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今生今世》(余光中)+读后感想
(2013-10-23 16:15:07)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今生今世》(余光中)+读后感想作者:棉花糖的勇敢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30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30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又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对于余光中也许你不是很熟悉,但你一定读过这首诗
语行字间都能感受到这位台湾诗人的爱国之心
1928年的秋天似乎来得特别早,古老的南京城被满山的枫叶所染红。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个龙年的重阳节,栖霞山麓一位江南女子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余光中。生在这样一个有诗有酒的日子,上苍似乎冥冥中注定,余光中这一生要与诗文相伴。
关于他与母亲的事迹还有很多连《乡愁》这首诗中的爱国情结与母亲的教育也是离不开
《乡愁》是与1972年写的,那时他离开祖国大陆有二十多年了,自己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回去,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余光中说:“我的乡愁,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成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所以这样说来,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
而在这之前。1958年,他的母亲逝世了。对于母亲的回忆我想余光中会记得这么一件事
1949年7月的一个夏日,他和母亲自厦门登船,在香港稍作停留后便前往台湾。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就在船离开码头时,母亲指着东方对他说,风浪的那一头就是台湾。“怎料得到,抗战的长魇也不过八年就还乡了,而这次流离,竟然‘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发。’”“在二十一岁那年离开大陆,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然后我投入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二十一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念念不忘,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从这首“这一头是岛的海岸线/曲折而缠绵,靠近心脏/那一头是对岸的青山/脐带隐隐,靠近童年”(《中国结》)以及之后的〈乡愁〉可见母亲对余光中的影响之大
这首诗用了很细腻的文笔刻录了自己对母亲深远的思念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30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前一篇:[转载]今生今世
后一篇:[转载]余光中《母难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