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子绘画:《过新年》
文/摄 通妈
幼儿的涂鸦绘画是孩子语言表达的另一种诠释。这两天,我和美国的姐妹MSN上聊天的时候,说到我前篇关于《对印的乐趣》的博文时,她说在美国老师很喜欢这种对印的教授方式,而且孩子会把在幼儿园的画,当做宝贝一样拿回家,老师、家长的反应都是同一个赞许:伟大的画家。
我们的评价机制是否正确呢!家长们很想了解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但由于孩子言语表达能力有限,其实要想办法读懂孩子画面的一些想法。亲子绘画验证、并且告诉了我们,原来绘画是一种沟通语言。
其实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其实是爸爸、妈妈。很少有孩子天生不喜欢画画的,那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变得不喜欢画画呢?这里出问题的往往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家长如果对孩子的所言所行缺乏兴趣、缺乏理解,会使孩子在心灵上造成一道无法弥补的创伤。所以,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孩子成长尤为重要。
下面的两幅画是通儿自己涂鸦的,
没有妈妈的润色,
只有他的世界,所想所感……
也是语言的另一种诠释!

《弄潮儿》
这是通儿的一幅表达所见所想的画面,可能大家看不太懂,去过我们城市南北大道的,都知道有一个转盘,转盘处有个城市雕塑,名叫《弄潮儿》。
每次去长安爷爷奶奶家的必经之地,所以呢!通儿是很熟悉这个雕塑的,还美其名曰的给这个《弄潮儿》起了个名:灰太狼。灰色的古代人站立在钱江潮头,孩子不太理解,凭直观的感受就画下了上面的这幅画。

《东山元宵灯会》
硖石灯彩是我们这地的民间艺术,元宵时看到的情形,通儿也不由自主的把他喜欢的场景描绘下来了。最后的logo也是个性的:11。这是他幼儿园的学号。
亲子绘画是由孩子及其家长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指导性、互动性的活动。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数据:
从幼儿绘画发展规律来看,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大致分为涂鸦阶段(1.5~3岁),基本形状阶段(3~4岁)和初期图式阶段(4~6岁)。
从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调查分析中得出:(2~3岁)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画面形象单一,似象非象;(3~4岁)中班幼儿已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但画中的物体之间联系性差,缺少想象的情节:(4~6)幼儿的画面一般很丰富,且与主题有关,能用多种色彩作画。
因此,我们家长因势利导的经常和孩子进行绘画活动,是很有好处的。O(∩_∩)O~没有笨孩子,只有懒家长。期待和你的交流,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
新浪育儿首页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