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话说温州三四单元教案
(2013-10-24 16:27:04)第三单元 多彩的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亲历学习活动,了解碇桥独特的结构、作用及分布情况。
2、学习挺音乐创作走碇步舞,体会碇步的走法。
3、感悟古老的家乡人民就地取材,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前人未有过的桥——碇桥
教学重点:了解碇桥独特的结构、作用及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创作走碇步舞提,会碇步的走法,体会桥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你知道最原始的桥造起来是怎么样的吗?
(学生各抒己见)课件出示碇桥图片。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老的碇桥,板书课题。
二、探索碇桥的外形特点、作用及分布情况
1、你见过哪些碇桥吗?在哪里见过?
2、碇桥是怎样建造的,碇桥的作用表现在哪里?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3、课件出示普通的碇桥了解外形特点,再出示泰顺县仕阳镇的仕水碇桥的外形特点,进行比较,你发现了这两处碇桥有什么不同?这样设计的好处在哪里?
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亲历活动
1、摆起一排砖块,模拟走普通碇桥
2、摆起高低两排砖块,分两人一组相对模拟走仕水碇桥
3、播放课文中的曲子,听音乐创作走碇步舞。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鹿城古桥
教学目标:
1.知道鹿城区原先是一座江南水乡城市,知道桥名的来历,背诵两首名谣。
2.通过学生的各种调查,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倾听和与他人交流的习惯。能和同伴开展合作学习。
3.体悟鹿城——江南水乡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教学准备与资源开发:
1.学生方面
一 调查:
调查家乡温州的古桥 ,收集家乡古桥的照片、图片及资料。
二 想象一座古桥,动手画下来。
2.老师方面
课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活动一:谜语激趣导入。
下面老师要出一则谜语来考考大家,谜语是: 彩虹落人间,横跨大江边,虹上汽车过,水流虹下边。(打一建筑物)(桥)
活动二:揭题
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出了谜底是桥。古老的鹿城河道纵横,桥梁棋布,有”东方威尼斯”的美称。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说说鹿城古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三:认识三座有名的古桥及学生调查到的其余的桥
学生汇报
师补充小结
1、 矮凳桥:出示图片,出示资料
矮凳桥原先是一条由石条架起来的小桥,远远望去,就像一张矮凳,桥因此得名。桥面宽阔,能通汽车。温籍作家林斤澜就曾以”矮凳桥”命名他的小说系列叫《矮凳桥风情》。该桥现已拆除,人们只能从由它延伸开来的矮凳桥路去体味过去。
2、 小南门桥:出示图片,出示资料
小南门桥位于市区五洲大厦北侧河边,因为地处市中心,每当上下班高峰期,桥面上就显得非常拥挤。改建后的小南门桥和路面一样宽,连接小南路和人民路,对疏导交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八字桥:出示图片,出示资料
八字桥这地方原先确实有一座桥,当然,这里的”原先”要先到爷爷那一辈才行。那时候的温州河网密布、桥梁纵横,一出门一开窗全都是河,随便扔出一条挂着蚯蚓的编丝绳都能钓起一串欢蹦乱跳的鱼来,说起来拽的不得了,就跟传说当中的威尼斯似的。据说,八字桥是一孔拱桥,八字形的。
师:孩子们,你知道鹿城还有哪些桥呢?谁来说一说?有图片的可以把图拿起来说。
活动四:学习两首名谣
自由读,你知道名谣中写了哪些桥吗,你知道这些桥在哪里吗?
