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正在变成水泥森林!毁了昆明湿地 不要再毁版纳雨林

(2012-07-27 20:39:26)
标签:

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

正在变成

水泥森林

毁了昆明

不要再毁版纳

雨林

分类: 云南地产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正在变成水泥森林!毁了昆明湿地 不要再毁版纳雨林

在巨大商业利益的推动下,旅游地产的发展与扩张让西双版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圈地狂潮导致大面积填湖造房、浑然天成的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泡沫问题,在旅游的基础上过热的投资,可能影响到供求关系;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引发了一系列与当地居民的矛盾;浓重的商业文化侵蚀着当地原味的傣族文化……西双版纳正从昔日的热带雨林向着水泥森林发展。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西南端,拥有丰富而又独特的旅游资源,同时又是云南“桥头堡”建设的主阵地。西双版纳拥有神奇的热带雨林和多彩的民族风情,已经成为北方人避寒过冬,中外游客回归自然,东南亚傣民寻根访源的养生之地。近年来,西双版纳接待国内和海外的游客量一直在不断增多。随着旅游人次逐年递增的趋势,西双版纳的旅游价值不断凸显,很多投资者看好版纳的发展潜力,将投资目光锁定西双版纳,越来越多的房企进驻到西双版纳。

  生态系统是版纳宝贵的旅游资源。据统计,版纳的国家、州、县市级自然保护区共计503.7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7.6%,森林覆盖率达78.3%。西双版纳州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1406.90亿元,相当于同期西双版纳州GDP的10倍。

  然而,借旅游之名开发高端住宅,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现象层出不穷。如当地白象湖填湖建房,大理洱海天域项目等,对当地生态环境破坏程度令人痛心。由此,国内旅游地产开发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的极大关注。

  旅游地产的吸引力是依托当地优良的自然环境,打造适合旅游度假的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不仅要对原有的自然环境实施保护,还要针对旅游开发的规模和配套设施对环境的影响,制定长远的生态修复和保护计划。随着生态和环保技术的进步,国内外有着许多成功的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如杭州西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泰州溱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开发,就是长三角地区修复生态环境,发展旅游经济的典范。通过科学的规划,依托湿地公园核心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在周边开发真正的旅游地产项目,将是生态宜居、适合大众修心养生、让个人及家庭感受休闲度假乐趣的最佳场所。

  每年,有240多万游客飞越崇山峻岭来到西双版纳欣赏原始生态的热带雨林,他们还算幸运的;而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许只能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求到一点心灵的慰籍。
2011年,西双版纳州土地供应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年有偿出让土地358宗,土地出让合同价款16.66亿元,同比净增4.8亿元,增幅达到40.5%。每亩土地出让价格超过39万元,同比提高107%,成为云南16个州市中,土地出让价格增长最快的州。

  在景洪的房地产投资热潮中,很多项目动辄占地数千亩、上万亩。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关注景洪的房地产投资热。《第一财经日报》在报道中质疑,一些开发商借助旅游地产名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变相圈地和开发房地产,甚至不惜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上述提到的世纪金源滨江果园避寒度假山庄,就以一个“27洞的高尔夫球场”作为卖点

  报道称,“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州城乡总建设用地控制在24万亩以内,这是个刚性指标。但2011年西双版纳州国土资源局的一次会议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度全州建设用地规模超34.98万亩,已透支了十余万亩用地指标”。

  报道还指出了耕地问题:“由于多数项目均落地景洪,导致景洪市的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到2020年末,该市耕地保有量规划约束性指标为108万亩,而该市2009年末实际耕地保有量为96.9万亩,明显低于规划保护指标”。

  在上世纪90年代,西双版纳州经济发展一直缓慢,政府出让土地无人问津。但随着西双版纳州实现旅游“二次创业”热潮,西双版纳的土地价格急剧升温,成为云南16个地州市中飙升最快的州。2011年,西双版纳州土地出让金约15亿元,大概占财政收入的25%。

