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省2016年审定的小麦品种(第四十七次)

(2018-04-17 06:32:13)
标签:

河北

品种

审定

小麦

2016年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12号
品种名称:中信麦99
申 请 者:河北众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北众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良星99/222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41天,比对照石4185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78.4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47.7万,穗粒数32.7个,千粒重45.4克。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好。抗寒性优于对照石4185。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3.68%,湿面筋(14%湿基)30.1%,吸水量66.2毫升/100克,形成时间2.8分钟,稳定时间3.5分钟,容重809克/升。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慢锈条锈病,慢锈叶锈病,高抗白粉病;2014~2015年度高抗条锈病,高抗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2.7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7.6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5.5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5日,适宜中高肥水条件种植,播种量10~12.5公斤/亩,亩基本苗20~25万。施足底肥,足墒播种,冬前防治杂草,加强春季管理,起身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适时浇好孕穗水、灌浆水。后期做好“一喷三防”,及时防治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适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13号
品种名称:石麦25
申 请 者: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育 种 者: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济麦22/金禾9123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41天,比对照石4185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82.3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亩穗数48.0万,穗粒数38.0个,千粒重42.9克。熟相较好。抗倒性中等。抗寒性优于对照石4185。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3.02%,湿面筋(14%湿基)26.8%,吸水量57.2毫升/100克,形成时间2.2分钟,稳定时间2.0分钟,容重774克/升。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2014~2015年度高抗条锈病,慢锈叶锈病,高抗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0.4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6.8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7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5日,高肥水地亩基本苗18~20万,中等肥水地亩基本苗20~22万,晚播适当加大播量。亩施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做底肥,起身-拔节期亩追施尿素15公斤。根据苗情、墒情和降雨情况确定灌水时间和次数。播前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抽穗后及时防治蚜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14号
品种名称:邯生730
申 请 者: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邯56096/邯56092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38天,比对照石4185早熟2天。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紧凑,株高72.9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48.1万,穗粒数32.9个,千粒重45.2克。熟相较好。抗倒性好。抗寒性低于对照石4185。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4.46%,湿面筋(14%湿基)31.2%,吸水量65.0毫升/100克,形成时间4.7分钟,稳定时间5.2分钟,容重778克/升。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高感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4~2015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9.3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3.6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7.1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5日,中高肥水地亩播种量11公斤,亩基本苗20~25万。精细整地,足墒播种,播后镇压。底肥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氮肥20公斤,磷肥30~50公斤,适量配施钾肥、微肥,起身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浇好冬前、孕穗和灌浆水。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白粉病等病害,扬花期、灌浆期注意防治蚜虫。适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15号
品种名称:冀麦738
申 请 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藁9618/良星99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41天,比对照师栾02-1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81.8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48.2万,穗粒数33.4个,千粒重40.3克。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好。抗寒性略低于对照师栾02-1。品质:2014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4.80%,湿面筋29.6%,沉淀指数34.4毫升,吸水量61.2毫升/100克,形成时间7.7分钟,稳定时间10.5分钟,最大拉伸阻力480EU,延伸性169毫米,拉伸面积104平方厘米,容重842克/升;2015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4.93%,湿面筋(14%湿基)31.5%,沉淀指数48.3毫升,吸水量65.8毫升/100克,形成时间11.2分钟,稳定时间27.2分钟,最大拉伸阻力562EU,延伸性172毫米,拉伸面积116平方厘米,容重826克/升。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高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4~2015年度中抗条锈病,慢锈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冀中南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1.8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4.0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8.4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5日,中高肥水地亩基本苗20~25万,晚播、瘠薄地适当加大播量。根据天气、地力等情况,在浇冻水的前提下,春季拔节期浇第一水,灌浆期追施氮肥,其他进行常规管理。播前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及黑穗病,开花灌浆期适时防治吸浆虫和蚜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16号
品种名称:石农956
申 请 者:石家庄大地种业有限公司、石家庄市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所
育 种 者:石家庄大地种业有限公司、石家庄市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优丰早/石新733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早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37天,比对照石4185早熟3天。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分蘖力中等。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78.2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亩穗数46.5万,穗粒数35.9个,千粒重42.7克。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好。抗寒性略低于对照石4185。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4.68%,湿面筋(14%湿基)30.9%,吸水量62.4毫升/100克,形成时间4.4分钟,稳定时间5.1分钟,容重794克/升。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4~2015年度慢锈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冀中南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2.6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0.7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6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旬,中高肥水地亩基本苗20万。田间管理以稳定亩穗数45万左右,重施拔节肥水,根外喷施叶面肥,有利于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17号