齐读,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活动五:设计桥。
老师出示古桥的图片,学生欣赏
你们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和同桌的小伙伴一起画,一会咱们看谁画的快,设计的好,就在班上进行交流。
活动六:展示桥。 生介绍作品。
孩子们,把你设计的桥举起来,看!画的真不错,谁能给大家讲讲你设计的桥。活动七:课堂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家乡各种各样的古桥,了解了家乡桥的历史,感受了家乡的历史文化。
第三课 泰顺廊桥
教学目标:
1、了解泰顺廊桥的结构、功能、建材等方面的知识
2、使学生养成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桥的历史
桥是形声字,桥字的形应该是木质结构,架在河上的连接两岸可供人们通行的建筑物,但历史发展到今天,桥的含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仅架在河上,还架在陆地之上和峡谷之间,建桥的材料不仅有木质的,还有石材、钢筋混凝土等。
公园35年东汉光武帝时,在今宜昌和宜都之间,出现了架设在长江上的第一坐浮桥。今天就让我们步入桥的世界,一起来领略下我们温州的古桥——泰顺廊桥。
二、了解泰顺廊桥
1、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廊桥?课件出示
”廊桥”,就是有屋檐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蚀,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
廊桥的基本组合单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字形。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别压穿插,搭接而成。从力学上分析,上端的纵梁压在横梁上,横梁又压在相对一根纵梁上,上下两根纵梁夹住一根横梁,摩擦力使得横梁不能滑动,结构简单而奇妙,这种结构,整体为拱形结构,因此沿拱心线整体受压,不会产生弯矩,就每一根杆件来说,又是最简单的简支梁,承受两种集中荷载。桥的构件统一,无特殊,异形的构件,伐下的树木只需经少量人工即可制成合格构件,而且,装卸方便,拆桥时可以做到不损构件,且可重复利用。小杆件便于运输,用小构件形成大跨度,经济合理。根据桥头纪录民众捐资的情况,在道光年间重修共用去约一百万文,这个造价在当时相对较低。”蜈蚣结构”有很好的受压性能,只要两端固定,桥就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荷载,由于结构的特殊,桥受到向上的反弹力,就很容易失稳遭受破坏,为此,”蜈蚣桥”都采用了廊桥这种形成,桥廊非但不是负担,反而增加了稳定性。每当山洪爆发时,当地居民将家中最重的物体或大石头搬到桥上来增加桥的稳定性。
3、泰顺廊桥的样式
泰顺民间桥梁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据《泰顺交通志》记载,到1987年底,全县现存桥累共计958座,总长16829延长米,其中解放前修建476座,7923延长米。包括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30多座。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6座。即泗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
4、泰顺廊桥的代表——三条桥
三条桥是泰顺历史最久远的木拱廊桥,位于洲岭,垟溪二乡交界的横溪上,过桥往南不远就是福建省的寿宁县。因此桥最早曾用三条巨木跨溪为桥,故名三条桥,桥长32米,宽3、96米,高9、55米,单孔跨径21、26米,桥屋11间,单檐,造型古朴,典雅。正是这个三条桥,对虹桥技术”诞生于北宋”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曾有记载:三条桥最古……拆旧瓦有”贞观”的年号。据此有人认为三条桥的历史比《清明河上图》中的虹桥更为悠久。现在我们看到的三条桥是清代道光二十三年重新建造的。
5、其他的一些廊桥
1、毓文桥,位于泰顺西部的洲岭乡。始建于清,位于两山缺口处,全长23米,高4米,单跨7、6米,有桥屋6间,三屋楼阁,二楼为文冒阁,系石拱木廊桥。拱卷青石筑砌,呈半月状,与周围古松,溪水溶为一体,是现存造型最丰富优美的廊桥。
2、永庆桥,位于三魁镇的下溪坪,始建于清,是泰顺屋式木平桥中造型较为优美的廊桥,桥长36米,宽5米,高5、2米,二孔跨径19、12米,桥屋12间,桥中有神龛。
3、仙居桥,位于罗阳镇东北的仙稔。始建于明,是泰顺跨径最大的木拱桥。桥长41、83米,宽4、89米,高12、6米,跨径34、14米,桥屋18间,昔日扼为温州大路的要冲。
4、文兴桥,位于筱村镇以西。始建于清,横跨玉溪之上,全长46、2米,宽5米,单孔净跨29、6米,距水面高1、5米,桥屋16间,系叠梁木拱廊桥。
5、薛宅桥,三魁镇以北。始建于明,长51米,宽5、2米,高10、5米,单跨29米,桥屋14间,此桥梁长而斜度大,桥头坡度30多度,造型古朴,被载入《中国桥梁史话》一书。
5、廊桥文化
