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爷建这老宅的那年,爷爷正好娶奶奶,算来这房子也风风雨雨走过75个年头了。奶奶生了6个男孩2个女孩,都在这个屋檐下长大成人,我的10岁前的童年也在这里过。爸爸成家后和奶奶分家,抽签分到中间和后面两间。没有抽到楼上的房间,是小时候两个女儿看着堂兄妹楼上楼下奔跑时觉得最最羡慕的事。现在进门口都已经改造过了,反倒少了点当时的回忆。
对面的邻居有两个男孩,年龄和我们姐妹相仿,男孩子总是顽皮些,夏天那老二天天站在桥头跳水玩,他娘天天追着他屁股后面打。。。前年我还没离开医院,他们看见医院里挂着的我的牌子,一路寻来,碰见时才知是他爹得了肺癌,一直在化疗,看上去除了瘦一点倒还精神的。今和娘聊起,他爹去年就已故去。一阵唏嘘。
小时候,常去他家玩。他家是穿棕绷的,男主人一边眯着眼叼着烟,一边做棕绷床,我每每无意间站到他家的门槛上,他就会提醒我不能站(好象是怕断了他家的财路)。女主人见了我每每都要问:你爸妈是同一头睡的啊?嘻嘻。。。在那个夫妻普遍睡脚头的年代,我的爸爸妈妈居然也算是走在时代的潮流前线

。
原来隔壁卖烧饼油条的店,现在变成农村医疗站也很多年了。小时候的我不喜欢烧饼配油条,却喜欢油饼夹油条。
这是俺十岁那年,父母向兄弟姐妹用老房子换来的自留地上盖起的房子,一共花了2万块,在当时也算是大富翁了哈。也是那一年,爸爸开始走上致富的道路。在这房子住了不到2年,全家就都搬到城里去了,从此住进了鸟笼不归路。

这两栋房子中间的空隙,是众多堂兄弟姐妹们夏天一起玩耍纳凉的地方。现在看来,怎么这么窄啊?

离家30米的五灶桥头,小时候眼里最高最大的桥

。也是对门家老二跳水的桥。常有卖甘蔗的卖豆腐的在这里摆摊,午觉起来,娘给一分或者两分钱,一分可以买一节不甜的甘蔗头,两分就能买到绝好的中间段,豆腐的价格没印象了,好像是1角一块。。。还有摆摊卖七巧片的,就是油里炸过的面片。那时姐姐在校篮球队,有补助发,假期里她就动用她积起来的巨款,拿出一点派妹妹我去桥头买七巧片,那时的我屁颠屁颠的一路口水直流啊。可现在,这桥改的连该有的坡都没有了。
读小学时每天的必经之路。遇到大风大雨,妈妈喜欢在我的腿上套上平时她套手臂上的袖套以免弄湿裤腿。
放学回家,偶尔还买一颗路边摊上的花生糖,那是世界上最美味的。可现在路两旁的一切都如此陌生。
社会飞速发展,对我,是得到也是失去,美好的回忆只剩下少之又少的片段,不知道现在的孩子长大后除了死读书做试卷的记忆,还会不会有童年美好的回忆等着他们?
感慨完了,继续过年。
年二十九下午,老爸开始招呼这个招呼那个让众人看他包汤圆,打下手。
外孙子兴趣盎然
妈妈嫌爸爸包的不够好,亲自做示范

一看就知道哪个是谁包的
爸爸总说年夜饭越早开始越早发财
,这天,我们4点就坐下了,可爱的爸爸每年都要把冷盘热菜写在纸上,从我们小时候持续到现在。看,按照菜单的指示,冷盘装好啦。
爷孙俩,来一个!
(老大已经洗了澡换了睡衣就等初一穿新衣啦!)
吃了饭就趴窗口看别人放烟花
你看你的,我看我的。
相机好给力啊!
然后,拜岁啦!
老大拜的像模像样,深知压岁钱的来历
小的还一头雾水,这里拜拜,那里拜拜,嘴上说了恭喜,手就停下来,拱手作揖,嘴就停下来。协调性还不够,哈哈!
拜了半天,红包还没到手。

爆竹声声迎新年!
明年春节,我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