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的行程有点多。第一站是警察局。临行前意外发现虎爷持的回乡证已过期,不能登陆上海。查了网站打了N个电话,最后认为报丢失的方法最简单易行。电话被告知需要丢失当地警察局出具证明。彼时,人正好在但尼丁,于是去找警局。
就在市中心,很好找。
但尼丁中心警察局,24小时服务
进门的小厅楼高很高,很明显柜台里的人们把它分成了两层楼用。
柜台前没人,需要按一下台上的小按铃才出来人。
出来的警察态度和蔼的惊人,简单问了一下我们需要什么,又抄了一下护照和居住地,就进去打文件,说会直接把文件传到上海机场出入境的(真是高效率啊),然后让我们等待拿备份。
等待期间,有人进来说钥匙丢了,可爱的警察直接从柜台拎出满满两大桶,哗啦哗啦倒在桌上,让他找。

可惜没找着
小厅的另一面墙上挂着反对对妇女暴力的宣传
宣传墙的角落有给孩子量身高的米尺表,告诉你孩子要长到140cm才能不坐儿童座椅。
很快就拿到丢失证明,也被告知另一份已传去上海。
接下来的已经付了费报了名的活动要到下午4:30才开始,索性干脆把市区内的几个著名点看了。
这种建筑,貌似欧洲的常见物,甚至还蔓延到俄罗斯的邻居哈尔滨,也都很多这样三角形的建筑。十多年前在英国,常常因为没看清这个建筑的长相而迷路,以为靠着建筑的这边走和靠着那边走最后都能轻易走到同一点,没想到最后越走越远,越走越糊涂
维多利亚时期的典型建筑
鲍德温大街(Baldwin
Street),这是全世界最陡的街道,男人心心念要来挑战的街道。最陡的位置大于45度角,接近坦克运行的极限值。前面部分沥青地面坡度不是很陡,后面200米因为太陡了考虑到下雪天的安全和减少保养难度(热天沥青会从陡坡流下来)改用了水泥地面。当时坡道上没有车,我们误以为不能开而选择了步行。
看篱笆和房子的水平屋顶可以估计有多陡
走的气喘吁吁,某人最喜欢在这种没风景没心情的时候说:来我给你拍个照!
之后看见有车缓慢上下,于是下去开车

车子刚启动往上爬,俺就开始害怕,实在陡的离谱。某人也没声响,顾自缓慢往上开。在最最陡的那一截,发生了使我心跳加速使我以为有生命危险的险情,车子居然熄!火!了!提示一下故事背景:这是一辆手动档的车。然后他开始上坡起步,第一次不但没成功,车子还往下滑了数米,我心里直念叨: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车上两儿子都在呢。掉下去肯定死路一条。路太陡了,掉下去肯定要翻车。。。
第二次,还是没有成功,不过车子没往下滑。我感觉我们的车子是垂直向上的挂在墙上,只要他起步不了,我们就。。。
周围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我们,准确的说,是投向那个傻逼司机,拿自己和家人生命开玩笑的傻逼司机
,连下行中的车子也靠边停下来让路给我们,一边看好戏
。我那时大脑一片空白,虽然曾经高速运转该怎么办,可似乎事情结局完全不在我的掌控中,我只能期待奇迹发生。周围安静极了,某人也安静的出奇,努力在找平衡点,孩子们也吓得大气不敢出。
第三次,终于成功了,下坡的人向傻逼竖起了大拇指,目测范围没有一个司机敢在半路熄火的。只有他!开始我都以为是意外,他居然说他是故意熄火的。
成功了以后,他可兴奋,说不来点刺激的怎么行。还自吹:我肯定是在这条路上手动档上坡起步世界第一人
他说他想好不会有事的,大不了转弯进别人家的停车道。。。我说,如果刹车失灵呢,你就惨了,我们一家都惨了。他说:没把握我不会干的,这不就是玩刺激点么,也算完成我此次的心愿了。。。好吧,徘徊了一下鬼门关的感觉。
走到最上坡有对这个坡的物理解释,没看懂,回来查谷歌,意思就是,平均坡度是你每向前走2米8,你的身子就上升了1米。。。


这两张才拍出真实的视觉
下来的时候才想的起来拿相机,上去的时候已经吓傻了。
之后去了奥塔哥大学,新西兰第一所大学。
校园内的维多利亚建筑
当然也有后来建造的现代建筑如右角落
拐个弯,前方就是新西兰第一所教堂,哥特式建筑。维多利亚时代,也是西班牙哥特式建筑盛行时期。
到处摸,连牧师的位置都不放过
假的马槽里放着假的婴儿
背面
然后是及其及其典型又经典的维多利亚建筑:但尼丁火车站
车站一楼大厅,里面还有一个很小的讲运动员历时的博物馆,实在太小还要门票,忽略没看。
车开过市中心看到一排咖啡店,离开悉尼还没好好坐下来喝过,赶紧找停车位坐下

