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中山水   韵外之致

(2010-12-20 09:58:14)
标签:

焦方迎

焦墨

《江雪》

山水画

分类: 杂谈
                      

 

(视频中是焦墨(焦方迎)先生新作)

 

心中山水   韵外之致

http://s3/middle/5d13634bg97c4f6584af2&690  韵外之致" TITLE="心中山水   韵外之致" />

    http://s3/middle/5d13634bg97cd677e2c12&690  韵外之致" TITLE="心中山水   韵外之致" />在网络上认识青年画家焦墨(焦方迎)先生一年多了,欣赏他的作品也一年多了。两个多月前得知焦墨等“齐鲁七子”画作巡展,又得知焦墨先生出画册,心里十分高兴!焦墨先生画展结束又投入到新的创作中去。最近欣赏他的几组画作感到他的画越发精进,美得让人惊叹!

    焦墨先生生活在泰山脚下,齐鲁大地滋养了他,那里的山水云海给了他绘画丰厚的创作素材和灵感。他的内心有一种遏止不住的豪情,要把齐鲁大地山水的气势、雄浑的形态、崇高的境界在咫尺画面中表达出来。他是勤奋的,也是睿智的,在山水画创作上,以往以大写意为主,他积数年之经验,已见成果。然而,为着苦苦追求的艺术理想,他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 最近他的作品又出现了一种转折,即表象上向传统回归,本质上突显“自我表达”。

    正如沈景春先生在《仁者乐山——汶河之子的山水画序》中所说:

    “生活工作在泰山脚下的画家焦方迎无视任何所谓圈子里的创新与守旧之争,而是站在喧嚣的画坛之外,沉心静气,用笔下那些浑厚飘逸的流岚云霞,让我们既感受到风云变幻的时代脉搏又圆了那个千古文人挥也挥不去的桃源旧梦。

    ……然而,焦方迎的确是从传统中踏踏实实地走来的。不论是他的用笔用墨还是他的章法经营,都能看出从清初四王,金陵龚贤以及石涛直到黄宾虹等先贤大师的影响。我认为这恰恰是焦方迎值得我们思考的所在。”

    沈景春先生评价极好!焦墨以写胸中山水为特点、以笔墨趣味为架构、以境界营造为主旨,创作出一组又一组值得人称道的好作品。山水画创作贵在有意境,要求“思与境偕”。“境”不同于现实之景也不等于语言形象,它是“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也就是说意境产生自意象而又超越于意象。它是那种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世界实相和人生真谛的艺术化境。

    他的朋友文庸先生看他即兴挥毫,感叹道“……笔言墨舞,瞬时已满纸云烟,意象生于水墨交融之际,味其用笔之妙,盖存乎一心,随意渲染,流水行云,而皆在法度之内。方楹(焦墨)曾遍习古人画迹,师法传统功力坚实,参化自然良工心苦,心缘得悟,从有法至无法,渐出丰厚秀雅、蕴藉灵动气象,已具水墨氤氲、笔墨淋漓风格。”,

   焦墨最近几组画《高山流水》、《踏雪寻梅》、《独钓寒江雪》别具韵味。看了他的画,使人不由得想到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长廊中,曾有不少弥足珍贵的“水墨山水”,王维的《雪溪图》画陋舍寒江,覆盖薄雪,一片萧瑟,令观者陡生无限思绪,反映出当时士大夫阶层向往隐居山林、笑傲江湖的心境。五代南唐著名画家赵干的《江行初雪图》也描绘的是江南初冬的萧瑟景象——江边的树叶和芦苇在寒风中摆动,江面在风中泛起层层寒波,骑驴的旅人在寒风中行进,不辞劳苦的渔民仍在江中撒网捕鱼。北宋以后,范宽、李成、关仝被称为北宋三大“百代标程大师”。据宋《宣和画谱》记载,宋朝内府收藏范宽的作品有58件,其中雪景山水竟占三分之一,北宋王诜的《渔村小雪图》因为只画了雪山疏柳,溪岸渔舟,故谓“小雪图”。而南宋山水画大家夏圭的《雪堂客话图》则画的是设色江南雪景。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马琬的《雪岗渡关图》,明代吴伟的《灞桥风雪图》、沈士充《梁园积雪图》,清代王珲的《仿王右丞雪景山居图》、弘仁的《西岩松雪图》等等均为传世风雪力作,这些传统绘画艺术作品的笔墨精髓和意境表现方式却成了焦墨先生探索和山水绘画悠然雪景语言的动力先驱。

  焦墨在画中借鉴古人皴法和留白技巧的基础上,以多层次的笔触,去营造雪天单纯而富变的景致。他的独到的的水墨构成和明快光感,极具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在画的构思上他匠心独具,运用了文学作品中的“侧面描写法”,即指对描写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或衬托法。正如清代著名文论家刘熙载所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观者)的想象,使要表现的事物特点鲜明突出;侧面描写能使人或物、主题更加形象和深刻,使文章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而焦墨画《踏雪寻梅》不见梅,却突出“寻”;《独钓寒江雪》画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见蓑笠翁,却突出“绝”、“灭”,由此看出他的画既暗合于传统又能以崭新的表现形式让人感受到他的玉骨冰心;同时,他在画中表现的雪景让人们能领略到冰崖峭石孕育着的生机,使人享受到一种远离世俗、清纯无疵、昂扬向上的自然之大美。

