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会宁---在拍“黑池灵湫”

标签:
育儿 |
走遍了会宁的山山峁峁,像“黑池灵湫”这样的地貌景致,还没有第二处。难怪古人把它树为会宁八景之一——黑池灵湫。
“黑池灵湫”位于沙河中段,隶属新庄塬乡。
沙河,因河床是沙石底而得名。也叫武家沟,因武姓人居多故称之。沙河发源于榆中的垲坪乡,自西向东绵延而下,在头寨子镇共丰村汇入关川河,全长估计50公里。沙河原来也有小溪流,近三十年来天旱,也就自然变成了季节河。
沙河里有好多村庄,村庄大都位于沙河的右侧,也就是在沙河北边的坪上、山坡上或山湾里。逆流而上依次是双圈儿、碌碡(chu)寨坪、黑糜湾、中湾、中窎、羊胡屲、中堡、小瓜坪、大瓜坪、泉坪、瓦瓷沟、后沟,其中瓦瓷沟在沙河左边的一个小山湾里。
2015年9月4日,几个摄影人相约去拍摄“黑池灵湫”,中午1:30分我们到了泉坪村,再往“黑池灵湫”去就没有车路可走,车路是在另一条沟里,经塬边等村、从老鸦沟翻山而入。所以我们只好把车停在泉坪村头,带上两部相机徒步前行。
我是第二次专门去拍摄“黑池灵湫”,自然就成了一个向导。第一次去是和我的老师张克靖先生,时间是2012年5月31日。
泉坪,因沙河里有一泉而得名,泉眼的正上方是坪,村庄就坐落在这坪上,故名泉坪。泉眼处当地人用混凝土砌成一宽90公分长十多米的水泥池,第一次去时水泥池前插着一面红旗,红旗上写着“清泉寺”三个黑字,这次去那杆红旗不见了。也是当地牲畜饮水之地,大旱年间人也饮用此泉水。整个武家沟主沟和支沟有很多咸水泉眼,此泉就是其中之一。
沙河从泉坪往下游的河床是沙底,沙子里掺和着碎石泥土很是硬朗,非雨季也是武家沟里人们的一条通往外界的“高速公路”,也是最捷径的一条道路。上游是巨石底河床,河床两侧全是石头,高约数米,有些地段数十米,石头以上部分是黄土大山,典型的黄土盖帽。一段一段的河床在N年的雨水冲涮下形成落差,落差处流水啄石,形成一个个大水池(ci词,当地人就这么读)。这些大水池的形成没有人能说出时间,问及地方上人,说他爷爷的爷爷时代就这样。水池把大山蓝天映在水面,当地人演绎出一个个形象动人的名字,表达了当地人的憎爱以及崇文。从下到上依次是:死狗池、清泉寺、石门槛(kang)、羊圈池、鸳鸯池、圆池、红土池、三宝池、大黑池、双池(会宁文化馆藏猛犸象头化石出土地)、小黑池、臭池、叭(bia)哒池、琅琅池、墩古池、湫池、吊池、当当池、大池等十多个池。因前几天下过雨,池水清澈清心,似大山的血液,养眼润骨。
时至秋季,虽然旱情比较严重,黄土大山还是披上了淡绿装。这里的大山圆润富态、气势磅礴、逶迤雄壮,似一座座好似大佛盘坐。野鸽子、火石鸟、麻雀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小鸟在河涧自由飞翔。拒马桩、茵茵草、骆驼蓬等等植物生长在山坡河浜。河风在河间穿梭。给人的感觉一切都是原生态。沙河曲曲折折,在这些巨石的映衬下,似一巨龙潜伏在这苍茫大山里。
顺着沙河徒步而上,似乎行走在天然石头的画廊。边走边拍边领略这自然的神奇。河床上的巨石奇形怪状,像猛虎下山、像雄狮盘卧、像千层夹饼、像龟蛇攀爬······形态各异气势雄伟。
在瓦子沟下面的河涧,碰见了去田间的瓦瓷沟人常有恒,我们边走边聊,他说了一些关于这些池的故事,这些故事和我第一次拍摄“黑池灵湫”时,张克靖先生给我讲的传说故事大致一样。
传说鸳鸯池内有勾魂鬼,为找替身,淹死过很多人。还有一说,古代有两个赴京赶考的举子,于鸳鸯池内浮水时淹死,因鸳鸯一般成双成对,溺死者又为二人,所以叫鸳鸯池。又云,池内至今有鸳鸯出没,故名。等等传说故事,说明了这里人憎爱的思想核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从泉坪到湫池大约6公里,途径瓦瓷沟、蔡家瓜坪、后沟社三个个村庄。我们走走拍拍,四点中到了湫池,因为两边都是大山,这个时间段是最佳拍摄时间。
