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帝国>Google帝国?

标签:
阑夕it |
分类: 狐说IT |
文/阑夕
应该不会有人质疑Twitter的成功是建立在众多第三方扩展应用的簇拥基础上,Twitter将开放API的作风正式写入了教科书——创业者和守业者们借此明白,开放相比于封闭要更加具有光明的前途。
然而,当应用于Twitter身上的服务变得越来越多、多如牛毛的时候,如何去一一筛选、使用、聚合又成了用户所面临的新的难题——就像有一个遥控器能够操作所有的日常生活动作,但它越是贴心和周到,相应的,它所拥有的按钮选项就越来越多,使用者也不得不增加挑选按钮的使用成本。
Twitter本身也同样也充斥着这种矛盾性,各个行业的明星在Twitter上往往能够轻而易举的获得爆炸性的关注度,他们的言论会被多次分享,这种信息的叠加是中心化的标准模式;同时Twitter又能够吸引数量庞大的、更为海量的普通用户,他们散射出交错密集的关注脉络,建立起六度分割原理,这又是去中心化的典型体现。
出于捋顺大量服务的目的,Brian Solis&Jass3将建立一个新的Twitterverse,以平台化的方式围绕Twitter集成它的“绿叶”们,它以Twitter的人际架构思路建立起蛛网般的应用模型,实现各种服务的串联和共享。
[点击可浏览大图]
http://pic.yupoo.com/foxshuo/320157822e38/medium.jpg
不得不承认,这个令人惊讶的工程是在创造一个高度协作的虚拟生态系统,我们知道,Google多年以来就是朝着这一目标坚定不移的进发,从搜索到邮箱,从地图到桌面,从云计算到(即将的)操作系统,Google不断的开发、收购、创造和扩张,在信息世界孜孜不倦的堆砌一座庞大的堡垒,甚至有无数人或欣喜或悲哀的宣布互联网的未来将掌握在Google手里,它将纳入我们网络生活的全部。
http://pic.yupoo.com/foxshuo/3693678235e6/s0r56p2t.jpg
连微软都在Google面前节节败退。
然而,“颠覆‘霸主’的可能是技术变革,也可能是一家更灵活、更具创新性的竞争对手。总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挑战者’颠覆现有‘霸主’,等‘霸主’意识到威胁时,已经为时已晚。”恐龙的灭绝不就是因为它的神经反射弧太长了么?
所以Twitter在Google的眼皮底下蓬勃发展了起来,并逃过了Google的竞购——就像当年Google之于微软一样,Twitter使信息的组织和集散有了另一种可能性,而且途中压根就不需要Google的存在。要命的是,除了拼命的完善自己——比如收购Jaiku之外,面对Twitter的强力扩张和广泛殖民,Google发现自己毫无办法来狙击或吃掉这个不断膨胀的小东西——根本就是无从下口。
http://pic.yupoo.com/foxshuo/765557823a2f/ea176x2n.jpg
微软用垄断来建立帝国,Google用集合来建立帝国,Twitter用开放来建立帝国——或者说Union。Google的理想版图里不大可能有Twitter的存在,但Twitter未尝不会是那只搅动翅膀瓦解既定未来的蝴蝶。有趣的是,最初将“蝴蝶效应”搬到互联网上的却又是微软——MSN的蝴蝶标志即用意在此。
说实在的,我很喜欢这种充满无数种可能的未来,它很迷人。
随着信息革命的节奏加快,我们应该安享时代的变革,或者是颠覆,因为我们的振幅将创造和决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