  当地开发商表示,前几年景洪市的住宅均价一直在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徘徊,但世纪金源项目的推出,直接将景洪的房价带入4000元大关。

  大规模的开发导致西双版纳住宅空置率也成为当地房地产市场的现实隐忧,洪市道路一入夜就黑灯瞎火。有开发商甚至称景洪市部分楼盘空置率达到七八成。西双版纳州住建局表示,外地人购房的比例较大,大多数购房者是以度假的形式到西双版纳居住,才导致这种季节性商品房空置率高的现象。
 在上世纪90年代,西双版纳州经济发展一直缓慢,政府出让土地无人问津。但随着西双版纳州实现旅游“二次创业”热潮,西双版纳的土地价格急剧升温,成为云南16个地州市中飙升最快的州。2011年,西双版纳州土地出让金约15亿元,大概占财政收入的25%。

  旅游地产大规模发展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发展难题和挑战,尤其是本地房价过快上涨。狂热的投资之下,无序发展的情况开始出现。

  火爆的旅游市场,给版纳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户。

  滨江果园避寒度假山庄的策划人员吴江介绍,公司的客户50%是版纳本地人,50%来自外地,外地客户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省外客户,主要是投资性买房。他们普遍认为,版纳持续回升的旅游市场,将进一步带动当地房价上涨。

  版纳的房地产项目总是被打上“旅游度假”的标签。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嘎洒国际傣温泉养生旅游度假区、纳楠景新城、滨江果园避寒度假山庄、告庄西双景、西双十二城等,无不以“旅游项目”自居,以旅游为卖点。

  “我们是本土房地产商,老总就是西双版纳本地人,在西双版纳经营很长时间了。与外来的房地产商比,我们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的目标是把城市经营好,保持城市风格的统一协调。我们把项目定位为傣族特色和东南亚特色。为了呈现出纯正的泰国文化,我们还直接从泰国请工人,从泰国拉建筑材料。”告庄西双景的销售人员介绍。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总喜欢把版纳比作海南,把景洪比作三亚。确实,现阶段的版纳与海南有几分相似,房地产遍地开花,房价一路攀升,旅游成本越来越高。只是概念有所不同——海南是国际旅游岛,版纳则是建“桥头堡”。

  版纳的一些房地产商在做推广和宣传的时候,借用三亚的影响力,宣称“投资版纳就是投资下一个“三亚”、“版纳是三亚之后的另一个投资热点”。

  然而,狂热的房地产投资之下,也出现了无序发展的情况。有房地产商抽干景洪的白象湖水,欲占用湖面面积搞建设,在一片声讨之中,开发商被迫改变初衷,答应恢复原样。

  “一些外来房地产商在景洪开发的项目,像流水线一般‘生产’,风格千篇一律,与景洪的城市形象格格不入,对地方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有业内人士如表示。 

投资者多,旅游者多。景洪就像三亚那样,早已变成一座“外地人的城市”。

  “在中国,没有哪一个边疆城市比得过景洪。西双版纳的气候好,森林覆盖率高,土地肥沃,生活富足,文化多样,钱来得快。”来自石家庄的出租车司机陈师傅认为,西双版纳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游客,与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也与桥头堡建设的历史机遇有关。

  现在,西双版纳已经变成“外地人的天堂。度假的天堂,赚钱的天堂”。“有天津老板到西双版纳旅游,感觉这里很不错,就投资买房,整栋整栋地买。买的时候每平方均价才2000多块,现在已经涨到4000块左右。”

  的确,走在景洪街头,能到听天南海北的口音。外地的人到版纳旅游,也到版纳淘金,渗透到版纳的各行各业。在景洪乘坐出租车,你会发现司机少有本地人。在景洪吃饭,你也会发现,除了本地风味之外,这里还有川菜、湘菜、泰国菜、缅甸菜等众多不同口味可供选择。