好喜爱那一排吊着的花
等咖啡,热巧克力
途中路过一个城堡景点,想拐进去看一眼,没想一进去,看了好多好多眼,花了近两个小时。
拉纳克城堡是新西兰唯一的一座城堡。主人William
Larnach曾担任英国的银行家。城堡是为了第一任美貌的法国妻子所建。1871年开工,历时5年。前后三任妻子,前两位是姐妹,都因病早亡,后一位是红场女子,结果爱上了丈夫和前妻生的大儿子,导致主人自杀身亡。故事的情节和雷雨有的一拼哈。
最后房子被一对老年夫妻买下保养至今,并对外开放,据说收来的门票仅能维持城堡的日常维修保养。
一楼的花房
这架钢琴,先从新西兰运木材到英国,在英国制成钢琴后再运回新西兰
大大小小一共有三架分散在一楼各个会客厅
如果你提前预定,你也可以在这里享用晚餐,享受银行家的同等待遇。不过,太阴森森了,我还是喜欢自己的简陋的家
虽然装修在当年已经及其奢华,可因为地处偏远,周围再没有一栋民房,主人在门厅地上刻下“The
Camp”,把这里自嘲为“野营地”。


丈夫和妻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房间,这是第三任妻子的。
床上看起来象有盖子的平底锅一样的东西,是当时取暖用的火炉,酷似我们小时候用的火铳。
夜壶
这一间的家具很中国式,有些是从附近淘金矿的中国商人处买来的。

这是模仿庞贝古城的遗迹里发现的浴缸而制造的赝品。

婴儿房,可见,孩子不和大人一间房睡是他们的老传统
通向顶楼露台的楼梯
顶楼上有360度景观,没有任何遮挡,遗憾的是当时云雾环绕,看不到远方。
赶个时髦,凑个热闹,也想在此城堡内喝个下午茶,结果,连这也需要提前预定,而且早就预定满了。只好坐下现点橱窗里的东西。
下午4:15的团,集合后去看黄眼企鹅,共两小时
途中看到一个散户
看正规军企鹅,参观者要躲在隐蔽的地方

黄眼企鹅喜欢一对对独自生活,不喜欢看到人或者除同伴之外的其他企鹅。所以,常常背对着别的小屋。小屋是工作人员根据他们自己搭的房子帮他们盖的,吸引他们过来白住
能看清楚它的黄眼吗?
每个企鹅翅膀上都有一个环形金属,每只企鹅都有名字,便于科学研究。
远远的看见企鹅飞速游回岸边
其实人们除了套上金属环标志除了给他们建了小屋之外,都没做过什么。他们还是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下水猎物上岸过夜。
下午6:30,返回旅游中心跟另一个团去看信天翁(Albatross),途径海鸥的聚集地,真是不吃避孕药不行了的节奏。

之后被导游带到瞭望台

看海面上的信天翁翱翔。
这种鸟的特点,是无论飞到哪里,它都可以准确的回到它出生的海边。风浪越大,他们越喜欢。镜头里的大多数鸟,都在这里出生然后飞到南极,在那里可以三四年持续飞行而不到陆地上,之后又长距离飞回此地,带着全身累累伤痕。
科学家在二战时期就有了对信天翁的详尽记录,这些鸟的腿上也都绑有金属环便于识别。
大鸟飞起来总是很英姿飒爽,
通过望远镜,看见远处的灯塔,好美
7:30,去看了一个在堡垒里的大炮,曾经在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19世纪生产的目前还能用的大炮,只要给两个星期的维护就可以工作。
以上三个活动加上下面这个,也可以一起买套票,因为都是同一个“主办方”。
上述活动8点结束,在旅游接待中心匆匆解决了晚饭。9:30,出发去看30-40公分高的蓝眼企鹅。

到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守候在海边
远远的,离岸边大概200米处看见一群黑压压的物体集体往岸边移动,速度快的惊人,象快艇似的转眼就到岸边了。
上岸后就一摇一摆往自家赶,整个群体有条不紊的分道扬镳,绝对没有谁走错路返回的。
我们站的楼梯下面就是其中一部分的家,开始虎在上面跑来跑去,立刻有工作人员来制止。
不时听到下面传来企鹅的叫声,导游说那是没有家没有异性同伴的青少年(Teenage)在进行社交活动,比如说:“今天出去这么久才见到你们,酷!”
哈哈!
看完企鹅,10:30,山里起雾了,能见度极低,俺们就那样腾云驾雾的在山间飘来飘去
。终于下到山底,云雾散去,看海湾对面的城市,路灯家灯隐隐闪烁,远远看去,居然展现出一只大蝴蝶的形状,与之相隔一个
山头处,儿子发现另一片居民区的灯光拼出了Zealand的图案。与其相信它费尽周折只是为博对面山头的游客如我们一笑,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体现了儿子的丰富想象力
不过,还真的挺象。全家人兴高采烈的讨论灯景之余,抬头看到一弯月牙正悄悄挂在车前方,真是人生处处有惊喜,就等着你去发现啊!然后,我们,也终于被那一片暖光包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