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常用术语---感光度

(2012-02-12 13:52:15)
标签:

杂谈

               摄影常用术语---感光度

 摄影是通过数码还原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如何还原的真实,要靠数码相机的一些设置,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设置。今天说说感光度。

  感光度,用字母ISO表示,就是感光材料产生光化作用的能力,以规定基准密度的相应曝光量的倒数度量。 
    是一种类似于胶卷感光度的一种指标,实际上,数码相机的ISO是通过调整感光器件的灵敏度或者合并感光点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是通过提升感光器件的光线敏感度或者合并几个相邻的感光点来达到提升ISO的目的。感光器件都有一个反应能力,这个反应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提升数码相机的ISO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1、强行提高每个象素点的亮度和对比度;2、使用多个象素点共同完成原来只要一个象素点来完成的任务。

 由此可见,数码相机提升ISO以后对画质的损失是很大的,尤其感光器件面积较小时,提升ISO简直就是要命。有些相机的CCD感光面积小的可怜,只有1/2.5英寸,如果提升ISO就是要了它的命。但有些单反数码相机提升ISO几倍以后仍然能得到很好的画质,这是因为这些相机的 CCD感光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大,但是一分钱一分货,这就不是我们讨论的范围了。
    感光度的通俗理解
    传统胶卷的感光度是通过改变胶卷的化学成分,来改变它对光线的敏感度,而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是不变的,现在步入正题通俗地说说原理吧。
    数码相机普遍采用了电子信号放大增益技术,与ISO数值相对应的是电子信号放大增益值,比如设定在标准值时提供等同ISO100的增益幅度,对应ISO200和400的增益值可通过提高增益幅度实现。那么增益幅度是怎么实现的呢? 提供高感光度时自然需要提供相应的增益幅度,在输出影像信号前都必须做相应的信号放大,因为CCD的输出电平较低,尤其当环境光线黯淡时,为了使影像发生量变,放大器就按相应的ISO数值加大增益幅度。此外,在给定的CCD面积内增加像素数会导致保持感光度变得困难。单位像素的面积减小,入射光强减弱,如果为了提高ISO数值,调用更高的增益值将会导致影像质量的恶化。
    因此可爱的厂商又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即在影像信号读取时将CCD存储的原始影像信号相加可相对提升感光度。通过将两个像素信号相加并传输,便可获得原来两倍的感光度。但这种工作方式也有其缺陷,只适合较小的影像模式,因为像素数在处理中减半了。影像业界第三种提供高ISO数值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把数个像素点当成1个像素点来进行感光的方式,从而提高感光速度。比如标准的ISO100是对感光元件的每个像素点感光,要提高到ISO200的感光度,只需要把2个像素点当成1个点来感光,就能获得原本2倍的感光速度,如果要提高到ISO400的水平,以此类推只要把4个像素点当成1个点来感光,便能获得4倍的感光速度。与第二种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合并像素后感光,而第二种方式则是对感光信号的叠加,故该工作方式对高像素机型较有优势,但噪点的产生比前两种来的更为明显。
    感光度的应用等级
    ISO50~100为低感光度。
    在这一段可以获得极为平滑、细腻的照片。只要条件许可,只要能够把照片拍清楚,就尽量使用低感光度,比如,只要能够保证景深,宁可开大一级光圈,也不要把感光度提高一挡。
    ISO200~800属于中感光度。
    在这一段,需要认真考虑这张照片做什么用,要放大到什么程度,假如你能够接受噪点,中感光度设定降低了手持相机拍摄的难度,提高了在低照度条件下拍摄的安全系数,使成功率提高。
    ISO1600~6400是高感光度。
    在这一段噪点明显,使用这样的设置,拍摄的题材内容的重要性,往往超过了影像的质量,毕竟有的时候拍摄的条件太差,拍到一张质量稍差的照片,总比根本捕捉不到影像好。

了解了感光度,对我们以后拍摄到细腻的照片很有帮助。

 

 

请欣赏甘南风光http://s1/middle/5d15d07dxb8bdde4ac840&690

http://s1/middle/5d15d07dx78dfc9b92d40&690

http://s10/middle/5d15d07dxb8bde1313b29&690

http://s10/middle/5d15d07dxb8bddf5ef6f9&690

http://s14/middle/5d15d07dxb8bddf043f3d&690

http://s8/middle/5d15d07dx78dfc8efc4d7&690

http://s16/middle/5d15d07dxf376a6c73fff&690

http://s12/middle/5d15d07dxb8bdd84fad2b&690

http://s9/middle/5d15d07dxb8bdd67bda7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文郎木寺
后一篇:影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