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疫情下的碎碎念41

(2020-06-13 12:29:08)
标签:

澳大利亚疫情

教育

育儿

杂谈

分类: 疫情连载
昨天新州又出现一例本地感染者,还是东区公校的一员工。目前未找到他的感染源。
但是,有14125人次做了病毒测试。州长曾经说过只要每天超过8000人的测试量,我们就是安全的。
政府也依然继续向前推进解封。
餐厅可以坐50个人了。

和西人妈妈们打麻将,挺有意思,其实关键根本不是麻将,只是大家每周一次找个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的借口。一个下午,才开了一局,光顾着聊天,总是听到有人问,现在轮到谁摸牌。
这周的热题有两个,一个算是个旧闻了,因为这几天他们看纪录片,又开始拿出来讨论。有个老美,亿万富翁,但其实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富有。在纽约有一个豪宅,还有个岛,有私人飞机,还在佛罗里达有海边度假屋。还和维秘老板有紧密联系。还没有结过婚也没有孩子。在过去的20年里经常有拍到他和英美高层的合照,比如克林顿,比如川普,比如安德鲁王子。最后他因为贩卖年轻女孩而起诉,于是民众猜测众大佬们也卷入其中干过什么事(请自行脑补)。最后,去年此人入狱后自杀了,没有说出任何信息。大家都猜测可能是被自杀的。
这让我想起我们的红楼事件,赖昌星的下场貌似比那人好多了。
世界之大,居然还有如此相似的事情发生。

另一个话题是说他们的中学时代,青春期,(其中有三个从中学时代就玩在一起了)他们是怎么瞒着大人疯狂的出去玩,还特地点名只要有阿曼达和她姐姐在,这群人就玩的更尽兴更疯狂。

散场后的那个晚上,阿曼达在群里发了好长好长好长的一段文字,说明了为什么她的骨子里可以那么简单的做疯狂的事以及待人的真诚。特别说明了殖民和奴隶制之间的完全不同。她的童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度过,直到9岁才回到澳大利亚。当时她的爸爸带着全家在新几内亚做外科医生,在新几内亚的殖民时期,当然他们的生活相对于当地人是非常优越甚至是奢侈的。家里有四五个当地人做佣人,佣人住的地方是在她家住的院子里的另一处住房。他们保留着作为西方人的生活习惯,而佣人保留着本地人的生活习惯。她讲了很多和当地人的和睦相处,讲从来没有不尊重他们,讲她的弟弟坐在佣人膝盖上和佣人玩耍,吃他们随便喂过来的东西,等等。也是因为保留了在新几内亚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又乐观向上的心,她弟弟现在在澳大利亚最大的律师行做高级合伙人,不是因为他的业务能力超强,而是因为他有一颗待人真诚的心。这也是为什么她至今对待所有朋友都特别真诚一样。这点作为在那个群体里的唯一亚裔,我深有感触,虽然他们嘻哈的时候讲太多俚语我听不懂,她肯定会转头解释给我听,不要说种族歧视,我甚至觉得在她那里我是受到特别关心照顾的人。
当然奴隶制是完全不同的,那是在每个人身上套上枷锁拉着一起贩卖,是可以到市场上买卖的商品。
关于殖民,在去年底一起国内旅游的时候,我们已经热烈的讨论过了,我方的观点是殖民的时候你们只是为了抢占地盘抢占资源,他们的意思是殖民帮助了本地人脱离贫困并接受文明教育。我们想的是他们的扩张心理,他们被宣扬的是救世主心理。当然每个国家都是站在每个国家的利益出发点来教育子民。

由她的回忆忽然间带出了我自己的很多小时候的回忆。
正好这两天在听蒋勋的解说红楼梦,也在一直强调那是一帮青春期小孩的平日里打闹,读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他们才十二三岁,十四五岁。
蒋勋说的太对了,那时在教室里学习的经历早忘光了,玩的经历倒是记得好多。去上学在大人眼里就是上学学习而已,在孩子眼里可不是那么简单,每天盼着上学的原因有时甚至跟学习根本没有关系。

想把特别有印象的几个瞬间写在这里:

一次是在闺蜜家,坐在她家地上,(想不起来为什么会坐地上,而且坐地上也不该是常有的事),一起听着录音带,外面下着雨,大家谁都没说话,就是简单的听歌,发呆,各人想着各人的心事,其实就是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吧,现在回想,真是觉得好笑。
一次是周末趁着爸妈不在家,瞒着爸妈喊同学到家里来玩,还叽叽喳喳一起做饭,刚做完坐下吃,我爸开门进来,那一时的尴尬场景,至今还记得。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瞒,不可以事先直接告诉大人吗?大概也是青春期的女孩想有点自己的小秘密的时候吧。
还有一次是在初中,大家一起去冷冻厂干活,是剥毛豆还是择什么蔬菜,已经记不清了,反正是想去赚点外快的,至于最后有没有拿到钱拿到多少钱全忘的一干二净。
这些事件的发生和结尾都跟家里父母没有任何沟通,他们完全不知道。

由此,这两天为娘的我也在反省自己,对老大是不是盯太紧了?是不是也应该多给他一点自由的空间?他想干嘛就干嘛的空间?以及娘不应该有事事都要问的水落石出的劲。否则,他过的就是假的青春期了。将来回忆起苍白的过去,该是多么无趣?

70后的我,没有特别粉的歌星,这次周杰伦的新歌发布,感觉全网都在致青春,我也使劲努力的回忆了一下自己有没有跟他的联系。终于想起那一年,在某人的家乡,买了一张当时热卖的专辑,十一月的肖邦,一边听着这张专辑,一边他带着我看他出生长大的城市,看了他的小学,中学,以及他外公生前在的师范大学......  
今天再次打开油管,打入专辑名,一阵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旋律袭来,当时听歌的意境也立马显现出来,这大概就是音乐的魅力吧。原来我也迷过他呀。如果让我说爱他的音乐,我觉得似乎更爱方文山的词,词写的实在太完美了。没有方文山,大概也不会有他的红极一时二时三时吧。这次的作词,发现已经换人了,但还是好听的不得了。我还特地念给儿子听了。

最后,上一张麻将群的乐子,据说今年夏天,我们要这样玩。我在考虑,要不要先去隆个胸。
疫情下的碎碎念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