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速度测定以及坐骨神经干不应期测定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业恶补 |
[1] 实验目的
1、
2、
3、
4、
5、
[2] 实验原理
1、
2、
3、
4、
5、
[3] 实验材料
蟾蜍、任氏液、蛙板、探针、粗剪刀、细剪刀、尖镊子、玻璃分针、大头针、培养皿、滴管、 瓷碗、锌铜弓、铁支架,张力换能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与处理仪等。
[4] 实验步骤
1、坐骨神经标本制备
②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并去皮
③分离两腿并游离坐骨神经至足趾
④清洗器械
⑤完成坐骨神经标本
2、连接实验装置
3、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
4、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
5、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测定
[5] 实验结果
1、双向动作电位产生的阈刺激和最适刺激
http://s7/middle/5d188bc4tadd56d2abab6&690
设定初始刺激强度为0.05mv,强度递增值为0.005mv,当强度增加至0.085mv时,开始产生动作电位,因此该双向动作电位的阈刺激值为0.085mv。
http://s15/middle/5d188bc4tadd56d3a010e&690
当强度递增至0.205mv时,双向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此时的刺激强度达到了最适刺激强度。
2、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http://s14/middle/5d188bc4tadd56d58706d&690
图3、传导速度
给予蟾蜍坐骨神经正电压单刺激,初始强度设为1mv,将通道2内的双向动作电位图合并到通道1中,记录电极距离为0.02m,传导时间为1.00ms,算出传导速度为20m/s 。
3、神经干兴奋不应期
设定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1mv
当第二个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幅度开始降低时,即第二次刺激比第一次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幅度小的时候,此时两个波的间隔为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的实验截图没有记录下来,这里假设不应期时长6.5ms。当第二个波刚刚消失时的波间隔视为绝对不应期的近似值,如下图所示为0.5ms。
故:有效不应期:6.5ms(未记录,假设值);绝对不应期:0.5m,相对不应期:6.5-0.5=6.0ms
http://s4/middle/5d188bc4tadd56d7704b3&690
4、单相动作电位
http://s4/middle/5d188bc4tadd56d864b83&690
[6] 问题分析
[7] 思考题
两个引导电极置于兴奋性正常的神经干表面,兴奋波先后通过两个电极处,便引导出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形,即双相动作电位;两个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纤维完全损伤,兴奋波只通过第一个引导电极,不能传至第二个引导电极,则只能引导出一个方向的电位偏向波形,称单向动作电位。
4、
①分离出的神经干的长短;②标本制备时是否一直保持标本湿润;③标本制备时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的器械,以免损伤神经;④使用电刺激时,刺激强度不宜太大,否则可能导致神经的损伤;⑤注意接地,防止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