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改进的思考

标签:
杂谈 |
分类: 聆听窗外的声音 |
关于课堂教学改进的思考
——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朱煜
一、从一本记录册看课堂改进的概念
记录册的目录:
教师基本情况
上个学年度的改进小结
当前课堂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分析
本年度的课堂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体现“课堂教学改进”的案例记载
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的记载
小结与学校评价
二、课堂教学改进的深层原因
①
⑥
三、实现课堂教学改进的基本保障
(一)增强课程意识才能真正进行有效的课堂改进
1、课程意识是什么?
如何选择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
为什么要倡导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
课程的主体意识(课程理念
课程的目标意识
课程的生成意识
课程的开发意识
课程的评价意识
案例一
下雪了,本来要上数学课的毛老师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赏雪。最后,毛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一是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体裁不限;二是画出雪花的形状,并分组探究雪花为什么总是六角形的科学道理。就这样,毛老师把本来的数学课上成了“赏雪作文课”“科学探究课”。
案例讨论一
毛老师的做法,在学校老师中间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赞成者认为,毛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说明他有很强的课程意识。他不拘泥于“学科本位”,并且灵活运用了课程资源,值得鼓励和肯定。反对者则认为,“数学课”不上“数学”,却去“赏雪”、“作文”,去“科学探究”,他的做法偏离了应有的数学教学任务,是不合适的,不值得肯定和鼓励。
2、如何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树立科学的课程观
养成反思性实践能力
将日常教研活动变成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措施。
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学科课程发展目标
案例二
一位教师对自己实践课的提炼:
从学生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从学生出发,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从简单到复杂、由扶到放,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随机应变,不为教案束缚,为学生而教。
案例讨论二
这位老师在提炼经验之后提出了困惑:
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句式训练会不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怎样才能开阔学生视野?培养他们自如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果常常选择老师自选的内容上课,那么书上的教学内容何时落实?
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完成词句的积累、名篇的积累?
(二)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1、几个概念
“
外控与内控
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
校本研修的原则是:在学校、基于学校、为了学校
校本研修的关键是教学行动及其改进
校本研修的最终目标是师生发展,提高质量
2、具体做法
(1)建立高效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2)建立良好的教师校本研修培训机制
全面覆盖系统控制
分层落实全员提高
形式多样扎实有效
(3)建立完备的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措施
制定学校校本研修管理章程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规范制度
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实行校本研修项目化管理
传统教研中遇到的问题
单次活动时间短,间隔时间相对长
教学内容不断变化,教研滞后于教学实际需要
能否有真正的交流?能交流多深?
如何帮助教师将教研学习研究过程的结果内化
团队协作与效能
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教学研究与行政干预间的平衡
校本教研组织实施过程对比:
教师专业成长有规划
教研活动制度化
教研内容关注细节、学术前沿
教研组建设成果共享
跨学科、跨年级的教研形态
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为什么要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
有效的教研活动最直接的受益者是谁?
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该如何来组织?(确定主题\前期准备\实施中的管理\结束后的反馈)
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该有怎样的成果?
有效的教研活动的成果应该如何为人接受?
关于教研组内学术氛围的思考:
什么是教研组内的学术氛围?
教研组的学术氛围的作用是什么?
教研组内的学术氛围从何而来?
由学术氛围而产生的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应该如何宣传、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去?
一堂课与一个小课题
备课——课题的设计
上课——课题的实施
测验——课题的验证
反思——课题的小结
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进的策略
(一)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
扎实的学科功底,
丰富的教学经验,
良好的理论素养,
开阔的实践视野。
(二)关注观念与行为
观念: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
知识:学科功底、教育心理学常识
技能:教学组织、表达、板书、现代教学技术
能力:教学设计、控制、有效反思、研究能力
规范:师德修养、敬业精神、学术规范、言行
第4项技能:把握教学目标
(三)观课与评课
观课评课的指标标准:
形式学习:
有意义学习:
1、教学技术分析——以个人感觉为准。
2、教学质量分析——目标:适切。内容:
3、教学价值分析——课程观:教教材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