沙河的众多池中,湫池是最大的一个,也是最灵峻的一个。地处沙河中段,据后沟社南三里处,是整个沙河的心脏。
我们去时,湫池水域面积有一亩多,边上的淤泥有一亩多。从一个角度看,湫池的水面似一大大地逗号,在这里稍稍停顿,静养栖息。从另一个角度看,又似一深绿色的苹果,果香四溢。湫池这段河沟成一大写的S形,入水口在逗号的顶端,S的起笔,两边的石山相夹,如斧砍一般成V字,落差有六米左右。湫池的周围,山石嶙峋峻峭,高数丈。
在湫池下游一百米处,有一石嘴,名曰湫池嘴。石嘴的上面有两三米的土层,土层有人工夯土的痕迹,嘴上有残砖破瓦。据当地人说N年前这里是黑池龙王和金龙爷的庙宇。看这残砖破瓦以及夯土的痕迹,此传说应该属实。
湫池上游两华里处,有个长虫峡,山岩一石缝中栖息着很多蛇,往往于夏天雨后的第二天早晨倾巢出动,于湫池边沐浴、嬉戏。远看密密麻麻、成群结队、十分“乌素”(地方人的口语),估计有数千条,人不敢走近。关川东河坪人,靖会电灌管理处书记陈希祖先生,于1997年6月30日(阴历五月二十六日),曾对张克靖先生说,他1980年在塬边乡工作时,亲眼目睹过这一奇景。(当时,湫池地域隶属塬边乡,现在塬边乡撤并。)
一盏油灯一段历史,一个传说一种寄托。在这苍茫大山之中的湫池,演绎出了一段神奇的传说。
传说N年前,有二位神仙黑池龙王和金龙爷居住在这里。他们俩经常在湫池中戏水,在湫池旁边的大石头上玩耍,玩一种叫“錾羊”的游戏。在湫池不远的大石头上,现在还有两位神仙玩“錾羊”游戏的痕迹,中间一个较大的石窝窝,周围有几个小石窝窝。
当地村民说,黑池龙王和金龙爷都主管附近雨水之事。俩神仙亲如兄弟、和谐相处、保佑一方民众。后来人们便在湫池嘴上夯土修庙,把黑池龙王和金龙爷供奉起来。每每天旱,方圆几百里地的人们,便在这湫池嘴设坛奉道诵经,祷雨祈湫(取湫)保苗,非常灵验。所以庙里香火旺盛,延续了几百年。于是就在这里有了“黑池灵湫”的人文景观。
黑池灵湫---会宁古八景之一。
据道光十一年知县毕光尧纂修《会宁县志》卷之二《舆地志·山川》载:金龙峪,县北一百八十里,有黑池灵湫。明代会宁成化七年(1471年)辛卯科举人张拱端【正统四年(1439年)己未科进士张勋之子】《会宁八景·黑池灵湫》诗云:
石窦飞来半亩宽,黑云深处有龙蟠。
半篙浓黑数弓宽,龙气深宵自郁蟠。
有本能添三尺润,为霖先济一方干。
道堪习坎灵斯著,泽可同人地不寒。
福尔苍生何待祷,尧天甘澍自弥漫。
关于“黑池灵湫”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传说有一天深夜,一个快临盆的卦卦婆途径此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情急之下在庙内生产。此举亵渎了神灵,激怒了二位神仙。
第二天,附近村庄的放羊娃在山上看见一只红头羝羊和一只黑头羝羊羝仗,扑前曳后,力打不休,放羊娃很不忍心,前去隔仗,可怎么也分不开,还时隐时现,觉得很神奇,无奈之下便跑回村里去叫大人。当村里的大人来时,也不见放羊娃所说的景象,只见黄土山上有羊蹄熟土的痕迹。当天晚上,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奇怪的是凌空起浪,浪头高达数丈,但河底空空无水。当地的老百姓说,水起蛟了。
山洪冲毁了湫池嘴的龙王庙,而黑池龙王和金龙爷的轿像却漂浮在山洪的浪头上。金龙爷的轿像顺流而下被瓦瓷沟村民捞出,现供奉于该村方神庙内(庙内至今保存着金龙爷旧像),而黑池龙王的轿像却在漩涡中逆流而上,到官羊圈被村民捞出,后来供奉于牧鹿沟(也叫母狼沟)。
2015年5月9日,我和老师张克靖先生,在梓铭幼儿园园长常登强的陪同下,如愿以偿的瞻仰了金龙大王的圣像。当地人也说不清是是什么年代的塑像,总之很古老。应该可以申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归传说,传说多少也隐含着一些生活的影子,也从传说里看到一些事物的变迁。景物是真真实实,拍摄的远远不及现场。几天来一直回味那大山的深处的景致,回味老师张克靖先生讲的一个个人文故事,那山、那沟、那池、那人···