  近两年来,西双版纳旅游市场迅速回升,像房地产市场一样火热。据官方统计,2009年,西双版纳接待国内外游客7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3亿元。201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4.86亿元,并且“正在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2011年,版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91.8万,在云南省内仅在昆明和丽江机场之后。同年,版纳机场还恢复开通了景洪至泰国曼谷、万象和琅勃拉邦的国际航线。现在,从景洪到嘎洒的路上,可见到版纳国际机场的新航站楼即将竣工,已经雄姿初现。过不了多久,这个4D类的中型枢纽机场就将投入营运,成为展示西双版纳形象的新窗口。

 

湄公河上的双城记

天然稀缺的养生资源,独一无二的地域优势,让房地产商抢滩西双版纳这一最后的雨林度假胜地。若未能在开发与保护中找到一条平衡之道,那还不如为后代留下一份完好的城市遗产。

    西双版纳,湄公河畔的傣族小城,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拥有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热带雨林资源。

  若在10年前,有人提起版纳,热带雨林、穿筒裙的曼妙姑娘、孔雀、大象是她最闪亮的名片。而如今,当你问起版纳最火的话题,得到的答复惊人的相似——“房地产市场越来越火了。”

  天然、稀缺的养生资源,独一无二的地域优势,让数以千亿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抢滩西双版纳这一最后的雨林度假胜地。据不完全统计,50万人口的景洪市云集了上百家房地产公司,其中不乏世纪金源、万达、保利、华侨城等国内地产巨头的身影。

  如今,站在高处俯瞰景洪市区,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工地,成片的傣族竹楼正在消失,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城市越来越大,房子越来越密;房地产广告充斥城市的每一个空间。

  正如某专家所言,打破常规,跳跃发展,跑步进入城市化是众多地方政府的期望。而造城、造楼盘,在很多人眼中,即等同城市化。高楼、高密度、大广场、宽马路,则是国人综合了世界片段后,画出的现代城市标准像。

  然而,与当初的建设初衷相反,城市的面貌并未变得更加令人满意。放眼望去,所有的新城如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的样板工程一样,看起来极其相似。

  为什么当我们对城市有所作为的时候,城市的魅力反而不翼而飞?到底何为城市化?那些被祛魅的或苍白或疯狂的城市面孔,能否挽回?

  湄公河畔的另一座城市——泰国清迈,是近年来云南专家最爱提起的研究对象。这座同样群山环抱、景色旖旎的城市,在拥有良性的城市架构的同时,依然可以看到众多的人文古迹、成群的大象,散发出一股自然生长的气息。

  干脆,我们来复制清迈?过去,在极短的时间内,我们的城市也复制香港,复制巴黎,复制纽约,复制到千城一面。但即使哪个城市把整个香港克隆一遍,也未能成为香港。因为造得了形,却塑不了神。因为拔苗助长式的城市化建设,往往成为城市魅力的敌人。

  正如清迈2011年推出的“最优雅文化之城计划”所推崇的,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气侯、山川、文化,只有保留这些多彩的底色和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只有重塑城市文化的荣誉感,“一座城”才能称之为“这座城”。

  而如若未能在开发与保护中找到一条平衡之道,开发即意味着破坏和毁灭,那还不如不开发的好,至少还能为后代留下一份完好的城市遗产。
2011年5月5日,泰国清迈府府尹(相当于省长)巴腊达亲王表示,泰国将把清迈塑造成为一个团结自豪的“最优雅文化之城”。

  清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清迈府具有的独特文化和习俗,包括代代相传精湛手工艺品加工技术等。这些独特突出的文化促使清迈成为国际旅游城市,世界著名旅游杂志《Travel&Leisure》曾把清迈列为世界第二旅游地,及世界上10个最佳旅游地之一。

  做为泰国北部的金融中心,清迈同世界上许多高速发展的城市一样,面临当地的传统文化正逐渐被新一代年青人忽略的困境,更多的年青人开始转向和接受外来文化。而缺少对本土兰纳文化的重视。为了重塑清迈文化的荣誉感,并推动清迈成为文化优雅之城,泰国政府专门成立府级管理委员会负责推动和实施本土文化教育。