廊桥是当地乡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如北涧桥上一个个分割均匀的摊位,可想当年如温州五马街般繁荣的景象。桥头形成一条小小的店铺街,底层当店铺,二层供主人居住,必定足租金最贵的地方。据当地的老人介绍,以前常常在北涧桥的桥头上演木偶戏,而另一头聚集上千观众。廊桥中一般都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有的并不设在桥屋中,偏在一旁,或正对桥头路冲。祭祀的对象有佛教任务如观世音菩萨、门神神荼和郁垒,尉迟恭与秦琼,也有义薄云天的天帝爷,以及能给读书人带来好运的文昌帝和帮人发财的财神爷赵公明。更有一些当地人知道的人物,如陈十四夫人、马仙姑、忠烈王等等。除此还崇祀传说中掌管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杂神和半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可以行祀,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时期。乡民从四面八方聚桥卜,摆上一整只猪头,再添两盘时令水果,插上几炷香,磕头作揖祷祈福。
2006年05月25日,泰顺廊桥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三、课堂总结
第四课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半岛工程,明白开发半岛工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温州市的地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洞头县的位置,说说洞头县的地理位置
1、什么是半岛工程
随着半岛工程的不断推进,洞头海岛即将正式与大陆相连,千年孤岛将成为温州城市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温州的城市触角伸向蔚蓝的大海,城市的格局也将从”瓯江时代”迈向”东海时代”,从滨江城市向着美丽的滨海城市迈进。
2、七座桥是怎样跨海相连的
出示地图,学生欣赏,并讨论
3、实施半岛工程的意义
“半岛工程扩大了温州的版图,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的建成通车,改变了亿万年来的盘古造化,使海岛洞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洞头海岛变半岛,不再和温州隔海相望。
4、洞头人们的心声
企业家的心声:
“我们的产品原来和同行竞争,人家能赚一元,我们可能只能赚8角。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消除这道槛了。”以前洞头工业产品销往外地,先要用汽车拉到洞头码头,卸货、装船,运到乐清黄华,再卸货,再装车。如此反复,不仅运输成本大增,对产品包装也是个考验。更重要的是,海岛天气变化不定,赶着交货的产品因时间拖延很大程度影响了企业信誉。有一次,”恒博”接到上海一笔紧急订单,对方要求五天后交货,全厂加班加点赶出来的电气产品却因一连几天的坏天气被搁在码头。很多客户因此对海岛产品一直持”游离”态度,郑西平和他的同行们只能对着大海徒叹无奈。但在半岛工程正式通车后,岛上企业一下甩掉这个包袱,和陆上企业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就想把捕捞上来的水产品卖得快、卖个好价钱,现在这个宿愿就要实现了。如今,通过汽车贩运海鲜,可以大大提高水产品的鲜度。并且,洞头一天4个潮汐靠岸的渔船上的水产品可以随到随走。
三、课堂总结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温州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
2、激发学生对祖国、对温州建设成就的自豪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介绍温州大桥
1、温州大桥概况:
1998年5月26日温州大桥建成通车。温州大桥(温州瓯江二桥)是国务院批准兴建的黑龙江同江至海南省三亚沿海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交通部与浙江的重点工程,也是浙江甬台温高速公路跨越瓯江的特大桥。它的建成通车,对于改善温州市交通状况,营造现代化都市立体交通网络具有重要作用。
温州大桥全长17、1千米,桥梁长达6977米,是目前全国最长的公路桥。大桥由北桥主跨为270米的斜拉桥、七都岛高架桥、南航道桥和龙湾互通立交组成,桥梁部分桥面宽27米,为双向六车道。其中北航道斜拉桥下可通行浅底万吨轮和7500吨级客货轮;龙湾互通立交设有8条匝道,占地280亩。大桥与104国道连接。其中北桥为主航道桥,长2748米,主桥跨径270米, 采用双塔双索面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斜栏桥,塔高102米,桥下净高31、3米。南桥1726米,通航跨径51米。大桥接线路基宽24、5米,为双向4车道。总投资为12、53亿元。
2、看了这些照片,温州大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说一说
3、你从哪里发现这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大桥呢?
