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阑夕
阑夕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56
  • 关注人气:7,2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文共赏:《如果没有百度,网络将会怎样?》

(2009-02-22 14:58:21)
标签:

百度

阑夕

it

分类: 狐说IT

文/阑夕

 

在新浪闲逛,于“相关博文”栏中看到一篇吓人的博文标题:《如果没有百度,网络将会怎样?》,我自小只被灌输没有XXX就没有新中国之类教条,还真不知道如果没有了百度这网络会变成如何模样,于是点击进入,浏览完毕后只能暗骂自己手贱,自觉见到如此极品的文章不能只让自己一人扛受体验,故分享过来,俗话说,独雷雷不如众雷雷,皇天在上,请莫怪我……

 

(以下,红色文字为原文,蓝色文字为我的点评)

 

如果没有百度,网络将会怎样?

 

作者:常山之子

(不知这位常山之子是否是天涯杂谈资深五毛领袖常山的儿子,若真如是,那我只得感叹有其父必有其子了……)

 

如果没有百度,网络将会怎样?对于这一问题,也许网友会说:如果没有百度,我们可以用谷歌(google)。不错,谷歌的确是全球应用最多的搜索引擎。但是千万不要忘记,谷歌是基于西文语法的搜索引擎,而西文的句型结构、词义词性与我们中文都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谷歌搜索对于西文能够作到得心应手,但对于中文搜索就难免有些水土不服。不是就曾有人用谷歌搜索“摇滚”一词时,搜索出来了“斗牛士摇来摇去,公牛说:本牛不操无名之辈,滚”这样驴唇不对马嘴的句子吗?如此错误的搜索结果,只能增加人们对网络的不良体验,而不良体验本身也只会疏远网民与网络之间的距离。如此一来,网络还何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工作呢?话再说回来,即使谷歌的中文分词技术作的和百度一样好,但是对于拥有世界上最大网民群体的中国来说,仅仅依靠美国人的搜索引擎,无疑于开门揖盗,将中国互联网交于美国人的掌控之下。如有别有用心者在其中搞一点什么小动作,通过互联网的无限放大,说不定会生出什么天大的风波来。在国外,“谷歌炸弹”炸翻政客的事情可是时有发生的。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百度的横空出世,就像当年我国制造出原子弹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百度没有给美国人以搜索讹诈之机。

(说起不良体验,恐怕真正能够伤害到网民的,还是那些虚假广告、利益分割下的搜索结果排序等内容吧,不过这些可是百度的立足之根本,常山之子只得统统忽略,但要是说“谷歌是基于西文语法的搜索引擎”,这却是贻笑大方了,谷歌和Google有着本质的不同,Google是西方骑士,而谷歌则是东方太监,和百度相比,只有算法的差别,而不存在差距一说。至于常山之子的“开门揖盗”一说,则是标准的五毛式冷战思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一切非中国、或者汉族的东西就都是有目的有阴谋的,倒是想问问常山之子,你敲这些字时使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Windows?Mac OS X?Linux?危险啊,你在这些西方操作系统下和自己的上司联络交流,这些机密性的内容可都是开门揖盗,完整的被别有用心的西方人给抓取过去了啊!奉劝一句,销毁自己的硬盘,扯烂错综的网线,砸掉代表西方文明产物的计算机吧,爱我中华,不要给西方虎狼可乘之机!)

 

如果没有百度,网络将会怎样?对于这一问题,也许还有网友会说,即使不用谷歌,我们还有其它中文搜索可用。这话不假,除了百度之外,我们还有天网、中搜、搜狗、有道等本土搜索引擎可供选择。但是只要试用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或是囿于技术原因,或是先天不足,这些搜索引擎所给出的结果要么是不准、要么是页面太少、要么就是反应速度极慢,很难让使用者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缺少了使用者的认同,自然也就不可能发展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这也正是这些搜索引擎在搜索市场比拼中败下阵来的原因。倘若不是在百度与谷歌PK的间隙中得以残喘,这些搜索引擎恐怕早已被谷歌收归旗下了。

(我以为最最爱国的常山之子是对国货有着无比高昂的信心的,哪知这家伙徒有空虚膨胀的外表,其骨子里却还是一副悲观主义的嘴脸,按照常山之子的观点,除了百度以外,国产搜索引擎都无法与谷歌匹敌,而百度之所以能够与谷歌相抗衡,大概是有什么独一无二的秘密武器罢,这秘密武器是什么呢,将百度的历史翻来覆去的察看,最可疑的还是百度的西方血统,或许正是因为这血统因素才使常山之子对百度有着非凡的信心?不过杂交产品往往都是有奶便是娘的典型,出于对百度的信任,常山之子的敏锐被麻痹了,搞不好百度就是五毛百年以来不共戴天的敌人——汉奸——现在更流行的说法是“网特”哪!这里要教训常山之子一句,年轻人就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比起你爹来,你还有够嫩……)

 

自1995年互联网真正进入中国,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4年的历程,这14年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995至2001年百度上线前的萌芽期和2002年百度正式上线后的成长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2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到2001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数已达1254万台;我国网民已经达到3370万人。而同样根据CNNIC 2009年1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我们得知: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我国每半年新增网民数量就已经超过互联网初入中国的萌芽时期七年的网民积累总量!

(常山之子在划分阶段时所采用的方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以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成立来分割时间,用以论证是因为百度的上线才导致中国互联网获得突飞猛进的成长,此种说法恐怕连自诩“人走到哪就带动哪的经济”的唐骏都自愧弗如。而且常山之子把百度诞生之前的数年都归纳到百度的寿命中去了,美其名曰“萌芽期”,不知常山之子是否会对着一岁大的婴孩说,“我在三年前,看到怀着萌芽期的你的她,那曼妙的身材可是让我流尽了口水”……)

 

当然,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虚拟网络对于现实生活的有用性。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个纷繁浩帙无边无际的海洋,怎样才能从这无穷的宝藏中去伪存真,找到自己所想要找的东西,这就得仰仗搜索引擎了。“有问题,百度一下”、“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早已成为众多网民的口头禅,也正是基于百度给了我们一块叩开互联网神秘大门的敲门砖,才有了中国互联网的今天。

(这无疑有些轻视网民智慧之意了,敢情只有通过搜索引擎我们才能拨开迷雾看清这个世界?只怕新华社会第一个跳出来说,扯淡,我们新华社说的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了,中国人无须去获取其他的信息,只看新华社就足够了!搜索引擎的本质只是检索之用,创造信息从来不是搜索引擎的本分,对一个功能型产品奉以“敲门砖”这样的溢美之辞,不仅极不专业,而且也拍到了马腿上。)

 

如果没有百度,中国的互联网还仍将在混沌中爬行!最后,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这样说。

(五毛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喜欢代表别人,这个“我们”无疑是把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给概括了进去,由不得你愿意不愿意,他就是活生生的创造出了千万个“史密斯”,和他一起用洪亮如钟的声音对着百度朝圣。如果没有被代表,这篇文章我还会看作一个笑话般的玩意,这个,我倒是可以毫不夸张的肯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