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易俗社的“古调独弹”牌匾(续)

(2015-02-09 08:39:25)
标签:

文化

西安易俗社

古调独弹

牌匾

鲁迅

分类: 历史

西安易俗社的“古调独弹”牌匾(续)

 

四、关于牌匾的制作

 

1982年《西安易俗社七十周年资料汇编》收录了李葆华先生等编写的《易俗社七十年编年纪事》,其中说:“鲁迅先生为了对易俗社的成就和成立十二周年表示祝贺,题赠‘古调独弹’四字,以资勉励。(后该社刻成匾额)”

198612月出版的焦文彬先生等编写的《中国戏曲志·陕西卷·陕西戏曲大事年表》也说:192483日,“鲁迅等第五次观看该社的演出。并对易俗社的成就和成立12周年表示祝贺,题赠‘古调独弹’四字,以勉励。(后该社刻成匾额)”

总而言之,易俗社收到“古调独弹”的题词是鲁迅先生拟的,但“古调独弹”牌匾是易俗社后来制作的。

那么,易俗社制作过多少个“古调独弹”牌匾呢?

2005年出版的《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附录了《鲁迅先生及其同仁书赠陕西易俗社匾额——古调独弹》一文,文中记述了“古调独弹”牌匾多次制作的情形:

 “1924年夏,鲁迅先生及其同仁来西安讲学期间前往陕西省易俗社观看演出,并书题匾额‘古调独弹’。该匾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机炸毁。后复制,“上下款为高培支书迹。”这就是《鲁迅讲学在西安》一书所附照片上的牌匾。


http://s12/mw690/001HG2nVzy6PPQbZXRx6b&690

1962年为纪念建社五十周年从鲁迅手稿中集字复制”,“该匾由陶渠绘制设计,上下款及人名由雷无尘书写。赠匾人未写蒋廷黻、李济。”这就是《旅游》杂志所附照片上的牌匾。


http://s9/mw690/001HG2nVzy6PPQdAuuI58&690


1989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林丰拍摄西安易俗社《古调独弹》史略电视片再次制额,由田坤治钉架、刻字(仿鲁迅字体),李绪成绘制,雷震中提供考证,刘东生书写上下款及赠匾人姓名。赠匾者12人无缺写。”



http://s9/mw690/001HG2nVzy6PPQxPMzm88&690


1990年第四次制匾,赠匾人未写李济。” 即赠匾者署名为十一人。这就是易俗社悬挂的牌匾。


http://s8/mw690/001HG2nVzy6PPQAH4EL97&690

这就是说,易俗社至少制作过四个不同版本的“古调独弹”牌匾。

 

五、关于牌匾的署名

 

单演义先生《鲁迅讲学在西安》一书附图中毁于日机轰炸的牌匾,复制后共十二人署名,顺序为:蒋廷黻、李  济、孙伏园、陈定谟、陈钟凡、周树人、王桐龄、刘文海、李顺卿、王小隐、关颂声、夏元瑮。人名书写有错误。

1962年复制的牌匾共十人署名,顺序为:王桐龄、陈定谟、刘文海、陈钟凡、周树人、孙伏园、李顺卿、王小隐、夏元瑮、关颂声。人名书写有错误。

1989年复制的牌匾共十二人署名,顺序为:陈钟凡、蒋廷黻、王桐龄、李  济、刘文海、周树人、孙伏园、王小隐、陈定谟、关颂声、李顺卿、夏元瑮。人名书写有错误。

1990年复制的牌匾共十一人署名,顺序为:王桐龄、陈定谟、刘文海、陈钟凡、周树人、蒋廷黻、孙伏园、李顺卿、王小隐、夏元瑮、关颂声。

这里的署名既有人数多少的不同,也有排列顺序的不同。很明显,这是人为的随意行为:首先是随意取舍某些人,不知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还是政治的原因;其次是随意安排顺序,除了刻意将鲁迅先生的名字放到靠近中间的显著位置外,看不出安排顺序遵循什么原则。

苏育生先生在1986年发表的题为《古调独弹-鲁迅与易俗社的交往》的论文中说:“在这诸多题赠中,有“古调独弹”四字的,署名陈钟凡、刘文海、蒋廷黻、王小隐、王桐龄、陈定谟、孙伏园、关颂声、周树人、李顺卿、李济之、夏元瑮。”这是依据1931年《陕西易俗社简明报告书》录下的原始的署名,在该顺序中,鲁迅排第九位。