4、你们知道在中国还有哪些最著名的大桥吗?
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汇报
三、课堂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桥?下课后说给你的家人听一听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Can understand and read the story of 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 、
2、Can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emotion of the story and performance it
3、Feel happiness and gain knowledge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ing of English reading
4、Gain enlightenment from the story 、
教学重点及难点:Understand the story and grasp the emotion of the story ; performance the story 、
Step 1、
Step 2、
T: Today I have two friends here , one of them has long long
ears and legs and can run fast, the other one runs very slowly,
between them there was a famous race, can you guess who are they
?
(show the CAI pictures : Mr tortoise & Miss Hare ) Learn “Mr tortoise & Miss Hare”, lead Ss to say “Hello”to them 、 At the same time , devide the Ss into 2 groups “Mr tortoise & Miss Hare”, let them have a race in class、
(由热身环节的歌曲导入故事主角,用猜猜猜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学生对本堂知识有了强烈的想了解、学习的欲望。)
Step 3、
The first barrier : Look and listen the story first, and complete the excises with true or false、
Ture (T) or
(
(
(
(
(
(
(通过快速阅读与观看课件Flash,学生对故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对较为简单点的习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Step4、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let them pick out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sentences and words、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er find their common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pre-view of the story、 Pick them out and learn them、
1)
2) “Let’s run to the tall tree over there 、
3) “Tortoise goes very slowly , but Miss Hare runs very fast 、” (找出该句中的反义词,并请两位同学表演这句话所描绘的情景,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把握、同时引出下一个重点句式、)
4) “Aha, there he is 、 He is far behind
Step5、 Read the story again
Step6、
Step7、 Extension
2) The fourth barrier: Finish the excise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五马街的由来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马街的概况、由来、发展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流,构成了城市的另一道风景,街道两边的商品琳琅满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温州最有名的一条街是哪条吗?出示五马街的图片
二、介绍五马街
1、五马街的概述
