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刘韧与黄静,奇虎与华硕,敲诈与索赔
(2008-10-28 17:29:58)
标签:
黄静刘韧维权权利敲诈勒索法律it |
分类: 狐说IT |
文/阑夕
刘韧肯定没有想到,他进局子里之后会比他进局子之前更加出名,即使那看样子这辈子连鼠标都没摸过的老大爷都在公交上跟老伴在说一个搞高科技的姓刘的唬别人钱被抓了,倒不知道看守所的监管有没有对这位网络红人保持一份敬意,毕竟这年头不是谁都可以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的,也难为了那么多落井下石的人,以痛打落水狗的心态不断暴料,我虽不认同刘韧的作为,但我也不欣赏在别人无法还手时方才大加叫骂的人,早干嘛去了?
刘韧是不是有敲诈别人公司,我无法下定论,但的确是有很多业内人士站出来讲述了与刘韧打交道的那些是是非非,就好象至今没有人能够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百度在销售竞价排名遭拒后会封杀拒绝他的站点,但这规则人人肚里都清楚。刘韧拥有的资源对普通公司而言是相当强大的,Donews、17tech、5GSNS等等哪个不是重量级话语平台把握着IT界的言论风向,所以我完全能够理解奇虎的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奇虎曾经是想妥协的,但是刘韧的胃口大过了奇虎能够承受的底线,于是奇虎一不做二不休撕破脸皮为民除害了,但是下面这位与奇虎做出类似行为的巨头,可就没办法站到道德的制高点了。
事情,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了,黄静在为自己购买的一台华硕电脑维权过程中被华硕扣上敲诈勒索的帽子,并不可思议的被批准逮捕,然后一个大三在读学生就这样在不见天日的看守所中呆了10个月,最近出来后终于收到一份国家赔偿认定书,但那10个月的青春与冤屈,又何止是一纸文书能够抵偿的?我是明白的,在中国,有些事情,倘若一个普通公民做得太过分了,便会遭遇到无法想象的黑暗,但我以为这种事情只限于公民对政府的矛盾,万万没有想到和一个商业公司的矛盾竟能够触动律法,以关押来促使声音的消灭。
这绝对不是一个华硕和一个黄静之间的故事,我现在也不可能相信一个出问题的笔记本电脑的索赔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这件事是从街头巷尾听到,我会笑笑只当又有人在以讹传讹了,可现在悲哀的是这种事情竟然是真实存在的……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力量之悬殊,竟达如此之大,足以让人蒙上10个月不白之冤,当她重获自由后,也依然无法获得消费者正当的权利。
华硕报案的理由是“敲诈勒索”,那么黄静是刘韧,而华硕是奇虎么?
大错特错。
所谓“敲诈勒索”,是指某人或者某群体依仗势力或抓住把柄进行恐吓,用威胁手段索取财物,比如刘韧依仗自身庞大的资源所拥有的话语权找目标公司提出收取公关费用的要求,否则便要发布大量对目标公司不利的信息。是的,这既不是谈判,也不是交易,这就是敲诈勒索。但黄静一案是否属于敲诈勒索呢?黄静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也没有显示她有任何的背景或家底(否则也不可能在看守所呆10个月),所以“依仗势力”对她来说应该没这能力,那么“抓住把柄”呢?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把柄”的定义,比方说,你和情人偷情时,我拿远筒照相机把你们的亲热过程拍成照片了,然后以这些照片来找你索要封口费,这些照片便是“把柄”,我是抓住这“把柄”在向你实施着敲诈勒索,但现在来看看黄静,一个产品的质量问题就是所谓的“把柄”?黄静抓住这个质量问题对华硕公司提出索赔要求就是“敲诈勒索”?
荒唐!
这个质量问题非但不是用来要挟的把柄,反而是重要的维权证据,如果这是敲诈勒索,那么当年有意批量买入假冒伪劣商品然后进行索赔重金的打假大王王海,早就该被打进天牢了!王海目前仍然从事着维权的行动,在今年年初还在对国外记者谈道中国食品的不安全,可黄静却在看守所里度过了这段漫长的时光,并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为何法律会成为帮助商业公司用来制止维权的工具,又为何那些所谓的消费者保障协会等组织集体失声看着一个他们本应保护的消费者陷入孤立无援?
不要说黄静的索赔金额太离谱,不管怎么离谱,敲诈勒索这项罪名是不可能以金额的大小来定罪的,2000年美国底特律的一对夫妇被麦当劳的店员殴打后向麦当劳集团提出一亿美元的索赔,麦当劳是否视其在“敲诈勒索”?华硕本有能力漂亮的解决这个维权的纠纷,但是选择使用霸权来压制消费者,我只能说,华硕的这种行为,玷污了它的品牌知名度。
站在商业公司的角度,来对比一下真正成功的商业公司是如何做的,还是麦当劳,有一位美国老太太在购买了热咖啡后,被咖啡烫伤了嘴巴,随后起诉了麦当劳集团,索赔数十万美元,麦当劳是如何应对的呢?麦当劳接受了法院的传唤,并积极与老太太的保险公司进行了沟通,并获得了医院的伤害程度鉴定书,在法庭上将赔偿金额压缩了一半,并给予老太太郑重的道歉来安抚情绪,官司结束之后,麦当劳集团火速出台了新的制度,强制规定了热咖啡的温度上限,并替换掉所有饮料杯,新的饮料杯的杯口印有醒目清晰的提示语言,培训所有经营店的员工在递给顾客热饮料时提醒顾客注意温度,最后把这个事件写入企业教程以警示新进的员工。我并不排斥商业公司出于利益考虑而想方设法的规避损失,但一切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说黄静索赔金额过大是维权过度,那么华硕把人推进牢狱则是本末倒置,本来就理亏,竟然通过“运作”迫使法律机关在罪名不成立的情况下关了维权者10个月,我很想问问一手主导这件事的华硕管理人员,你这样来砸华硕的牌子,有能力承担舆论冲击的后果吗?
纸包不住火,也没有人能够在任何时间欺骗任何人,我会继续继续关注这场事件,并坚定的站在消费者这一边,我帮黄静说话,是因为我自私的希望日后当我遇到同样的事情时,也有人会帮我说话。
仅以此文,号召更多的消费者能够团结起来,消费者与商业公司相比,永远是势弱的一方,但当每一个消费者都团结一致时,那些曾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的霸权和不平等将如同薄纸般脆弱,我坚信,作为一个公民,对于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对于自身权利的坚决捍卫与行使,或许很多年以后我们会感谢历史上曾经有过黄静这么一个人的存在,因为她让我们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