  初步的措施是加强城市规范化管理,对古城内高层建筑、娱乐场所将加以严格控制管理。清迈不能像那些沿海城市大力发展娱乐业。另外还对游戏机和赌博事宜进行管制。

  泰国政府表示,下一步工作将加强对传统兰纳文化生活的宣传,尤其是着装和方言文化。清迈政府将要求清迈文化局、学校及家长大力予以配合,以培养青少年爱护和继承兰纳文化。

  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上,清迈依然悉心呵护着自己传统的内心,这才是一她最为吸引人的优雅之处。

     在过去的若干年间,云南西双版纳这方无暇的璞玉已经接受了无数人的膜拜以及瞻仰,然而,随着世纪金源、浩宇、万达、城投、雅居乐等众多开发商选择落子版纳,这片神奇的热土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

  站在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中心的版纳大厦房顶上俯瞰,能看到整个景洪正在发生的变化。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工地,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城市越来越大,房子越来越密。房地产广告充斥城市的每一个空间。虽然很多项目还在建设当中,但整座城市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仿佛景洪不是一座边境小城,而是内地的中心城市。

  远处的澜沧江边,占地4000亩、建筑面积近200万平米的“世纪金源滨江果园避寒度假山庄”气势恢宏。滨江果园避寒度假山庄的对岸,是占地1100亩的“告庄西双景”。

  这两个项目所在的澜沧江两岸,属于景洪市的沧江新区。在沧江新区,还集中了傣江南、傣泐金湾、西双十贰城、滨港国际、龙舟外滩、金沙滩、景兰古城等众多地产项目。

  或许正是景洪人对澜沧江的依恋,让澜沧江变得如此珍贵。现在,沧江新区是景洪房地产开发最活跃的区域,也是景洪房地产投资热潮的一个缩影。作为景洪城区最好的地段,“澜沧江两岸的土地已经卖得差不多了。”

景洪,下一个三亚?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总喜欢把版纳比作海南,把景洪比作三亚。确实,现阶段的版纳与海南有几分相似,房地产遍地开花,房价一路攀升,浓郁的民族特色建筑逐渐被现代化的高楼所取代。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地人选择来这里避寒,这里也逐渐变成了一座外地人的城市。而版纳的一些房地产商在做推广和宣传的时候,也总借用三亚的影响力,宣称“投资版纳就是投资下一个三亚”、“版纳是三亚之后的另一个投资热点”。

  虽然版纳可以借鉴三亚在城市发展和旅游地产开发上的众多经验,但版纳毕竟是版纳,二者在城市类型、稀缺资源的种类以及城市发展的节点性时间上,都存在差异。

  我们不禁在想,版纳要想真正意义上赢得城市理性发展,是做下一个三亚,还是要做独一无二的的版纳呢。

 

   7月26日,云南本地一家媒体用罕见的套封宣传西双版纳即将开盘的旅游地产项目。在受众看来,该广告的价值超过了今天所有的新闻,而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近年来地产大鳄在澜沧江畔的“抢滩”正烈。

  “热带雨林、避寒胜地”的旅游特色,使得西双版纳成为国内外众多出游者的选择,也成为众多房企“掘金”的热土。不到50万人口的景洪市云集了包括国内地产巨头等上百家房地产公司的身影。

  这里的房地产绝大部分是靠打旅游牌,但如此一哄而上,对土地利用规划造成严重冲击,极易出现破坏性开发利用、浪费稀缺资源等问题。国内旅游地产的负面例子层出不穷,许多地方为此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但愿将来某一天,当我们乘坐游轮在澜沧江上游览,江畔仍是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而不是另一个上海外滩或是香港的维多利亚港......

以热带雨林及民族风情驰名中外的西双版纳,近日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国内各大地产商相继进军,掀起了新一轮的区域投资热潮。这个西南边陲之地,为何会在中国楼市掀起如此大的风浪?