五马街,古称五马坊,是温州市区最著名的一条商业街。2006年进行彻底的翻新,并保留了原来的风貌。相传东晋”书圣”王羲之任永嘉郡太守时始有五马坊。明嘉靖《温州府志》载:”王羲之,山阴人,为永嘉郡守,出乘五马,老幼仰慕,为立五马坊”。清光绪《永嘉县志》亦载:”王羲之守永嘉,庭列五马,绣鞍金勒,出则控之,故今有五马坊”。唐宋以来,”五马坊”之名沿袭不变。宋哲宗时,杨蟠知温州,于城中置三十六坊,内即有五马坊。至清代,将坊改为街巷,五马坊也改名五马街;同时一分为二,一条称五马直街,即郡治前或谯楼前南北纵向的街道。民国时期已改称公安路。另一条称五马横街,即现在东西横贯的五马街。但王羲之任永嘉郡守一事,并无确凿史料可考;因此对五马坊的由来,又有两说:一说王羲之曾任会嵇(今绍兴)内史,性喜游览山水;他去官后,遍游东、中诸郡,所以其”游骑”也到过永嘉。永邑人为纪念这位名士,乃立五马坊。另一说认为五马妨根本不是由王羲之而来,却是”谢灵运为永嘉太守,以五马自随,立五马坊”(见洪庆商《韩文之正》)。总之,”五马坊”不管是由王或谢而立,其起源已久,且与太守使用五马有关,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2、五马街的由来
很久以前,温州五马街不是叫五马街,也不晓得叫什么。住在四圈的老百姓,每日夜里都听见一阵阵”得得得”马跑过的声音。开门一看,又不见马的影子。
那时候,这条街上住着一个打草鞋的老人。老人屋外有一块石头。每日打草鞋时节,他把草放在这 块石头上慢慢捶软。石头是青色的,因为捶得长久了,光溜溜,也蛮好看。
一日,有个人看见这块石头,就去对老人说:”老伯,你这块石头卖给我吧,我给你五两银子!”老人听了有些奇怪,摇摇头:”我不卖,这块石头是我捶了好多年,捶熟了,舍不得卖。好多看热闹的人都觉得这人要花很多的银子买一块石头,实在奇怪。 那人走了。 老人不放心,怕石头被人偷去了,就把石头搬到屋里来。过了三日三夜,那个客人又来了。他带来更多的银子,想请老人将石头卖给他。那客人一看石头没有了,很着急,赶紧问老人。老人告诉他,已经搬到屋里来了。”几日了?”那客人慌张地问。”三日三夜。”老人说。”唉!”那客人叹了一口气,说:”现在你就送给我,我也不要了。我是采宝客。我看到你这块石头上有五匹马,石头放在外面,马日日有露水喝,又吃了你日日捶的草,所以长得活泼健壮。现在你把石头搬到屋里,五匹马没有露水喝,一定都渴死了。” 说着,那采宝客就把石头一翻,果真石头上有五匹马的影子,只是不动了。 听的人都为老人叹可惜,说他运气不好。老人呢,一点不在乎。他说:”以前我不晓得它是宝贝,但我把它当做宝贝。现在这五匹马不动了,我捶还是照样便当,还象宝贝嘛!” 以后老人照旧勤勤恳恳打草鞋卖,照旧用这块石头捶草,一直到死。老人死后,大家叫老人住的这条街为五马街。
3、五马街的发展史
清时改坊为街,街两侧拥有14条小巷。1934年,拆让店屋,由6米拓宽为12米,改名中山路。旧时这里商贾云集,绸布庄、百货店、铜锡器皿行、中西药店、钱庄等鳞次栉比。
解放后,又恢复五马街之名,1974年改为沥青路面。1984年4月五马街定为步行街,为温州市标志性购物步行街。五马街集购物、商贸、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1999年3月份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2000年,五马街改造工程被市政府列入《温州文化升位计划》,并于当年改造完毕,五马街西面入口处还设立了《五马奔腾》雕塑。
提起五马街的日趋繁荣,是不该忘记温州百货业巨擘许漱玉。是他独具慧眼,断定这里是百货业发展之地;是他大兴土木,最先在这里营建一幢幢标志性的商业大楼。
4、五马街的周边有哪些市场?
五马街有1千多年的历史了,市场在几千年前就存在了,城市的”市”就是”市场”的意思。在古代温州除了五马街上的市场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专业市场?
出示《温州老街市》米市巷、卖麻桥、纱帽河、蒲鞋市、打绳巷、卖糖巷、打铁巷、瓦市巷。让学生猜测为什么取这些名称?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地名趣闻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家乡地名由来等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评价的能力,了解家乡民间文化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说地名故事、猜地名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温州文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张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博士给大家当导游。
(出示小博士像)
2、小导游在出发前想送给大家一个见面礼。
课件出示:”天瑞地安,人杰业旺”请你猜一个地名。
(瑞安)
你们知道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3、小导游的介绍瑞安地名的由来。
4、评评”瑞安”这个地名,随机出示板书:吉祥佳言 寄托愿望
在我们温州还有很多像瑞安这样有趣的地名,今天,在我们旅游的路途中,咱们就来谈谈家乡的地名趣闻(揭题)
二、看照片,了解家乡地名
(一)了解含有数字的地名:
1、同学们,你们发现咱们现在经过的这些地名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些地名里都含有数字)
2、课件圈出数字,请同学们想一想:用数字表示地名有什么好处啊?
(二)交流与山水有关的地名
1、出示:马鞍山路
(1)这两个地名都有关于——(指名说:山)?
