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尊亲亲”与“举贤而上功”孰优孰劣?

(2010-02-06 22:22:06)
标签:

治国方略

尊尊亲亲

举贤而上功

德才兼备

分类: 道德观察

    据《淮南子·齐俗训》载: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見,太公問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此弱矣!」周公問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

    周公是鲁国的始祖,姜太公是齐国的始祖。二人在“交流”治国理念时,周公说“尊尊亲亲”,提出以德治为主的治国方略。而太公则说“举贤而上功”,提出国家尊崇有才能的人和奖励有功的人。对于“尊尊亲亲”的治国方略,姜太公认为“鲁从此弱矣”,即统治者太过“伦理”,则自己的统治权力将被大大削弱。而对于“举贤而上功”,周公指出“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即英才被广泛重用,而若对他们的品德则不加详查,这样做虽然会使国家因为用英才而变得强大,但道德的沦丧,功臣在具备一定实力之后,必定对国君的统治行成威胁,谋杀国君的野心家也就在所难免地会出现了。以后的鲁国与齐国,也果然诚如所料。

    淮南子的故事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我想应该是“举贤而上功”兼“尊尊亲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德才兼备”,或“又红又专”。眼下金钱至上,物欲横流,世风日下,即使是经济发展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否一定能达成呢?

    《文言传》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