了解。如果仅仅停留于此,这样的了解毫无价值。第二次出示就体现了教者的智慧,这一次是感性的、体验式的、直观的了解,原来人家的“高度赞誉”我也可以发现,就来源于我们的课文,这样得到的经验就是印象深刻而鲜明的。
语文的魅力,不只是源于教师素质、文本内容,还可以来源于学习的方式!
3、解读鱼乐,启发想象,拓展思维。
卢老师对“鱼之乐”的解读无疑是具有慧心的。她准确的抓住了庄子和惠子两人思维方式的根本区别,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不同的特征,通过一些诗句进一步理解和学习这种文学的思维方式。庄子就是很主观和唯心的——庄子也曾因此受到过批判,但主观想象和唯心的认识,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之特征,庄子的浪漫主义对后来的文学影响巨大,教师还可以略加点拨。
四、评教学效果
好的教学设计未必一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效果的扎实有效,一定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指标。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尚需检验。
虽然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大,参与热度也比较高,但是学生质疑文言词语不多,未必没有问题;抽答的学生能翻译全文,未必多数学生能翻译;学生自己提出了应该积累的词语,未必真正掌握了。因此提出以下建议,让老师能当堂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1、板书需要积累的词语,关注学生的笔记情况。
2、设计适当的课堂练习,巩固和检查词语积累和文章理解情况。
3、布置一定量作业(做或读),引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课本剧表演环节,建议加强课本剧的编写和排演;对于观看视频环节,建议增强目的性,以提高实效性。
一人之见,未必妥当,敬请大家共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