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目光交流影响宝宝行为模式

(2010-12-27 14:31:33)
标签:

杂谈

分类: 妈妈宝宝
 如今的父母都是好学的,提起早期教育来,往往能说得头头是道,但却往往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而与儿童的交流对于建立父母与孩子的依恋关系至关重要。

    2至3周可持续目光对视

    两岁的孩子还不会说话,只用手指表达自己的意图、目光不灵活、不看人脸、不喜欢和小朋友玩……这就是北京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王凤芝近日在门诊中遇到的一个病例。这个任性的、缺乏耐心的宝宝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几乎没有和医生、父母进行任何的目光交流。

    后经询问诊断,王凤芝得知了尽管孩子的家长很重视在各个阶段教孩子一些应有的知识,但却轻视了与孩子的交流,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的目光交流。而这正是目前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存在的误区。

    据介绍,目光对视从孩童时期就对人产生社会性和认知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从宝宝最初建立与母亲的目光接触就开始了。初生的宝宝就会看人的脸,但是往往要到2~3周时才会进行持续的目光对视。

    专家指出,如果到这时,宝宝还不会进行目光接触,就可能是社会性或智力上发展迟缓的征兆。

    出生后一月目光接触最重要

    此外,一项研究还发现,婴儿在出生第一个月如果没有与自己的看护人建立起目光对视接触,那么在宝宝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往往表现出非常不同的行为模式。比如,早期没有目光接触的宝宝通常在社会性发展上较为迟缓,到五六岁时出现较多的行为问题。

    王凤芝强调,由于现在很多家庭是老人带孩子,因此看护人可能会忽视了与孩子的目光对视,而这种对视所引起的感受往往在早期的亲子依恋中起着纽带般的重要作用。对许多妈妈来说,与宝宝的目光接触是第一次的“心灵交流”。

    专家指出,宝宝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具有相当的智力了,妈妈们或是带孩子的老人与孩子相处时应谨慎地去照料和对待宝宝、爱宝宝。这会给宝宝各方面的发展都带来良好的影响,往往使他具有充足的安全感和依恋感。

    本报记者 朱瑞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京华网(www.jinghua.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