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早报,“火机煮粥”和“谷歌鸟看”
(2009-04-01 10:01:21)
标签:
谷歌鸟看鸟看阑夕it |
分类: 狐说生活 |
我是向来对节日不怎么感冒的一个人,不过这也不意味着我会讨厌节日。
愚人节作为一件舶来品,因其轻松幽默的性质在中国也受到了多年的追捧,而诸多年年在圣诞节都要跳出来争论同一问题的专家教授们,对于同为西方节日的愚人节也充分表示出了学术上的宽容和言论上的漠视。
关于节日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赞同薛涌的观点。
好了,来说说今天——2009年的愚人节的这个早晨,把我乐到的两件事吧。
首先是开机后的常规操作——打开网易邮箱,然后在新闻精选推荐里看到一条标题——只看到标题我就捶桌子的笑了很久:
看完全文后,继续锤桌子,还真是极品哪……网易一大早就逗乐用户,真不容易……
建议Zippo赶紧人肉出这男的,去签广告,推得好的话,这完全可以复制“可乐男孩”的经典……
接下来,想到了Google中国(谷歌),对它们去年的愚人节把戏“谷歌人肉搜索招聘志愿者”还记忆犹新着呢。
很显著的,在谷歌首页上多了一行文字链接:“谷鸽鸟看,打造山寨信息网”,进入浏览完毕后继续坐在电脑前闷笑,谷歌的恶搞手法一年以来功力见涨,这个“谷歌鸟看”可以媲美2007年愚人节Google在美国的那次“马桶无线上网(DarkPorcelain)”恶搞了。
最后,普及一下愚人节的来历吧:
-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是西方也是美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4月1日。愚人节与古罗马的嬉乐节(Hilaria,3月25日)和印度的欢悦节(Holi,到3月31日为止)有相似之处。在时间的选择,看来与“春分”(3月21日)有关。在这时间天气常常突然变化,恰似是大自然在愚弄人类。对于愚人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节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愚人节较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公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起初,任何美国人都可以炮制骇人听闻的消息,而且不负丝毫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政府和司法部门也不会追究。相反,谁编造的谎言最离奇、最能骗取人们相信,谁还会荣膺桂冠。这种做法给社会带来不少混乱,因而引起人们的不满。现在,人们在节日期间的愚弄欺骗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离谱,而是以轻松欢乐为目的。
我也总结了愚人节的十大主流愚人法,分享给各位:敲我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