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宾川县水果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2008-12-02 11:34:33)
标签:

杂谈

宾川县水果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陇川县政协副主席  们发忠

2008年11月

 

宾川县水果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外地水果产业发展经验,受杨主席的委派,由我率县政协经侨委、县工商局、户岛及农场两个批杷协会共10人组成的考察组,于2008年10月22日至25日到大理州宾川县进行了专门考察。在宾川期间,考察组在宾川县政协、工商局、科协相关领导的陪同下,乘车巡视了宾川坝大部分各类水果园区,走访了力角镇石榴协会和宾川县绿色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参观了宾川县石榴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爽馨石榴科技示范园,听取了宾川县政协领导及科协、工商局负责人有关该县水果产业培植、行业协会发展、产品营销方式等综合情况介绍,与部分行业协会负责人、水果种植户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此次考察情况综述如下。

一、宾川县基本情况

宾川县位于大理州东部“高原明珠”洱海之滨。全县土地总面积256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135.6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3.3%,坝区面积427.0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7%;可耕地面积66.8万亩(人均2.6亩)。全县辖8镇2乡3个华侨农场,总人口3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3.27%,非农业人口占6.73%,居住着汉、白、彝、回、傈僳、苗、傣等25个民族和来自印尼、印度、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越南7个国家的归侨难侨。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30.77亿元,人均GDP9251元;完成工业总产值9.25亿元;财政总收入1.59亿元,其中地方一般收入1.1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8.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38元。

宾川地处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地带,地理位置为北纬25°23′~26°12′、东经100°16′~100°59′,属中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县内平均海拔1430米(县政府驻地牛井镇海拔1430米),最高海拔3320米(位于鸡足山木香坪顶峰),最低海拔1104米(位于渔泡江汇入金沙江处),平均日照量2719.4小时,年均降雨量559.4毫米(系全省最低),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38.2℃,常年极端最低—2.8℃),年无霜期294天。宾川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并且呈中性或微偏酸),由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丰富,适宜于各种粮经作物生长,可一年三熟或两年七熟,素有“天然温室”、“热区宝地”的美誉。优越的光热条件也十分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糖分的积累,较适宜于各种果品的发展种植。

宾川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气候炎热,降雨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水利资源短缺,生态失调,十年九旱,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老旱区。千百年来,由于严重的干旱,一直制约着宾川经济的发展,威胁着各民族群众的生存。历史上曾有大理政权的统治者试图在横卧洱海与宾川之间的老青山穿山凿洞,把洱海之水引入宾川,以拯救百姓于旱患穷困之中。据史料记载,早在清朝同治年间,云南少数民族领袖杜文秀在大理地区发动农民起义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其部下虎应龙奉命镇守在今天的宾川。当时杜文秀到宾川巡察时,亲眼目睹了此地因缺水给老百姓造成的苦难,便提出了要开凿一条通道,把洱海水引到宾川来浇灌这片干渴的热土地。这一主张立马得到了饱受旱灾之苦的宾川人民的响应和支持,于是杜文秀便号召组织人马开始在洱海东部和宾川两个方向同时开凿引水隧洞,在单纯依靠人力的情况下,历经千辛万苦、历尽千难万险,引水隧洞开挖耗时十几年后终于贯通。但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引水隧洞的测量出现了偏差,开凿成后的引水洞,无法使洱海水流进宾川坝子。150多年前的第一次引洱入宾工程以失败而告终。新中国成立后,宾川县又相继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试图通过同样的办法把洱海水引入宾川(洱海面积250平方公里,容积3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高程1980米,与宾川平均海拔1430米有高差550米),但也终因当时技术、设备和资金等条件限制而未能如愿。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在国家、省、州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引洱入宾”这一宾川人民千百年期盼的大型跨流域引水灌溉工程项目终于获得审批,并于1987年3月5日开工建设,经过历时八年的艰苦奋战,于1994年4月25日竣工通水,工程总投资7466.9万元,穿山隧洞工程全长8262米,设计过水流量10立方米/秒,年均引水量50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5.8万亩,工程受益区达8个乡(镇)和3个华侨农场。至此碧波荡漾的洱海之水源源不断地流进宾川,滋润着这片曾经干渴难耐的热土,千百年来制约着宾川经济发展、威胁着30多万人民群众生存的旱魔终被降服。宾川也由此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引海入宾”项目灌溉渠系配套工程的日趋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一个拥有灌溉面积41.3万亩的大型灌区,水利化程度达到了72.63%。凭借着水利条件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近年来宾川农业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方兴未艾的可喜局面,特别是水果产业发展异军突起,并且成规模、上当次,而今已成为该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骨干产业和特色产业。