    焦墨水墨山水画的显著特征恰恰就是崇尚自然山水之美,在艺术表现自然景象中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展示山河雪韵,把冷逸之美转化成了富于情致的艺术之美,让人透过笔墨表现的自然物象看到了生动的意境,透过有限之景引发无限之思,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使人在观画中真切体悟和感受到其包孕的深刻意蕴。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左思《招隐》),这种强调自然山水之意境美的审美观,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结出的硕果和古典艺术创作实践的理论结晶,也是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焦墨先生的这些画作,大大提升了其水墨山水画作品的表现力和品味,让人玩味颇多。

 

下面展示几幅焦墨先生画作和我的外行评价:

      http://s4/middle/5d13634bg97c5e7b5ec63&690  韵外之致" TITLE="心中山水   韵外之致" />     
高山流水

======================


 
依楼听月    2010-12-06 17:25:23  

    (一) 又一组让人惊叹不已的山水画!美极了!

          焦墨先生在用笔、用墨、构图、构思立意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画中的高山流水,树木岩石  表现的生动传神,这些`都来自生活的感悟。

    (二)而焦墨先生的创作从开始就有独特的绘画资源,比如画虎,画山林,画丘壑或者云海景观,与地域性有着密切关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画家这些作品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其画作带有更大的概括性和提炼意识,意境更加深远。

 

   (三)清韵音响震高山,欲听泉声到崖前。
         壑谷如琴沟似律,松涛似韵水如弦。
         云海翻腾生音符,晴日风和调好闲。
         难得知音求妙趣,心随山水自成仙。

   

http://s12/middle/5d13634bg97cd610dc66b&690  韵外之致" TITLE="心中山水   韵外之致" />
可游可居可怡情

===================
 

依楼听月     2010-11-28 20:39:22  

    (一)山水画是有血有肉的拟人体现,大自然中的万物气象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大自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焦墨先生的山水画所表达的是一种君子为林泉之乐的意蕴,使人坐穷泉石,获得一种可游可居可逸情的视觉感受。 

    (二)热爱生活环境是现代人高雅的思想境界,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大自然的神秘色彩把人的思维推向至高无尚的丰富联想,把居于烟霞泉林之地视为仙境般感受,这是人情经常向往然而不得见到的梦境世界。

     (三)“村居如诗如画,山水如酒如醇。妙境如梦如幻”是中国文人情怀的一种美学思想。

     (四)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是历代画家所总结、继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今天它的美学价值仍然是现代人追求和向往的精神食粮,发扬光大中国传统山水画是当今中国画坛的使命,任重而道远。焦墨先生在山水画的探索路上有创新,有发展,是当今画坛的中坚力量!



          http://s9/middle/5d13634bg97c60ba4d888&690  韵外之致" TITLE="心中山水   韵外之致" />

“独钓寒江雪”

=====================

 

          依楼听月         2010-12-15 22:59:57  

    (一)画面用墨寥寥,不见垂钓者,一反以往画家们“独钓寒江雪”的构思, 只构现出寒江之情景来。见此画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画作运用空白以染寒江雪霁的气氛,空而不空,计白当黑,妙在“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焦墨先生这组画笔墨浓、淡相间,剔透松灵。国画中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这组画中中景空白较大,是一片浩翰而平静的水面,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整幅画突现江雪,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垂钓人,一片空临孤寂之情。这画面冷落荒凉的情调,也表现了当时垂钓者孤傲避世的情怀。

  

             http://s14/middle/5d13634bg97c605cad10d&690  韵外之致" TITLE="心中山水   韵外之致" />  

                                      踏雪寻梅

=================  


        依楼听月       2010-12-15 22:25:19 [

 

   (一) 画作太美了!和谐中透露着空灵的境界,给人一种心灵的共振,一种感恩自然的震憾!

   (二)画作美在“寻”字!犹如“踏花归来马蹄香”却不见花;如“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几只舟上寻食的麻雀,却没有人;又如“深山藏古寺”,只见江边打水的和尚。却不见寺庙……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1)梅香无语雪无声,山披银妆水如镜。  
                踏雪寻梅兴致好,桥上观景亦精神。

  

           (2) 踏雪寻梅不见梅,闻有蕊寒吐芳菲。 
              香冷随着东风舞,红装素裹心欲醉。 
  

            (3)踏雪访梅过小桥,百丈冰头琼枝俏。 
               幽香阵阵扑鼻来,冬临峭壁迎春到。

 

    最后,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向青年画家焦墨先生送上几句祝福语:

 

  • 往日金戈铁马,今日英姿勃发,踏平坎坷羁绊,一路朝歌彩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高山流水
后一篇:兰亭幽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