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会宁---栗在庭

(2014-06-18 20:05:59)
标签:

育儿

历史会宁---栗在庭

历史总是和名人有关。

挖掘会宁地方史料,考证地方历史名人,我的老师张克靖先生功不可没。201212月,发现了会宁宋钟保存于固原市博物馆。最近又对历史名人栗在庭有了新的发现。

道光《会宁县志》:“栗在庭15401597,字应凤,号瑞轩。始祖恕,上党长子(今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位于上党盆地西侧)人,洪武中举孝廉,官至吏部尚书。高祖刚,永乐年行盐张掖,始卜(选择定居)会宁。庭夙称颖异,十二善属文。嘉靖四十三年(1564)甲子科登乡荐(中举),中隆庆戊辰二年(1568)科进士,授中书舍人(从七品),寻升吏、户二科给事中(正七品)。时当国者添设兵部卿贰(属员),庭以“植党蔑公”劾其奸。督臣议改折漕粮,庭直谏其不可。出补山东佥宪(正五品),升湖广左参议(从四品)。丙午(万历十四年)(1586)转山东参政(从三品),分守辽海东宁,升山东右布政使(从二品)。壬辰(万历二十年)(1592)左迁(降职)山西参政(从三品),转阳和(在山西)兵备按察使(正三品)。万历二十一年(1593)秋,嗣升河南右布政使,中途感疾,因致仕归里,日集故旧,流觞雅歌以自娱。丁亥(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庭廉介自持,不受丝毫馈遗。修黄河石堤,斩寇建军功,较士有清明之颂。祀“乡贤”(即去世后被供奉于会宁乡贤祠)”。

栗在庭所任最高实职虽然只是正二品的布政使,但“吏食从一品俸”。其本人在为会宁城隍庙所撰的一篇碑记后自署道:“赐进士通奉大夫(从二品)河南右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吏食从一品俸前户科右给事中”。

如从万历二十一年算起,至二十五年,则栗在庭致仕后在会宁家居有五个年头(四年整)。卒后葬于会宁县城东山。此墓坐东北向西南,封土堆在六十年代植树造林时被夷平,但周垣依旧,墓区呈半圆形的簸箕状,面积约有半亩大小。

多年来,张克靖老师一直关注着此墓。发现此墓最近几年内,就被盗掘了四次。最近又有新的两个盗洞出现,地面上散布者零零星星的墓砖。野外有价值的古墓确实也不好保护。与其说让盗墓者数次的盗掘,还不如希望相关部门抢救性的挖掘,重新立碑安葬。看能否出土一块有价值的墓志铭?因为栗在庭大人既是京官,也是地方要员。这样对于打造会宁历史文化名城,增加了有价值的新元素。
http://s3/mw690/001HGMixzy6JMay2ABY12&690

http://s13/mw690/001HGMixzy6JMay5JBG0c&690


http://s16/mw690/001HGMixzy6JMaymS99bf&690

http://s5/mw690/001HGMixzy6JMaycq3y44&690

http://s14/mw690/001HGMixzy6JMaykaYJ9d&690

http://s10/mw690/001HGMixzy6JMayRA8h49&690

http://s5/mw690/001HGMixzy6JMayUjood4&690

http://s15/mw690/001HGMixzy6JMayXDqK9e&690

http://s4/mw690/001HGMixzy6JMayZ0or63&690

下面是张克靖老师最近几年从网上搜索到的三条有关栗在庭的贵重史料,这些史料新旧县志中从未记载和时人从未提及到的,说其贵重,正是为此。

一、栗在庭与鲁尔哈赤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是清王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二十五岁那年,派使臣马三非,上奏明朝廷重申其祖父有助剿阿台之功,要求为自己升职。明开原参政成逊、辽海参政栗在庭联合上奏朝廷,呈述努尔哈赤的功绩。总督侍郎张国颜及其他边官并未详查,即确认早年哈达王忠、王台忠顺朝廷,为“百年一奇观”,而努尔哈赤“斩叛夷”、送还人口,颇有“台风”。便上疏朝廷,为努尔哈赤请功。万历十七年(1589)十月,努尔哈赤被授予都督佥事官职。如愿以偿的努尔哈赤出于政治目的在本部大肆宣扬,所谓“升都督,夸耀东夷”。