地产大鳄“抢滩”澜沧江
   26日,云南本地一家媒体用罕见的套封宣传西双版纳即将开盘的旅游地产项目——《万达国际度假区促西双版纳成为中国投资新热点》。在受众看来,该广告的价值超过了今天所有的新闻。而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近年来,地产大鳄在澜沧江畔的“抢滩”正烈。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端,与老挝、缅甸接壤,以热带动植物王国而闻名于世。版纳“常夏无冬,一雨成秋”的气候,适合居住、养生,被国内外人士推崇为休闲避寒度假的好地方。更有中国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域,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0%。

  “热带雨林、避寒胜地”的旅游特色,使得西双版纳成为国内外众多出游者的选择。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012.6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1.2亿元。

  另一方面,交通的便利让这颗“北纬21°的绿宝石”成为“桥头堡”发展的排头兵。

  西双版纳机场自1990年通航以来,先后开通北京、上海、天津、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广州、珠海、南宁、武汉、乌鲁木齐、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芒市、郑州、长沙;泰国曼谷、清迈、老挝万象、琅勃拉邦等。

  昆曼大通道的通车、泛亚铁路中线建设、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西双版纳已然形成内联大西南、外通东南亚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当你早上还在北京吃着早点,中午就可以到西双版纳品尝傣味。想到东南亚体验异国风情,更是“一步即达”。

  有人说,商人的嗅觉最灵敏。

  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紧绷,使得国内具备资金实力的房企纷纷开始旅游资源的“圈地运动”,旅游胜地西双版纳亦未能避免。丰富的旅游资源、旺盛的人气、便利的交通,西双版纳开始成为众多房企“掘金”的热土。

  不到50万人口的景洪市云集了上百家房地产公司,其中不乏万达、保利、世纪金源、雅居乐、华侨城等国内地产巨头的身影。

  2012年4月12日,由万达集团、中国泛海、一方集团、亿利资源、联想控股5家国内知名民营企业联合投资的旅游地产项目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工奠基,投资规模150亿元。按照规划,该项目将建成集主题公园、高端度假酒店群、傣秀剧场、体育公园、商业中心、医疗及居住配套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区。

  同一天,总投资43亿元,位于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郊橄榄坝的楠景新城项目浮现澜沧江畔。项目首席设计师威廉•菲利普斯曾在2009年表示,“整个项目中最为激动人心的部分是充分利用这里美丽景色,依托澜沧江美景重点打造的三个大型高尔夫球场。”

  在这之前,世纪金源集团早已在景洪市的澜沧江畔投资50亿元,打造占地4000亩的西双版纳滨江果园避寒度假山庄。

  继投资20亿元打造占地1045亩的西双版纳避寒山庄项目之后,云南本地开发商云南城投拟再次投资超过60亿元,计划建设西双版纳•景洪市景哈国际旅游小镇项目。

  有媒体报道,景洪目前仅在销售的房地产项目就有三百多个,已远远超过这个县级市居民的需求。在西双版纳生活的人都有一个感受,当地的房地产市场火得比温度还高。

  或许有一天,我们乘坐游轮在澜沧江上游览,你却分不清江畔是上海的外滩还是香港的维多利亚港...... 

2012年一季度,西双版纳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在2011年增长二位数的基础上,继续呈现房地产开发热度不减的局面。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州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9亿元,占全省房地产投资的5.1%,比2011年同期增加9.8亿元,增长1.9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9.9%)144.5个百分点,在全省16个地州市中排名第2位。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增加。全州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8.7%,比2011年同期(30.4%)提高18.3个百分点。

  商品房施工面积增加。目前西双版纳全州商品房施工面积为338.0万平方米,比2011年同期增长39.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68.8万平方米,占79.5%;商业营业用房54.9万平方米,占16.2%。

  虽然商品房销量面积略增,但住宅销售下降。全州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6.2万平方米,比2011年同期增长1.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23.5万平方米,占全州商品房销售面积的89.7%,比2011年同期下降1.7%。