http://s6/mw690/001HGMixzy6VGLrV1Dn95&690
http://s9/mw690/001HGMixzy6VGLrUjc448&690
http://s4/mw690/001HGMixzy6VGLrPFvR93&690
http://s1/mw690/001HGMixzy6VGLrQwQE70&690
http://s4/mw690/001HGMixzy6VGLrUivF03&690
http://s6/mw690/001HGMixzy6VGLs5pTn85&690
http://s13/mw690/001HGMixzy6VGLs8HZa1c&690
http://s5/mw690/001HGMixzy6VGLscrQMb4&690
http://s3/mw690/001HGMixzy6VGLscsfMc2&690
http://s11/mw690/001HGMixzy6VGLscs0afa&690
http://s12/mw690/001HGMixzy6VGLspv99cb&690
http://s14/mw690/001HGMixzy6VGLslZwx0d&690
http://s14/mw690/001HGMixzy6VGLsvL6l2d&690
http://s5/mw690/001HGMixzy6VGLsmdko54&690
http://s13/mw690/001HGMixzy6VGLtGPJG7c&690
http://s12/mw690/001HGMixzy6VGLsCZ4Lcb&690
http://s4/mw690/001HGMixzy6VGLsClNhf3&690
http://s1/mw690/001HGMixzy6VGLsEjbWd0&690
http://s2/mw690/001HGMixzy6VGLsKWyda1&690
http://s13/mw690/001HGMixzy6VGLsKGYsbc&690
http://s1/mw690/001HGMixzy6VGLsIWSQb0&690
http://s10/mw690/001HGMixzy6VGLsQCCJ39&690
http://s7/mw690/001HGMixzy6VGLsUfu6a6&690
http://s3/mw690/001HGMixzy6VGLsXkFY82&690
http://s14/mw690/001HGMixzy6VGLsY9WZ6d&690
http://s3/mw690/001HGMixzy6VGLt0aBk22&690
http://s7/mw690/001HGMixzy6VGLt3XFQe6&690
http://s5/mw690/001HGMixzy6VGLt95aY64&690
http://s1/mw690/001HGMixzy6VGLtdf0If0&690
http://s2/mw690/001HGMixzy6VGLtkdxva1&690
http://s16/mw690/001HGMixzy6VGLtjNv19f&690
http://s6/mw690/001HGMixzy6VGLtlWdv75&690
http://s2/mw690/001HGMixzy6VGLtjPKF71&690
http://s4/mw690/001HGMixzy6VGLtp6kr33&690
http://s7/mw690/001HGMixzy6VGLtvM9w06&690
http://s8/mw690/001HGMixzy6VGLtuhJd37&690
http://s2/mw690/001HGMixzy6VGLtDO4Fa1&690
http://s10/mw690/001HGMixzy6VGLtFnzb89&690
http://s11/mw690/001HGMixzy6VGLtFloue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