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潘光旦与近代中国优生学
(2012-10-14 21:41:26)
标签:
文化 |
分类: 演講訊息 |
版主:与性别、医疗和科技史有关之讯息。
中研院民族所「医疗人类学研究群」演讲活动
题目:「潘光旦与近代中国优生学」
讲者:钟月岑教授(清华大学历史学研究所)
地点:中研院民族所2319会议室
时间:11月2日(五)14:30
主办单位:中研院民族所「医疗人类学研究群」
联络人:洪启明 02-26523474;qiming1234@gate.sinica.edu.tw
以下是钟教授提供的演讲简介,请大家参考:
梁启超的学生潘光旦(1899-1967)就优生学这一主题发表大量文章而被视为具代表性的优生学家。由于他在1913年的一次运动伤害中因缺乏适当的医疗照护而失去一条腿,之后又于1922年留学美国,刻骨铭心地经历了种族阶序(racial hierarchy)与身体残疾(disability)的双重敏感的文化体验而成为他研究优生学的动力。他在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取得动物学与遗传学的学士学位,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跟随Charles Davenport攻读硕士,他也在纽约长岛上的优生学档案局(Eugenics Record Office)以及Davenport设在冷泉港的实验基地实习过几个暑假。他在1924年成立优生学会,但是参与的会员很少,不久就不了了之。1926年他回到中国推行他的优生学理念和社会运动。根据我几年前访谈潘光旦的女儿潘乃穆的说法,潘光旦在留美期间成为基督徒,并且获得YMCA基督教青年协会的资助成立学会,这个支持维系到他1931年到1932年设立的《优生》《优生月刊》,随着期刊的夭折,他也就与基督教渐行渐远。之后1932年四月他随即又创设另外一个优生期刊名曰《华年》,是「促华族达成年」的简称。据潘乃穆回忆,这些期刊的稿件和出版基本上是靠着潘光旦的独立作业和师友同事学生的支持,素有名望的社会学家陈达、吴泽霖和费孝通即是。潘也是当时杂志期,如《学灯》、《时事新报》、《观察》、《科学》的编辑或撰稿者,这是他的文集《潘光旦文集》约有六百万字之多的原因。
吕文浩,2012,《五四启蒙思想的延续与反思:潘光旦社会思想研究》,台北市 : 秀威信息科技。
吕文浩,2009,《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福州 : 福建教育出版社。
Chung, Yuehtsen Juliette. 2002. Struggle for National Survival: Eugenics in Sino-Japanese Contexts, 1896-1945. London: Routledge.
http://www.taiwananthro.org.tw/forum/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