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忆我们的老首长——魏林

(2024-05-03 19:46:28)
标签:

情感

近朱者赤  榜样可敬

忆我们的老首长——魏林

 

412号那天,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因为曾经和我们一起战斗过的魏林老首长不幸病逝,得知消息的原4932部队老六连的战友们同样悲痛,大家虽不能前往北京吊唁和送别,但都以不同方式悼念我们的“好司务长”!

常言道:近朱者赤,意思是说,靠着朱砂的将变红,同时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也表明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个大熔炉,在部队中,每一个战士都要经历严格的军事素养、纪律教育的系统训练,“大熔炉”锻炼和培养军人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和战斗力,每个人都会逐渐具备优秀的个人素质,从而筑成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一个优秀的连队,有德才兼备的连、排、班的领头人以身作则的影响,一定会带出好兵,魏林就是我心中一位好首长。

 

他写一手好字

魏林1968年入伍,河北丰宁人,身材魁梧,与人和善,十分健谈。我1970年当兵,1971年上半年调到连部当文书,与时任司务长的魏林接触多了起来。印象比较深的是他的字写得相当漂亮,连队党支部开会基本都是魏林做记录。部队驻防平泉县小寺沟的时候,条件艰苦,营房简陋,连队没有宽绰的会议室,特别是夏天,几位首长开会常常是挤在一间屋里开着门,魏林记录常坐着马扎在门口。他身子倚着门框,笔记本放在双膝上,有时累了,也会翘起二郎腿,笔记本还会放在二郎腿的单膝上面,即使是这样看着不太舒服的姿势,他那钢笔字从不败笔。作为文书的我很羡慕他的字,特别是那带几分行书的连笔字,我常向他请教,他也会耐心给我点拨。

魏林除了写手好字,社会知识相当丰富。“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高名名丧人”“草怕严霜霜怕日,能人背后有能人”等等这样的名句,魏林都会张口即是,其经典之处是说,做人不能只图虚名,要低调,更要谦虚。这些话语一直都影响着我的人生之路。

 

他有一片热心

魏林为人热情,与战士们和睦相处。身为司务长,掌管连队一百几十号战士的吃喝拉撒及战士们的冷暖。特别是在国防施工的日子里,他想方设法让战士们吃好,保证战士们身强力壮。组织炊事班把热腾腾的米饭、馒头和香喷喷的胡萝卜炖肉、土豆炖肉送到工地。他常说:“小伙子们正在长身体,施工强度又太大,不能让他们亏了身子!”

他热心服务每一位战士。部队每年春秋两季都要进行换装,一次,一名新兵登记的鞋号小了,到连部打电话给在团储备库领物资的魏林。魏林问战士鞋大小差多少,新战士用拇指和食指比划着说:“就差这么多!”旁边的我们笑着说:“你在这边比划,司务长那边也看不见哪!”最后还是司务长回到连队,确定了鞋号,专程去了一次储备库,为战士换了合脚的新鞋。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军服盛行“的确良”,面料结实板生不缩水,战士们都喜欢。可我的身体瘦小,穿3号衣服大,穿4号又小。司务长说:“我一定给咱们的文书挑一件穿着精干的夏装!”结果专门为我选了一件纯棉3号上衣,几经缩水后,穿着正合适。而且,“的确良”的军服颜色偏草绿,我的纯棉“国防绿”颜色偏重,特别抢眼。每逢重大集会我穿上它的时候,都特别感谢司务长。

还有一件事:本人1975年复员,到地方后与司务长一直保持着联系。19971025日,我的老伴儿遭遇严重车祸,开颅手术后成了植物人,康复期间,曾到北京的一家医院救治,魏林知道消息后,主动与我联系,并且派专车在天津进京的路口接应,还开道引领直达医院。我的老伴儿恢复语言和行动后,魏林多次询问情况,这一切让我终身难忘。

 

他持一种正气

部队有句俗话,步兵紧,炮兵松,稀稀拉拉后勤兵。我们连队的炊事班和连部就是连队的后勤,但连队首长对我们的政治思想一直不放松。

连队为了改善伙食,经常在礼拜天包饺子。饺子馅和面由炊事班统一准备,各班领回材料加工,炊事班负责大锅煮饺子,然后各班回去小餐。

一次连部包饺子,面多馅儿少,有人说把剩下的面送回炊事班,连长笑着说:“送回去干啥?库房里有红糖,抓一把来包几个糖饺子也不孬!”