品种名称:中麦8号
申 请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核花971-3/冀Z76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早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36天,比对照石4185早熟4天。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79.4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亩穗数48.9万,穗粒数34.0个,千粒重38.2克。熟相好。抗倒性中等。抗寒性与对照石4185相当。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3.68%,湿面筋(14%湿基)28.4%,吸水量59.0毫升/100克,形成时间3.6分钟,稳定时间6.9分钟,容重770克/升。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2014~2015年度中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冀中南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1.2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2.5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7.6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旬,中高肥水地亩基本苗20万。有机肥、磷钾肥全部做底肥施入,氮肥底、追肥施入量各50%。早春蹲苗,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重施拔节肥水。注意防治田间杂草和蚜虫。适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18号
品种名称:衡科6021
申 请 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育 种 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矮杆早/烟辐18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早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37天,比对照石4185早熟3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色,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80.1厘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45.1万,穗粒数34.6个,千粒重43.3克。熟相好。抗倒性中等。抗寒性与对照石4185相当。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3.54%,湿面筋(14%湿基)26.4%,吸水量52.6毫升/100克,形成时间1.8分钟,稳定时间2.7分钟,容重775克/升。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2014~2015年度高抗条锈病,近免疫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冀中南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9.8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5.0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3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6~15日,亩基本苗22万左右。精细整地,施足底肥,足墒播种,播后镇压,保证播种质量。加强冬前管理,培育冬前壮苗。适当推迟拔节期肥水,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25公斤左右,重点浇好拔节水和灌浆水,全生育期浇水2次为宜。加强中后期小麦吸浆虫和蚜虫的综合防治,实现一喷综防。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19号
品种名称:冀麦120
申 请 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ISENGRAIN/石20-609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早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37天,比对照石4185早熟3天。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76.8厘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亩穗数47.5万,穗粒数30.9个,千粒重45.0克。熟相较好。抗倒性中等。抗寒性优于对照石4185。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3.60%,湿面筋(14%湿基)26.7%,吸水量60.4毫升/100克,形成时间2.4分钟,稳定时间2.2分钟,容重791克/升。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4~2015年度中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冀中南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6.8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9.4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1.1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5日,中高肥水地亩基本苗18~24万,晚播、瘠薄地适当加大播量。根据天气、地力等情况,在浇冻水的前提下,春季拔节期浇第一水,其他常规管理。播前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及黑穗病,开花灌浆期适时防治吸浆虫和蚜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20号
品种名称:河农6331
申 请 者:河北农业大学
育 种 者:河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河农6425/冀麦3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39天,比对照邯4589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半松散,株高77.0厘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42.3万,穗粒数33.9个,千粒重43.4克。熟相好。抗倒性好。抗寒性与对照邯4589相当。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3.88%,湿面筋(14%湿基)30.0%,吸水量64.9毫升/100克,形成时间3.6分钟,稳定时间5.0分钟,容重808克/升。抗旱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抗旱性鉴定,2013~2014年度人工模拟干旱棚抗旱指数为0.951,田间自然干旱环境抗旱指数为1.221,平均抗旱指数1.086,抗旱性中等;2014~2015年度人工模拟干旱棚抗旱指数为1.202,田间自然干旱环境抗旱指数为0.986,平均抗旱指数1.094,抗旱性中等。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中感条锈病,慢锈叶锈病,中抗白粉病;2014~2015年度高感条锈病,慢锈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黑龙港流域节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4.6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7.8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8.9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0日,适播期内亩播种量12~14公斤,每晚播2天,增加播种量0.5公斤左右。有机肥和氮磷肥配合施用做底肥。及时科学防治田间病虫草害,注意防治白粉病和蚜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21号
品种名称:邯农7131
申 请 者:王新民、赵振芳、祁耀正
