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城同价”未必能治看病贵

(2010-09-09 19:01:49)
标签:

杂谈

分类: 健康辣评
 北京市卫生局宣布,最快10月底,最迟年底前,老百姓就能用上政府采购的低价药。在今年北京市举行的药品公开招标采购中,6205个中标药品,药价整体下降16%,预计未来一年,可为患者节省药费30亿元。

    政府统一招标采购药品,挤压了中间环节的水分,实现同城同价,这当然是个好消息——医疗机构人为操纵药价导致价格虚高的暴利时代即将终结,类似于芦笋片从出厂到患者手中翻13倍的把戏,恐怕再也玩不出来了。

    但是,广大患者也切莫过于欣喜。药价告别“暴利时代”,并不意味着从此一步迈入了微利时代。在“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医院依然要靠卖药赚钱,药企与医院、医生之间的“回扣”利益链条依然存在。

    北京市卫生局药械处处长岳小林介绍称:“同品种同剂型采购药品,最多不超过12个品牌中标。仍保留数个中标品牌,其中包括价格较高的专利药、优质优价药及普通药品,是为了保障不同患者多层次的用药需求。”这一做法当然是合理的,一刀切的方式从来不值得提倡。但同时也给医院、药企留下了不小的“回旋”余地——同品种同剂型中标药品,价格自然有高有低,究竟选择哪一种药?采购权在医院手里,处方权在医生手里,患者一般只有划价交费的“权利”。

    杜绝了芦笋片之类的绝对高价药,但在同品种同剂型的中标药品中,还是有相对昂贵和相对便宜之分。究竟是便宜的吃香,还是贵的更受医院青睐?这个结论现在莫急着下。最快10月,最迟年底前,谜底自然会揭开。

    ☆刘元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京华网(www.jinghua.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