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爱和自由》1-3章

(2011-09-28 20:03:54)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第一章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儿童具有自己的“精神胚胎”,指导儿童如何发展,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

    儿童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儿童自己会吸收,遵循这个发展规律,孩子就会发展的很完善。

    6岁前的儿童更喜欢看你做什么而不是你说什么--儿童是自我发展的。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于心理成长之上的。

    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一旦遭到破坏,他整个发展都不会正常,包括智力。

 

 

第二章  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感觉!

    儿童所有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把儿童从感觉训练引向概念。智力中没有一样东西最初不是源于感觉。

    感觉包括: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

    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传递给他的东西,而是充满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断的动作→感觉(反复)→经验→智力

    儿童发展的遗憾在于:一方面,他在感觉的时候,我们破坏了他的感觉;另一方面,当儿童感觉到的时候,我们没有把词语同他内在的感觉及时配上对,配对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第三章  创造力来自哪里?

    来自个性的创造。个性等同于创造力。

    有个性的人是指在思维上,在整个生命状态上跟别人不一样。所谓一个人的状态好,就在于他对世界的感知非常独特,和别人的不一样。

    假如我们今天都能做到尊重儿童,让他们符合人的自然发展法则成长,他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富有创意的。

    对事物的特别感觉能力和产生概念的能力,这就是创造力。这个能力来自于内心,这个能力恰恰是童年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儿童自己形成的。

    教育的目的:发展人自身的潜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