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张岳校长

标签:
深切怀念张岳校长是鄠邑英才一生尽付时和势掌西农校长千古长留德与功 |
分类: 人生 |
深切怀念张岳校长
我是户县人,196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同年分配到西北农学院,在农机系任教。据我所知,那时西农有不少户县人,他们大多数在行政岗位上,但畜牧系的张岳先生在教学岗位上,而且是一位饱学之士,是我们户县人的骄傲。在我中学同学张学智的引荐下,我结识了张岳先生。但由于我们专业上的共性不多,直接接触仍然较少。后来,我于1983年任基础课部副主任,协助主任薛澄泽老师工作,1984年任计算中心副主任,协助主任熊运章老师工作,1985年起长期任计算中心主任。这期间,张岳先生先后任西农副校长、校长。因工作关系,我和张岳校长有了更多的接触,对张岳校长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张岳校长深入基层、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经常上班铃声一响,就走进基层部门的办公室,并坐下来巨细无遗地询问,当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这使我联想到久违了的康迪院长的工作作风,文革前,康院长多次走进我们的教研室,参加我们关于教学改革的讨论,与大家平等交换意见,和普通教师打成一片,能叫出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张岳校长继承了康迪院长的工作作风。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有一次,我向张岳校长汇报计算中心有关工作,顺便提及我们利用世行贷款购置计算机和机房配套设备中的关税问题,张岳校长对我们赴深圳海关成功申请大部分免税表示充分肯定,同时告诫我们,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必须预先学好政策,做好功课,以争取主动,决不可盲目行事,决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和张岳校长的多次交谈中,我感受到张岳校长对我的亲切关怀。有一次,我敞开心扉,和张岳校长谈自己工作遇到的困难,谈行政事务与教学业务冲突的焦虑,谈我父亲的问题迟迟得不到澄清的痛苦等。张岳校长讲了很多,至今言犹在耳。张岳校长的坦诚使我吃惊,他从自己的曲折经历说起,讲了许多我闻所未闻的故事。他联系历史上“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那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强调首先人必须学会不断改变自己,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时势变化,同时必须不断学习,聚集知识上的储备,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底气,才能在时势变化和推动中立于不败之地。张岳校长的侃侃而谈让我回味很久,有逐渐醒悟之感,从中得到不少人生启示。这次交谈进一步拉近了我和张岳校长之间的距离。可惜,我在后来的岁月中,终因缺少张岳校长的勇气、决心和远见,无甚建树,辜负了张岳校长的教诲。
1998年,张岳校长腿部受伤,我专程去西安看望他。他坦然面对伤痛、面对困难的乐观人生态度,使我深受感动。看到他在养伤期间,仍然笔耕不辍,撰写教育方面的文章,我激动地对他说:你的这种精神,真值得大书一笔,真值得我终生学习。
2004年,翟允禔老师赠送给我《于右任书赵君次庭墓志铭》的复印件,封面还有张岳夫妇的题字:“禔公恩师惠存:受业中宁、张岳敬奉”。原来,张岳夫妇将三秦出版社编印的《于右任书赵君次庭墓志铭》敬奉翟允禔老师惠存,翟老师非常高兴,又复印了若干份,我有幸获赠一份复印件,遂珍藏之。赵君次庭,即张岳夫人赵中宁老师的父亲赵国宾(1899-1934)。赵国宾先生,字次庭,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不仅著作等身,而且一生奉行实业救国理念,奔波于北国江南,为国家寻找宝藏,开发石油、煤矿等矿产资源,终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赵国宾先生去世后,柳亚子先生撰写了千余言的《蓝田赵君次庭墓志铭》,并由于右任先生书丹立石。我感于赵国宾先生的事迹,写了一首《读赵君次庭墓志铭兼谢翟师》的小诗,回赠翟老师:
柳文于字赵君铭,深谢先生赠后生。
自古治经贤圣事,从来兴业栋梁行。
穷山幽谷留形影,风虎云龙发啸声。
著作等身功德满,英年早逝备哀荣。
其中“风虎云龙发啸声”一句,基于下列史实:二十世纪初,陕西有两个著名的地质学家:华县的杨钟健和蓝田的赵国宾,他们是同气相求的同乡、同学、同道,时有“杨龙赵虎”之誉称,他们合著和独著了不少学术经典,二人均为我国地质学界泰斗级的人物。
张岳夫妇继承了先辈赵国宾先生的精神和传统,都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做出了足以载入史册的贡献。
2023年年底,突闻张岳校长不幸去世,回忆张岳校长对畜牧事业的杰出贡献,回忆张岳校长对西农的无私付出,回忆张岳校长对我的谆谆教诲,不胜悲痛。我将自己的感受凝结在一副挽联中,以寄托我对张岳校长的尊敬和哀思:
是鄠邑英才,献身畜牧,一生尽付时和势;
掌西农校长,积玉教坛,千古长留德与功。
张岳校长永远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