育 种 者:王新民、赵振芳、祁耀正、河北德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26-5-39×冀丰703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38天,与对照邯4589相当。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色,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72.7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41.8万,穗粒数34.4个,千粒重43.1克。熟相较好。抗倒性好。抗寒性略低于对照邯4589。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4.72%,湿面筋(14%湿基)27.8%,吸水量56.8毫升/100克,形成时间2.4分钟,稳定时间2.2分钟,容重805克/升。抗旱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抗旱性鉴定,2013~2014年度人工模拟干旱棚抗旱指数为0.871,田间自然干旱环境抗旱指数为1.044,平均抗旱指数0.958,抗旱性中等;2014~2015年度人工模拟干旱棚抗旱指数为1.248,田间自然干旱环境抗旱指数为0.999,平均抗旱指数1.123,抗旱性强。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高感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4~2015年度近免疫条锈病,中感叶锈病,高抗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黑龙港流域节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5.1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7.7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5.9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5日,亩基本苗15~20万。亩施复合肥40~50公斤做底肥。春季第一次肥水宜推迟到拔节期,重点浇好扬花水。抽穗以后及时防治蚜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22号
品种名称:东麦10
申 请 者:李宁
育 种 者:李宁
品种来源:88-71-3(6)/[(石4185×92R137)F1×石4185]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38天,与对照邯4589相当。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73.9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41.4万,穗粒数33.9个,千粒重42.7克。熟相好。抗倒性好。抗寒性与对照邯4589相当。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3.83%,湿面筋(14%湿基)28.7%,吸水量65.4毫升/100克,形成时间3.6分钟,稳定时间3.7分钟,容重807克/升。抗旱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抗旱性鉴定,2013~2014年度人工模拟干旱棚抗旱指数为1.119,田间自然干旱环境抗旱指数为1.235,平均抗旱指数1.177,抗旱性强;2014~2015年度人工模拟干旱棚抗旱指数为1.046,田间自然干旱环境抗旱指数为0.891,平均抗旱指数0.968,抗旱性中等。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4~2015年度高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黑龙港流域节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4.3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7.5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0.5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5日,亩播种量12~14公斤左右,地力条件差或秸秆还田地块适当增加播量,晚播适当增加播量,每晚播1天,亩播种量增加0.5公斤。每亩施纯氮11~14公斤、磷5~10公斤、钾6~7公斤、锌2公斤,磷、钾、锌肥一次底施,氮肥底肥与追肥按照7:3比例施用。合理灌溉底墒水、越冬水、孕穗水和灌浆水。播前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黑穗病,注意防治蚜虫和条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23号
品种名称:沧麦14
申 请 者:沧州市农林科学院
育 种 者:沧州市农林科学院
品种来源:沧麦2004-93/衡7229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39天,比对照邯4589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分蘖力强。成株株型半松散,株高78.3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39.4万,穗粒数34.8个,千粒重45.0克。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好。抗寒性与对照邯4589相当。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3.27%,湿面筋(14%湿基)27.7%,吸水量61.0毫升/100克,形成时间2.2分钟,稳定时间2.0分钟,容重806克/升。抗旱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抗旱性鉴定,2013~2014年度人工模拟干旱棚抗旱指数为1.012,田间自然干旱环境抗旱指数为1.264,平均抗旱指数1.138,抗旱性强;2014~2015年度人工模拟干旱棚抗旱指数为1.196,田间自然干旱环境抗旱指数为0.798,平均抗旱指数0.997,抗旱性中等。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4~2015年度慢锈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黑龙港流域节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1.5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5.1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9.1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5日,亩播种量12~20公斤。亩施磷酸二铵30公斤、尿素15公斤、硫酸钾15公斤、硫酸锌1.5公斤做底肥,后期结合浇水,依苗情适当补施氮肥。足墒播种,一般春浇2水,宜在拔节期、孕穗-扬花期浇灌。播前可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黑穗病,抽穗后及时防治蚜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24号
品种名称:华育989
申 请 者:唐山农丰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唐山农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轮选987/藁城8901//轮选51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51天,比对照中麦175晚熟2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色,分蘖力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77.8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50.5万,穗粒数34.2个,千粒重37.5克。熟相较好。抗倒性好。抗寒性与对照中麦175相当。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2.77%,湿面筋(14%湿基)26.0%,吸水量61.7毫升/100克,形成时间3.0分钟,稳定时间4.1分钟,容重822克/升。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慢锈条锈病,慢锈叶锈病,中抗白粉病;2014~2015年度中抗条锈病,近免疫叶锈病,高抗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冀中北水地(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1.8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4.2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0.2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9月25日~10月10日,亩基本苗25~30万。适时浇足冻水,早春及时松土保墒。浇拔节水时亩追施尿素20公斤,浇好抽穗灌浆水,以利于提高粒重。注意防治小麦蚜虫等病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25号
品种名称:中麦1062
申 请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豫麦34/轮选987³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50天,比对照中麦175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78.1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48.4万,穗粒数32.2个,千粒重41.5克。熟相中等。抗倒性中等。抗寒性与对照中麦175相当。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2.40%,湿面筋(14%湿基)25.9%,吸水量63.2毫升/100克,形成时间4.8分钟,稳定时间6.8分钟,容重811克/升。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4~2015年度中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冀中北水地(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4.4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6.6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8.5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9月26日~10月6日,亩基本苗22~25万。亩施尿素15公斤、磷酸二铵25公斤、氯化钾或硝酸钾10公斤做底肥,春季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冬前浇好冻水,保证安全越冬,全生育期浇水3~4次。注意防治吸浆虫和蚜虫,确保优质高产。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26号
品种名称:农大5181
申 请 者:中国农业大学