我是文书,因为连队房屋较少,我负责保管的弹药和司务长负责的食用物资同放在一间库房里。既然连长发了话,我“执行命令”。饺子包好,下锅煮熟,俩馅儿俩味儿,都说好吃。

有了包“糖饺子”的经验,又一次赶上包饺子,剩下的面干脆不送回,只要连长一挑脸,我便开库房,“偷偷”地去拿红糖。第三次饺子煮过了火,红糖破肚儿,锅里的饺子汤乳白色变成酱红色。“不巧不成书”,那天司务长魏林正在炊事班,煮破了的饺子露了馅儿!司务长严肃地对我说:“吃几个糖饺子无所谓,抓两把红糖也算不了什么,最主要的是,官兵平等是部队的光荣传统,咱们虽然是连部,但也不能搞特殊呀,这影响多不好,也不利于你的进步!”

司务长严厉的话,句句像重锤。时隔多年,我常把这个故事记在心上。即使复员后来到了区委宣传部工作,下乡采访从来不要基层派车接送,在“特殊岗位”上不能搞特殊化,这是基层对我的褒奖。

 

在我的印象中,魏林首长思想积极向上,工作踏实肯干,执行上级命令从不走样,官兵关系极好,故进步很快。至大校军衔后的魏林,依然与老六连的官兵关系如初。我们天津籍的老兵苏德新、杨俊起、刘援朝、田桂友和我,两次前往北京看望我们的老首长,每次都受到老司务长的热情款待。2018423日,原老六连的副指导员姜文学夫妇和魏林司务长夫妇分别从内蒙通辽和北京赶来与天津籍老战士团聚,官兵畅谈昔日戎马生涯和战斗的激情岁月,官兵的深情厚谊成为永久的回忆!

……………………………………………………………………………………………………

忆我们的老首长——魏林
    200769日,天津籍老战士到北京看望老首长。(左起:苏德新、杨俊起、魏林首长、田桂友、刘援朝。摄影 林逢水)

忆我们的老首长——魏林
    200769日,老首长及夫人款待天津籍的老战士。(左起:田桂友、苏德新、魏林首长、首长夫人、刘援朝、杨俊起、林逢水)

忆我们的老首长——魏林
   2016104日,天津籍战士进京看望老首长(左起:刘援朝、杨俊起、魏林首长、苏德新。摄影 林逢水)

 忆我们的老首长——魏林

   魏林老首长热情款待老部下。(左起:刘援朝、杨俊起、田桂友、魏林首长、湖南籍战士余启爱、苏德新、林逢水)

忆我们的老首长——魏林
   2018423日,与老首长合影留念。(左起:刘援朝、苏德新夫人、苏德新、魏林首长、魏林首长夫人、林逢水)

忆我们的老首长——魏林
    2018423日,老六连的副指导员姜文学和司务长魏林专程赶来与天津籍老战士团聚,官兵畅谈昔日戎马生涯和战斗的激情岁月,并且合影留念。

前排左起:杨俊起、王凤展、杨庆起、姜文学首长、魏林首长、张贵财、苏德新;

后排左起:梅月光、刘援朝、张学仁、刘庆祯、于长江、田桂友、周学利、黄永福、翟希秋。摄影:林逢水)忆我们的老首长——魏林

 

这幅照片是2018423日,时任4932部队老六连的副指导员姜文学夫妇和魏林夫妇来到天津,与天津籍老战士团聚的大家庭合影。几位军嫂左起:魏林夫人、姜文学夫人、刘庆祯夫人、苏德新夫人。依次:杨俊起、刘庆祯、王凤展、刘援朝、杨庆起、姜文学首长、魏林首长、田桂友、张贵财、苏德新、于长江、黄永福、周学利、翟希秋、张学仁、梅月光。

(摄影 林逢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