二、宾川水果产业化发展所取得的成效

宾川水果种植历史悠久,距今260余年前的《滇黔游记》中,就有“黄果产宾川者,大如碗”的记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发展水果种植,早在1984年县委政府就制定出台对种植水果农户实行种苗补助、减免公余粮、优先保证灌溉用水及农资、化肥供应等措施,并要求和安排以乡镇农科站的技术人员为骨干,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强水果种植管理技术、果树整形修剪技术、疏花疏果技术、留树贮藏技术、套袋技术、自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组织林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不断引进和推广优新品种和先进适用的果树栽培管理技术。与此同时积极向省争取水果开发列项扶持。1996年经省政府同意,由省农业厅、省财政厅联合行文,将宾川列为云南省“九五”水果(柑桔)商品生产基地,并安排下拔基地建设补助经费69万元,当年种植面积3200亩,宾川水果产业由此步入了标准化、规模发展的快车道。随后县委县政府又相继编制了《宾川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宾川县优质水果产业发展规划》,在水果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就确定了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生产经营模式。在省“基地”和县两个“规划”的引领和推动下,十多年来宾川水果以年平均一万多亩的发展速度向前推进。截止2007年末,全县水果总面积已达13.23万亩,总产量达18840万公斤,总产值40078万元,其中以柑、橙、橘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布局的柑橘种植面积7.12万亩,总产量9311万公斤,总产值15441万元;以美国红提、维多利亚、冀选1号、奥古斯特、无核白鸡心等品种为主的葡萄种植面积2.9万亩,总产量4245万公斤,总产值16737万元;石榴种植面积0.774万亩,总产量1001.1万公斤,总产值1605万元;黑腰枣种植面积0.641万亩,总产量363.7万公斤,总产值1267万元。全县10个乡镇中的7个乡镇和3个华侨农场涉及优质水果种植,在水果种植优势区的农民水果收入已超过全年收入的一半,一跃成了宾川继烤烟之后的又一大富民强县支柱产业。

三、宾川县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自1996年争取到省“九五”水果(柑桔)商品生产基地项目扶持拉动以来,随着“引洱入宾”这一跨流域调水灌溉骨干工程竣工通水而造就的大型灌区的形成,十多年来,全县水果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庭院经济壮大成为田园经济,形成了科学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通过这次考察,我认为宾川县水果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宾川县自确定将水果产业作为县域经济中继烤烟之后的又一骨干产业进行培育之后,在水果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先后制定了《宾川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宾川县优质水果发展规划》。在水果产业发展起步时就对全县水果发展作出了统筹规划,划定了以7个乡镇和3个华侨农场作为水果发展重点区域,确定了果园道路、水利、坡改梯、旱改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在2006—201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县建成优质水果基地15万亩(水果上山5万亩),其中:其中柑桔8.5万亩,葡萄3万亩,石榴2.5万亩,枣子及其它1万亩;投产面积11.7万亩,优质果品率达80%以上,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比例由10%提高到50%;鲜果总产22.12万吨,实现农业产值4.95亿元,对优质果品进行鲜销,次果品进行深加工,实现工业产值0.2亿元。到2013年15万亩水果全部挂果投产,总产达28.4万吨,农业产值6.298亿元,实现工业产值0.3亿元。扶优扶强2—3家水果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打造1—2个宾川水果名优品牌”的发展目标。为做大做强优质水果产业描绘了发展蓝图。确定了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生产经营模式,并相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具体优惠政策,积极扶持果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质水果生产。在“规划”的引领下,全县水果产业实现了规范有序、快速发展。截止2008年6月,全县各类优质水果种植面积已达14.24万亩,其中挂果面积8万余亩,水果总产量18.84万吨,产值4.01亿元。形成了以柑桔、葡萄、石榴、枣子、枇杷等为主的多品种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体系和优质水果生产基地。15万亩优质水果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二)项目支撑,示范先行。积极争取实施了《宾川县“九五”水果商品基地建设》、《宾川县柑桔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及新品种良种苗木基地建设》、《宾川县脐橙优质丰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宾川县优质鲜食葡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宾川县优质鲜食黑腰枣示范基地建设》、《宾川县干甸万亩绿色石榴园建设》等一大批优质水果产业发展项目。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动,有效的促进了全县优质水果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