  企业自筹资金明显增加。一季度,西双版纳全州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筹资金6.2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1.8亿元,增长40.9%;定金及预收款7.7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0.1亿元,增长1.3%。

  目前西双版纳州实际销售的商品住宅户型建筑面积大多在100平方米以上,市场上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宅供应比例偏少,中低价位住宅供应比例也偏低。

  一季度,新开工面积25.1万平方米,占全州商品房施工面积的7.4%,比2011年同期下降51.1%,其中新开工住宅面积20.4万平方米,占商品房新开工面积81.3%,比2011年同期下降44.6%;商业营业用房面积3.7万平方米,占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的14.7%,比2011年同期下降73.8%。

  在国家对房地产开发政策紧缩的大环境下,各商业银行加大房地产贷款的调控力度,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难度和购房户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成本增加,一季度,全州房地产开发本年资金来源22.9亿元,比2011年同期减少4.7亿元,下降1.7%。

  目前西双版纳州商品房成交量持续低迷,销售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房地产市场转冷,导致一季度商品房待售面积达19.8万平方米,比2011年同期增加19.1万平方米,增长26倍。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正在变成水泥森林!毁了昆明湿地 <wbr>不要再毁版纳雨林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正在变成水泥森林!毁了昆明湿地 <wbr>不要再毁版纳雨林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正在变成水泥森林!毁了昆明湿地 <wbr>不要再毁版纳雨林

 “地平线上总有一些新的地方出现,你或许以为有的地方你去过,但你却没有真正了解她”

  全球知名的美国旅游杂志《Travel+Leisure》评选出了2012年全球12个最热的旅游目的地,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名列其中。相关文章写道:“地平线上总有一些新的地方出现,你或许以为有的地方你去过,但你却没有真正了解她。”

  7月中旬,迎着热带特有的火辣阳光,这片“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唯一绿洲”正展现出新风尚:变得靓丽新潮、好玩好在,游客连称“有趣有益、舒心舒服”。

  城乡面貌“靓丽新潮”

  如今来西双版纳的游客一定不会错过夜色。晚间徜徉在澜沧江畔的“傣江南”酒吧街,江水浩荡,和风温煦。小吃店里的傣味美食鲜辣爽口,佐之以老挝啤酒,意境更佳。

  酒吧街在标志性的西双版纳大桥附近,放眼望去,澜沧江两岸大片旅游地产正在崛起,五星级酒店星罗棋布。“这种景象5年前几乎不可想象”,州外宣办主任段金华告诉笔者:“以前一些高端游客常常抱怨来旅游‘总是住同一家酒店’,而我们出去招商引资求人家都没人来。”

  “遍地开花”的旅游项目建设,提升了西双版纳的旅游品质,且形成大中小型群落,带动了“全域城镇化”。在有名的普洱茶乡易武,“中国贡茶第一镇”的旅游开发如火如荼;在距勐海县城6公里的勐海镇曼尾村,“国家级生态村”建设彻底改变了以往人畜混居、污水横流的旧模样,让来这里的游客赏心悦目。

  不仅旅游地产红红火火,西双版纳的保障房也覆盖了31个乡镇,且形成了廉租房、公租房、农场危房改造等为当地群众“托底”的住房体系。

  旅游观光“好玩好在”

  北京游客王先生告诉笔者,对北方人来说,或许云南最有魅力的地方不是丽江、大理,而是西双版纳。他认为:“这里‘热、傣、水、边’的鲜明特色,足以让观光客‘倾倒’。”

  凭借自然禀赋和民族风情等“独绝资源”,近年来,西双版纳继获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以及“中国高负离子城市美誉榜”之首、“中国五大长寿地带”之一等殊荣后,去年又荣获“中国最具旅游吸引力的边疆名城”称号。