显然,题赠应是十二人的集体行为,鲁迅只是题赠人之一。制匾者应该严格按照报告书中的原始顺序排列十二个题赠人。

 

六、关于牌匾的时间

 

单演义先生《鲁迅讲学在西安》一书附图中的牌匾,时间署为民国十二年十二月,这是显然的错误。易俗社高培支先生回答单演义先生牌匾上所署时间时说:“抗战中匾额被炸。解放后许多同志来看该匾,因另制以资纪念作答;而年月又因孙编报告书与十二周年纪念所收题赠,排在一起,未加详辨,竟而粗心大意写为民国十二年十二月,应作自我检讨。”

查易俗社成立于19128月。

查《陕西易俗社简明报告书》记述1923年的活动说:“十二月举行十二周年纪念,题赠之联翩,贺客之络绎,顾曲者之拥挤,极一时之盛。”这就是说,易俗社在民国十二年十二月提前举行了成立十二周年庆典。

查鲁迅等人西安讲学的日程是:1924714日到达西安,19248月离开西安。

总而言之,因为《陕西易俗社简明报告书》将“古调独弹”的题词与提前举行的十二周年庆典所收到的题词放在一起,导致在制作“古调独弹”牌匾时将时间也错写为民国十二年十二月,正如高培支先生所说是粗心大意所为,这样做与历史不符。正确的做法是应将时间署为民国十三年八月。

 

七、我心目中的牌匾

 

西安易俗社自民国元年创立以来,不仅誉满三秦,誉满西北,在全国也有很大影响。尤其值得称道的,是1921年赴汉演出并开办分社,轰动武汉三镇,堪称戏剧史上的一段佳话。梁启超、黄炎培等人为之题词赞扬,欧阳予倩予以高度评价。当时的媒体上发表赞易俗社的诗作很多。有赞易俗社的诗写道:“文如日月气如虹,真有补天炼石功。戏剧休云为小道,移风易俗遍寰中。”其中还有描写秦腔神韵的诗:“浊世肯将宏教施,诲人力竭且声嘶。国魂唤起齐深省,惊醒南柯梦里诗。”当时影响最大的角色当数旦角演员刘箴俗,舆论称其与梅兰芳、欧阳予倩齐名。有赞刘箴俗的诗写道:“令名到处遍声扬,绝技无双果异常。萧洒风姿西子派,刘郎不愧胜梅郎。”其中还有很巧妙的嵌名诗:“刘郎幻作女儿身,箴世规人见性真。俗易风移民智启,好将奇技善传神。”

因此,易俗社1924年得鲁迅等人题词“古调独弹”是当之无愧的。这是易俗社应该引以为荣的。易俗社为了发扬这一光荣,将其制作成牌匾,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易俗社应该对历史抱以敬畏之心,严肃认真地对待此事,不可草率从事,以致造成混乱,引发质疑。

我心目中的“古调独弹”牌匾,应该是这样的:它既忠实于历史、又具有纪念意义:

“古调独弹”四字是具有鲁迅笔迹特点的行书字体,因为有证据证明所题赠的“古调独弹”四字是鲁迅先生拟的,从鲁迅笔迹中选字的做法是可取的;上款书写“陕西易俗社十二周年纪念”,因为其时适逢易俗社建社十二周年,这也是合理的题赠事由;下款书写“中华民国十三年八月谷旦”,因为这符合鲁迅等人讲学时间,也符合易俗社成立十二周年的时间,与民国十二年十二月易俗社提前举行的庆典无关;“古调独弹”四字的下方应该是题赠者全部十二人的署名,并且严格按照《陕西易俗社简明报告书》的记载,顺序为陈钟凡、刘文海、蒋廷黻、王小隐、王桐龄、陈定谟、孙伏园、关颂声、周树人、李顺卿、李  济、夏元瑮,不必刻意为安排鲁迅的位置而随意改动,并且杜绝以往复制牌匾时出现的错字。

赞曰:

移风易俗振秦声,国艺传承留盛名。

潇洒刘郎惊汉上,铿锵新剧动京城。

清狂率性真情美,文雅诙谐寓意宏

古调独弹垂史册,诸君题赠是公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