资料链接

http://news.lnd.com.cn/htm/2010-01/15/content_1031619.htm

http://s10/mw690/001HGMixzy6JMayOqSd59&690



二、栗在庭与“古帝尧陵”碑

尧舜是中国上古时期的有名帝王,属五帝之一。今山西临汾古称平阳,史书记载尧建都于此,又名尧都。尧陵位于今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北郊村西的涝河北岸,距市区35公里。尧陵祠宇建于唐之前,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年间遗物1984年重修碑亭,亭内陈列3通石碑,东西墙各嵌巨碑一通,西为明嘉靖陵貌线刻碑,亭正中竖立着万历十二(1584)年秋,钦差兵巡河东副使栗在庭手书“古帝尧陵”四个大字的石碑,栗氏自署“关西栗在庭”。字迹笔力雄健,庄重古朴。 19831228日《人民日报》载《古帝尧陵今何在》一文,所配照片即是此碑。

资料链接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lddw/2007-10/26/content_9131178.htm

 http://s12/mw690/001HGMixzy6JMaxhIQX4b&690

http://s1/mw690/001HGMixzy6JMaxdmGk80&690

 

 


三、栗在庭与泰山石刻

“五岳独尊”泰山经石峪西侧崖壁上,有一著名石刻“高山流水亭记”摩崖碑,刻于明隆庆六年(公元l572)。崖壁高5米,宽8.7米,稍加磨砻。铭文32行,满行l5字,凡刻450字,字径l2厘米,正书。刻辞雅丽,意境契合,书法浑厚古朴,与经石峪的经字相映成趣,为明刻中之佳作。刻辞旁原有“高山流水亭”一座,为保护经字,1965年将亭址改为河道,遂移亭于原址西南约50米处。铭文保存尚好,无一残缺。石刻末尾的署名中,时任山东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正五品)的栗在庭,作为《高山流水亭记》撰写者万恭的从游陪员之一,排在最后。这是从古到今会宁人在泰山上唯一印记。

 

 

http://s5/mw690/001HGMixzy6JMaxkkoke4&690

http://s6/mw690/001HGMixzy6JMaxqUBf65&690

http://s15/mw690/001HGMixzy6JMaxp3Kmce&690

http://s3/mw690/001HGMixzy6JMaxqVOya2&690

http://s13/mw690/001HGMixzy6JMaxwDAUdc&690

附: 高山流水亭记

赐进士第、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奉敕总理河道、提督军务、前大理寺左右少卿、南京鸿胪寺卿、太仆光禄少卿、吏部考功寺郎中、南昌万恭撰。

余既表泰山之巅,掠泰麓而南下,则憩晒经之石。石广可数亩,遍刻梵经,皆八分书,大如斗,不知何代所为。近有好奇者,则刻大学圣经于上端以胜之,余乃大书“曝经石”字,皆博可六七尺,刻深三寸,垂不磨,以助其胜。北耸石岩,石若斩截而成,涧泉漫石而下以悬于空,岩若垂万珠焉。余辄大书“水帘”字,深刻之,水澌澌淅字上,字隐隐匿水中,斯泰山之至奇观也。已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高约十五尺,广约四十尺,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向而立,则水帘之泉冷冷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余遂倚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焉。余嗜鼓琴,辄顾从者曰:“夫是倚泰麓之壁也,斯不亦高山乎!夫是临水帘之泉也,斯不亦流水乎!为子援琴而弦之,邀泰山之神,聆广陵之散。若将巍巍乎志在高山也,又洋洋乎志在流水也。是为神品,亦为神解。”从者悦,遂名之曰“高山流水之亭”。

明隆庆六年壬申冬工部郎中金学曾,主事张克文,黄猷吉,张登云,副使刘庠,参议蔡应阳,余立,佥事郭良、栗在庭,济南府通判王立刚,泰安知州李逢阳刻石。

 

资料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466a801008o5e.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