  对于厌倦了景点的观光客来说,自驾游或者骑自行车“串寨子”,体验原生态的民族村寨是个新鲜选择。

  目前,西双版纳在西安、武汉、太原和泰国曼谷、美国奥斯汀新建5个旅游营销中心形象店,全州驻外营销网络增加到19家。其中在老挝会晒、泰国清迈、清莱的旅游形象店都是和当地旅行社合资组建的。

  休闲度假“有趣有益”

  普洱茶爱好者,一定想亲近古茶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茶马古道的源头。勐海县有着茶树良种的种质基因库,有“世界茶王之乡”等美誉。勐海将把南糯山建设成哈尼族古茶文化园,把贺开古茶山建设成拉祜族古茶文化园,把布朗山建设成布朗族古茶文化园。

  作为云南生物王国的典型代表,多姿多彩是西双版纳旅游的增长点之一。州旅游局副局长彭勃告诉笔者,今年旅游局正开发探险、科考、采摘、垂钓、野营、漂流、徒步、骑(自行车)行、文体、野外摄影等专业旅游线路,“会推出几条专业、有趣的新线路”。

  从观光旅游转向休闲度假,西双版纳正深度开发城市、小镇、乡村、温泉、山地、森林等休闲产品,引进企业发展医疗产业、跨医疗产业、健康管理产业、保健品产业等新产品,满足游客娱乐、健身、养生、美容、降压等多种需求,叫响“健康西双版纳”的响亮品牌。

  生态人文“舒心舒服”

  要实现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运动康体、节庆赛事、生态体验、避寒旅居、养生长寿等转变,保持生态环境良好是前提。对此,西双版纳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决的行动。

  州长刀林荫介绍,西双版纳在“土地红线”之外,还自加了一条“生态绿线”:加快实施热带雨林保护行动计划和绿水青山计划,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州级、县(市)级自然保护区,让保护区面积再增加60万亩左右,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为此每年将实施5万亩封山育林和20万亩中低产林改造。”她说。

  “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是西双版纳各族朴素的生态文化观。他们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爱护自然,让这片“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唯一绿洲”更加郁郁葱葱。

  要让客人到西双版纳“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除了“天然大氧吧”的生态魅力,还有旅游服务质量的“人文魅力”。

  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温和而友好,来西双版纳,你会发现内心的宁静美好。

  西双版纳文化具有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华文化与东南亚国家文化“四个交汇点”的特征,在全国独树一帜。西双版纳提出,要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旅游环境最好的州市之一,让“热情西双版纳”真正成为游客的普遍感受。

以“自我文化为中心”的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是一个精致的古色古香的小山城,位于湄公河畔群山环抱的谷地,是老挝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个城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地民风纯朴,自然生态保护完好,没有过分商业化的人际关系,被公认为东南亚传统与殖民风格保存最为完好的城市,成为西方游客追求的“世外桃源”。

  游客在当地人的小摊上吃东西,用手势和计算器交流付账,是常见的场景。这里的人不会围着游客转,也不会做什么赚钱就转行,而是守着几十年的家庭小作坊谋生。琅勃拉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著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却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了自我的生活样式。

  “你想看高楼,想看现代化,想看发达的地方,就不要来这里。你想看历史和古老,就来这里。”这里的人这样介绍琅勃拉邦。每天清晨和尚沿街化缘是当地的一大景观。等待布施的信徒沿街排列,等各个寺庙的和尚十来个排着队到来时,信徒便把糯米饭、粽子等食物依次献给和尚们。化缘的和尚排成长长的队列,黄色的袈裟,在太阳的照射下,映照出琅勃拉邦人对宗教的虔诚。

  今天,这座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的小城无疑已成为老挝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城市中郁郁葱葱的树木依稀掩映着寺庙、佛塔还有平凡的住家,这一切都使琅勃拉邦的空气中充满了平和而又迷人的气息。以“自我文化为中心”,以自我生活世界为圆心,人们在佛国的世界里安顿地过着自己的家常生活,宠辱不惊,不管外界如何变迁,如何快速奔跑。

 关键词: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正在变成水泥森林!毁了昆明湿地 不要再毁版纳雨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