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广告主的心病:我花的钱到底值不值
(2012-08-11 23:04:44)
标签:
千万广告主的心病我花的钱到底值不值财经 |
分类: 媒体转载 |
千万广告主的心病:我花的钱到底值不值
虽然面积越大的广告视觉注意效果会好,但是大广告给消费者带来的情绪体验却很差:平均广告面积每增长20%,大脑情绪指数会随之下降0.05个单位,直到变为负值--消极情绪。
视频网站、门户网站、社交网站的广告位可谓是铺天盖地,作为一个广告主,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广告位?所谓的黄金广告位?广告面积越大的越好?……
PV、UV、点击率不是有效衡量ROI的标准
恐怕对于所有的广告主、品牌商来说这都是一大难题,即使是市场营销人员自己,也无法拿出科学的证明来证实自己的选择。归根结底,除了点击率和曝光量以外,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指标对广告转化效果(ROI)加以衡量。
此外,各大媒体并没有实时地公布其每天不同页面的日访问量(Daily Pageview)和日不重复访客数(Daily Unique Visitor),因此,广告主在衡量效果时只能根据媒体公布的数据进行估算;同时,广告位定价往往从数十万元/天到数十元/点击,价格不菲,而媒体却缺乏有力的第三方数据向广告主证明页面访问量和点击量的准确可靠性。点击率并不是广告的最终目的--用户对品牌和产品的印象如何才是广告主们最看重的结果。
大广告情绪差
目前的广告位价格通常与其面积大小直接相关,广告面积越大价格越贵,这是因为 IAB、微软和DoubleClick调查显示:大尺寸网络广告能给消费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事实上,这种定价模式最近被证明并不科学和合理。
国内神经营销公司Brain Intelligence(布雷恩英咨询)于日前发布的《网络广告效果评估报告(修订版)》中就明确的指出,虽然面积越大的广告视觉注意效果会好,但是大广告给消费者带来的情绪体验却很差:平均广告面积每增长20%,大脑情绪指数会随之下降0.05个单位,直到变为负值--消极情绪。
也就是说,广告主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广告位进行广告推广,反而给消费者带来的是不好的产品或品牌印象。对于一个怀有坏情绪的产品,消费者会去进行购买吗?也许广告主们可以从自身购买产品时的心情去体会一下。
黄金广告位≠黄金效果
事实证明,黄金广告位带来的并不是等价的黄金效果。比如:浮层广告、前贴片广告等强迫性观看的广告形式,因为它阻碍了用户的正常浏览,所以在此处投放的广告给人带来的是消极的情绪影响,那么你觉得消费者还会去进行购买吗?
当然也有被低估的广告位,真正有价值的广告位在哪里?《网络广告效果评估报告(修订版)》中指出,品牌主在选择网络广告位的时候可以具有目的性的进行选择:针对新产品宣传的广告投放,你可以选择关注效果好的广告形式;而基于建立品牌形象的目的,你可以选择平衡型(视觉关注效果和情绪效果都好)的广告形式……
好广告位在哪里?
网页广告内容、广告形式在日趋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引起广告效果--视觉注意和情绪反应的变化。消费者的情绪会随着广告创意和广告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各大网站的情绪效果无法得出比较,因此,BI对中国排名前十的网站,做了眼动研究指标的分析,并进行了持续的追踪测量,立项为《中国热门网站的广告效果和用户浏览习惯》。在此项目中会以三至五个月为周期定期采集样本,同时也会根据网站广告服务的重大调整进行及时更新,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及时更新的网络广告观看效果数据库,为广大企业、媒体、广告公司的线上广告投放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和策略参考标准。
目前《中国热门网站的广告效果和用户浏览习惯(第一季报)》已经发布,得出结论:
广告位置不仅仅关系到ROI,还关系到媒体的市场占有率
例如,谷歌和百度搜索页面的相关推荐链接,只有在左侧正常浏览结果中的条目才会受到用户关注,谷歌上侧、右侧和百度右侧的广告区域没有吸引消费者的任何关注。原因在于用户已经习惯的忽略了广告区。
而百度左侧正常显示的文字链广告受到了很好的关注,这就意味着,企业如果在百度右侧和谷歌上侧、右侧投广告的行为无疑是在"烧钱"。这一发现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谷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甚至面临退出中国市场的局面,因为它的广告位没人看,自然广告效果就差。
用户登陆习惯能直接过滤掉广告
比如,新浪微博的用户登录习惯问题。新浪微博用户分为两种,一是先浏览再登录,二是直接登录再浏览,两种方式的比例就决定了新浪首页的广告究竟有多少人看到……可见,用户的浏览习惯对于广告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持续跟踪此报告,各广告主们节约的广告费用将不可估量。
来源:布雷恩英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