(三)依靠科技,提质增效。研究制定了柑桔、葡萄、石榴、黑腰枣四个大宗水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积极组织广大林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不断引进优新良种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栽培管理技术,采取以自然村、水果研究会、村委会等为单位,按季节、品种、树龄等对果农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技术培训,重点推广四大宗水果优质丰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葡萄两段式三膜覆盖技术、果树修剪技术、石榴和葡萄套袋技术、以色列重力滴灌技术等,至今已举办测土配方施肥示范9.46万亩,建成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6.77万亩,实施山坡地果树自压滴灌技术示范1.54万亩,全县80%以上的石榴、葡萄实行了套袋生产。科学技术的运用推广,使宾川水果品质及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亩产值均在6000~15000元。特别是通过推广山坡地果树自压滴灌技术,一方面大大缓解了水果种植与粮食、蔬菜、烤烟等相互争地的矛盾,另一方面能节省原用量水的50~70%、节肥20~40%,减少病虫害15~20%、降低综合管理成本10%、增产20~30%、提高品质10~20%、综合增加经济效益30%。据计算,宾川实行自压滴灌的1.54万亩山地果园,每年就可节水1848万立米、节约化肥270.24万公斤、节约人工10.78万个,增加水果产量1078万公斤,为农民节约成本、增加产值共计3242.65万元,扣除新增生产费用和推广费275万元,农民新增纯收益2968万元。

(四)打造品牌,强化外宣。随着水果产业的发展壮大,宾川县积极开展水果商标注册、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目前宾川县通过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的水果面积达6.77万亩,占该县优质水果总面积的51.2%,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会确定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自2003年以来,共有5家企业(协会)为柑桔、葡萄、石榴、黑腰枣四个大宗水果注册了六个商标,即“宾晶”牌椪柑,“宾晶”牌脐橙、“宾侨”牌柑桔、“兴侨”牌葡萄、“爽馨”牌石榴、“周官”牌黑腰枣,并设计制作了精美漂亮的包装盒。同时注重水果强化外宣促销,开通了《宾川县农业信息网》,建立了水果专栏并定期更新,积极组织参加各级举办的农业博览会、水果展销会、交易会,认真筹办柑桔文化节等产业节会活动。2003年“爽馨”牌优质软籽石榴在中国第七届食品工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7~2008年,连续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和中国果品之乡暨果品产业先进典型评选组委会评为“中国柑桔之乡”和“中国葡萄之乡”。由于宾川素有“桔果之乡”的美誉,所产水果具有糖份高、风味浓、色泽鲜艳、品质优良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加之近年来他们注重对新兴品牌的倾力打造并强化主打品牌的对外宣传工作,使宾川优势水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日渐凸现,在国内外的销售市场得到不断拓展。

(五)营销开路,拓展市场。为实现水果产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格局,宾川县注重适时做好各类营销组织的扶持发展工作。先后指导、扶持成立了各类水果产业行业研究协会(专业合作社)16个,发展会员2942人;组建果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5家;建成标准化水果商品化加工处理生产线2条;建成水果储藏保鲜冷库30座,总库容3.5万立方米;培养农民经纪人3800余人。从而构成了有一个庞大的产业基地作基础、有一批优势品牌为先锋、有一套完善的营销网络作保障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通过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龙头企业的支撑拉动作用和经纪人队伍的中介服务作用,使宾川水果以势不挡的幅射力快捷迅速地聚散到四面八方市场。如今宾川水果不仅基本覆盖了省内大小城乡市场,而且已进入了北京、上海、广东、福建、黑龙江、河南、四川等内地大中城市,部分产品还出口到越南、缅甸、泰国、韩国等海外市场。全县水果商品率和外销率均达80%以上,基本实现了产得多、销得畅、效益好的现代产业发展理想目标。

我们这次的宾川之行,由于时间较紧,所考察的项目也只能算是走马观花。但宾川在培植水果产业方面取得的成效确实使我们大开眼界,深受启发。在宾川考察期间,我也曾与前来陪同的政协同行探讨过水果种植与财政增收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发展水果虽然不能直接反映在财政增收上,但农民有了钱,他们就会盖洋楼、购置汽车及家用电器等生产生活用品,这样既产生了社会投资,也扩大了社会消费,显然也就拉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正值全党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紧要关头,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使命新任务,我县正面临必须加快发展新突破的当务之急,宾川县在凭借自身的自然条件优势,积极培植并迅速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方面的成功经验,这对我们来说确实具有较高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