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0后的妈妈,呜呜!差点就80后了。留在记忆中的是:物质贫乏,精神快乐。岁月如梭,时光飞逝。不错的,又是这句老话。实在是经典的啦!我是家中独生女,父母结婚了6、7年才有的通妈,父母从小严格要求,有点使我喘不过起来。父亲是退伍军人,那种威慑啊!到现在见到通外公还有点怕怕哦!通外公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的童年是在弄堂里长大的,记得我们家住在新桥(现在的中心菜场)的黑弄堂里,小时候很害怕走这条黑黑的、长长地路;和小伙伴嬉戏、捉迷藏、玩耍的弄堂;也是放学回家第一时间生炉子烧开水、烧饭的弄堂;现在想来很是怀念啊,这原本黑黑的、长长的弄堂伴我成长了多年。……
我的小学都是自己上下学的(可没有现在的孩子娇贵),念的是硖石三小(已拆)。上学呢!早早的在约上2、3位好友一起前往,要是碰上下雨天穿着雨鞋淌着水甭提那个开心啊!放学就排着小队唱着歌回家喽!
我的童年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记得1、2年级时参加文艺汇演跳的是舞蹈《聪明的一休》(那时是相当流行的^_^),保留节目就是每次六一都去东山电影院(已拆)看电影,吃着老式木桶里装的5分钱的白水棒冰,还有棒搅饴糖,茴香豆……好多啊!还是怀念……
我的玩具是没有的,唯一的一个是通妈的外婆给买的红色台式三角架钢琴(那时要好几十元,很贵了),我一直保留的很好很完整,但是最终的厄运就是通仔小时候给我搞的稀巴烂,不过还能弹,就是外观难看点喽!其他的玩具就是玩洋片等男孩子玩的东东啦(不知道吧,我可是从小男人婆哦!(*^__^*)
嘻嘻……)!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份童真的心,只是碍于身份的转变,责任在身,才不得不隐蔽起这份童真,多表现出对事业的严肃性,家长的威严性。小时候,总想着快点长大,长大后可以自己做主,闯世界。当妈后,才知道,家长的责任重大,很怀念儿时的无忧无虑!说实话,时下我们给予孩子的物质的东西太多太多了,而精神的却又是太少太少了。通妈我很不喜欢……还是喜欢原来的我们那时的童年,虽然苦点但是充实。我真的不敢想:当通仔回忆童年时,不要什么都没有留下,那可就遗憾万分了。
现在,妈妈感觉是物质丰富,寻求的是更多创意。其实,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童年”,只要能为孩子们带来快乐就行。虽然我们那时的童年物质生活不像现在孩子们那么的富足,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童年是快乐无敌的。
最后,祝我们的宝贝们过个精神物质双丰收的童年……
————————————————————————————————————————————————
附上生活印象的台历样本:新浪七夕娃娃联谊会奖品
奖品:获得由“生活印象”提供的6样奖品
1、14*14cm台历(13页单面)一本
2、21cm*14cm台历 (7页单面)一本
3、宝丽来卡片(12张/套)一套
4、钱包卡(2张/套)一套
5、书签( 2张/套)一套
6、VIP 会员卡一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e350f0100m23t.html




—————————————————————————————————————————————————
欢迎加入沈意成围脖,期待和你的交流 http://t.sina.com.cn/156121217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