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碎碎念45

标签:
澳大利亚疫情教育杂谈情感育儿 |
分类: 疫情连载 |
7月1号开始新州的各体育活动有全面恢复的意思,虽然还是有严格的出入登记消毒把关,至少是可以有比赛了。光这周,送俩孩子去球场打球,来来回回当司机当的不亦乐乎,多的时候一天要来回奔三趟球场。白天老大训练,晚上老二比赛。
维州的确诊数字已经连着几天飙到了三位数。越来越多的区被封锁,新州维州边界也已关闭,据说是百年来的首次关闭。前两天新闻说有捷运航空的墨尔本飞往悉尼的航班,落地后没有进行任何筛查就放走了。今天听说事实要比我们想象的好很多,因为他们在墨尔本上飞机前已经做了一次筛查以及登记,如果有问题,还是可以方便追踪到。
对我家的影响大概就是莫里森宣布要减少国际航班,因为国际航班不飞墨尔本都落地悉尼了,悉尼机场承受不了这么多人的检查工作。目前限定每架飞机只能坐50个人,老弱病残优先的话,娃爹是永远轮不到了,就算抽签,也只有几分之一的概率抽中。规则暂定7月17号结束,娃爹买的8月份的票,希望之后能恢复正常。
经济不景气,加之六七月份本身产品的淡季,口罩机的产量也已日渐下降,娃爹的离开一拖再拖。现在再让我回想之前他每个月来回的生活,简直是在蜜罐里,真是太容易了。
呆在家里的娘和俩儿,越来越和谐了。老大发脾气的时候,我会开他玩笑说,哟哟哟,teenager的样子又来了啊?有时候故意跟弟弟说:teenager又不对了。轮到我发脾气的时候,他居然学我:哟哟哟,middle
aged woman,怎么啦?哈哈哈。
有次朋友带着她儿子来我家,当着我们的面娘俩的关系差点崩掉,等他们走了以后,娘分析觉得朋友自己也有问题,估计是到menopause(更年期)了,儿子一听哈哈大笑。娘说你别笑,妈妈也会有那一天的哦,而且要大概5-10年的时间哦。你和小虎要小心哦。儿子笑嘻嘻说,没关系,我会随身口袋里装着那个豆腐干,你一发作,我就马上塞给你吃下去......
哈哈,真以为豆腐里充满着雌激素,而且能在1秒内发挥作用哪?!
寒假结束,老大又要回校当住宿生了,好舍不得。
预报今天下雨,起来一看阳光明媚,立马动身带他们去City水边走路。哥哥开始还不愿意的,后来没禁住阳光的诱惑。感觉好久没有放风了。
看到草地上这对小青年的小桌前摆满了红色玫瑰,以为他们在卖花,定睛一看,人家只是给自己的闲暇时光做点仪式感的东西而已。(怕打扰了人家,走到好远才好意思偷拍)
从北悉尼Mc Hagons 码头出发,一路沿着水边到kirribilli, 再转回Milson Point
上大桥,走到Walsh Bay中饭。
Walsh
Bay附近见到这个标记。上一次见到它是10年前一家三口自由行,坐在hop on hop off
红色敞篷大巴车上。就在同一个城市,再一次见到它居然是10年后。
从Walsh Bay走到Circular
Quay,坐了人生中第一次水上大巴。可以用通用的交通opal卡,
但是好贵,就坐了一站,票价是坐火车从家门口到CBD的两倍多。


晚餐的时候,跟他们讲最近看的一本书,金翅雀,把才看的90页内容讲给他们听,他们就被深深的吸引了,虽然只有90页,里面信息量已经巨大,娘讲了整一餐饭时间,讲的儿子眼泪都要出来了。老大说他要去学校图书馆借原版看,嗯,那我就不往下剧透了。确是一本不错的小说,关键是故事的主人公只有13岁,他非常有代入感。
姐姐在感慨养儿防老已成过去,这是跟国际接轨的代价。看着别人家的例子,将来孩子无论赚多少钱其实跟她为娘的没关系,又不会给她花,所以孩子考什么大学也不用这么费力的鞭策,平常心就好。我说,不用说他给你钱,假如你的孩子将来过的穷困潦倒,你的生活却有滋有味住着大房子到处旅着游,你难道不接济他?(所以还是要让他考个好大学,至少人生的起步不会那么差)她说那是中国老一代的想法,现在不是要国际接轨吗?她的朋友孩子就在领救济金,朋友住在豪宅里一点都没有过意不去。孩子领着救济金,住在政府给的免费房里,也很快活啊。父母为什么要管?好象也有点道理哈。为什么我还是觉得接受不了?父母的爱不是无私不求回报的么?或者说不要用力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