你知道哪些与山有关的地名?
2、出示飞云江、温瑞塘河图片
你知道哪些与水有关的地名呢?
3、如果外地人一看到温州地图上有这么多有关山水的地名,就会知道温州的地形是怎么的?
这些地名就展现了温州的地形特点是山多水多。
三、抽奖游览,猜猜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地名
1、奖参观玉海楼,说说看到玉海楼想到哪个名人。
学生介绍孙怡让
猜猜以孙怡让命名的地名
2、奖参观弹棉机,说说弹棉机有什么用?是谁发明的?
猜猜以李毓蒙命名的地名
3、奖参观高则诚纪念馆
学生介绍高则诚,并猜猜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名。
4、奖参观利济学堂,你知道他是谁创办的吗?
生介绍陈虬。
5、咱们在抽奖活动中认识了这么多名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四、评评家乡的地名
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地名,根据咱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说说它是运用哪种方法命名,有什么用意?
五、尝试给家乡道路命名
小导游要让大家给咱们家乡的道路取名,看谁取的名不仅好听,而且理由充足哦!
1、一代名士叶适(字水心)出生于此。(水心街)
2、这里原有两条河道,倚河成路,有一处河道中河水汹涌状若涌泉。(涌泉巷)
3、这条巷中有很多居民以打绳为业。(打绳巷)
六、小结延伸,激发情感
1、如果你的爸爸妈妈想知道你这次旅游的收获,你最想跟他们说什么?
第三课时 温州的方言
教学目标:
1、 感知方言南腔北调的趣味性,知道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2、 学习简单的采访调查方法,并能大胆交流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图、话筒、录音磁带
一、教师用方言向大家问好,引出课题。
1、 用方言:大家,下午好!
2、 请同学们说说是什么意思?跟平时上课时说的话一样不一样?
3、 老师讲的那句是方言,方言就是每个地方的语言,就是家乡话,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讲的话不一样,比如:安徽人人讲安徽话,江西的人讲江西的话,温州人讲温州话,这就是方言
二、请学生上台来讲一讲方言:
1、 你会讲方言吗?你怎么说的?请讲给老师和同学听听?
2、 请学生猜猜每位同学讲的方言的意思。
三、请学生对老师采访交流:
1、 听了同学们讲了各种各样的方言后,想学温州的方言吗?
学两句温州方言:
①您是哪里人?② “你吃饭了吗?”
2、 学好后我们还要请小记者开始行动。
四、出示中国地图,播放几种方言(上海、香港、四川、湖南、江西……)
1、 听了小朋友和我们温州的方言,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地方更多的方言。
2、 播放录音,每放一种请小朋友猜一猜,并在地图上指出。
3、 总结: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国好大好大,地方好多好多,方言也有很多种类,有些方言我们意思也不懂。
五、讲一两个关于方言的笑话:
下面我就讲一个因为听不懂方言而闹出的笑话,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听完告诉老师,你想到应该怎样做?
六、学生讨论:推广使用普通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州市市花和市树的形态和习性特征。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赏花和绘画等活动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3、观察秋天,学习为秋天留影。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市花、市树的特征
教学难点:有序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市花和市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你是哪里人吗?(如学生回答不完整教师进行引导) 是哪个市、县、镇、说完整好吗?
二、认识市花
1、师:孩子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花吗?
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叙述花、茎、叶的样子特点时,从颜色、
形状方面进行分析。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对学生发言及时、恰当地引导、评议。
3、说说为什么把茶花定为市花?
4、欣赏
三、认识市树
师:我们温州市不仅有市花,还有市树呢?你们知道是哪种树吗?猜一猜。
1、出示榕树的图片,学生观察
2、你知道为什么把榕树定为温州的市树吗?
3、师介绍榕树的特点
城市既然选择了能代表自己的城市之花,城市之树,就应该热爱它并珍惜它,让它能在城市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市花,市树,因城市而被赋予了灵魂和活力,城市也会因有了市花、市树而更加绚烂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