育 种 者:中国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农大3097/轮选987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50天,比对照中麦175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分蘖力中等。成株株型半松散,株高83.5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46.6万,穗粒数33.2个,千粒重44.1克。熟相较好。抗倒性中等。抗寒性优于对照中麦175。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2.64%,湿面筋(14%湿基)27.5%,吸水量65.2毫升/100克,形成时间2.1分钟,稳定时间1.6分钟,容重811克/升。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中感条锈病,慢锈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4~2015年度中抗条锈病,慢锈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冀中北水地(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1.9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5.7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6.8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9月25日~10月5日,亩基本苗18~25万,10月5日之后播种,每晚播一天亩增加1万基本苗。亩施纯氮7~9公斤、五氧化二磷8~10公斤、氧化钾6~8公斤做底肥,拔节期亩追施纯氮7~9公斤。适时冬灌,根据降雨情况确定合理的春季灌水次数,一般需灌水三次,分别为返青水、拔节水和开花灌浆水。注意做好病虫害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27号
品种名称:茂育1号
申 请 者:河北华茂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北华茂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轮选987/藁城8901//轮选987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51天,比对照中麦175晚熟2天。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75.3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49.6万,穗粒数33.9个,千粒重37.2克。熟相较好。抗倒性好。抗寒性优于对照中麦175。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4.09%,湿面筋(14%湿基)29.1%,吸水量63.8毫升/100克,形成时间2.7分钟,稳定时间2.5分钟,容重824克/升。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慢锈条锈病,慢锈叶锈病,中抗白粉病;2014~2015年度慢锈条锈病,高抗叶锈病,高抗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冀中北水地(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2.7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2.9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0.7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9月25日~10月15日,亩基本苗22~28万。适时浇足冻水,早春及时浇返青水,拔节期随浇水亩追施尿素20公斤,浇好抽穗灌浆水。注意防治白粉病和蚜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28号
品种名称:科伟11
申 请 者:河北科伟种业开发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北科伟种业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群体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51天,比对照中麦175晚熟2天。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83.7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亩穗数47.9万,穗粒数33.2个,千粒重42.8克。熟相较好。抗倒性好。抗寒性优于对照中麦175。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3.29%,湿面筋(14%湿基)28.8%,吸水量64.7毫升/100克,形成时间2.4分钟,稳定时间2.0分钟,容重810克/升。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2014~2015年度中抗条锈病,慢锈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冀中北水地(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2.5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4.5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0.3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9月28日~10月8日,亩基本苗20~25万。重施基肥,入冬时浇足越冬水,返青至拔节期适当控水控肥,总茎数控制在每亩85万左右为宜,拔节后及时灌水追肥,抽穗至成熟期视天气情况及时浇灌浆水,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注意防治吸浆虫和蚜虫。适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29号
品种名称:远大1号
申 请 者:保定市远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育 种 者:保定市远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SA9219/冀麦3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50天,比对照中麦175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紧凑,株高74.8厘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亩穗数47.8万,穗粒数31.4个,千粒重42.1克。熟相好。抗倒性好。抗寒性与对照中麦175相当。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3.08%,湿面筋(14%湿基)27.4%,吸水量63.8毫升/100克,形成时间3.1分钟,稳定时间3.4分钟,容重827克/升。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4~2015年度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冀中北水地(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2.6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1.2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7.1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1~8日,亩基本苗22~25万,适播期后每晚播一天亩增加1万基本苗。亩施用磷酸二铵25公斤、尿素15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做底肥,春季亩追施尿素15公斤。浇好封冻水,春季根据降水情况和土壤墒情确定浇水次数。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后期及时防治蚜虫和白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30号
品种名称:小偃60
申 请 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育 种 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小偃54×鲁麦13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37天,比对照冀麦32早熟3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浅绿色,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73.3厘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37.6万,穗粒数26.9个,千粒重44.5克。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好。抗寒性略低于对照冀麦32。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14.74%,湿面筋(14%湿基)35.1%,形成时间3.2分钟,稳定时间3.0分钟,容重797克/升。抗旱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抗旱性鉴定,2013~2014年度人工模拟干旱棚抗旱指数为1.208,田间自然干旱环境抗旱指数为1.184,平均抗旱指数1.196,抗旱性强;2014~2015年度人工模拟干旱棚抗旱指数为1.178,田间自然干旱环境抗旱指数为1.026,平均抗旱指数1.102,抗旱性强。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3~2014年度中抗条锈病,慢锈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4~2015年度近免疫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旱薄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44.1公斤;2014~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44.3公斤。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8.2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亩播种量10~15公斤,亩基本苗20~25万。适宜在土壤含盐量0.3%以下,土壤肥力中等地区种植。亩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做底肥,拔节期亩追施尿素10公斤。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沧州市运河以东旱薄地种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