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康辣评

(2009-03-25 09:43:01)
标签:

杂谈

健康辣评

别让受害者出具检测报告

http://www.jinghua.cn   2009-03-25   来源:京华时报  记者:刘元星


    最近备受关注的两起婴儿用品安全事件:BPA塑料奶瓶可能有害健康,强生婴儿用品被疑有毒,这些声音都来自美国——并非出自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而是来自民间。

    无论这两条消息是否可信,至少有一点值得庆幸:在“强生宝宝”或者“BPA宝宝”案例被发现前,这个问题已经被公众和监管部门所了解,并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公之于众的检测报告,只不过阐述了一种可能性,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反观让我们沉痛的结石宝宝事件,如果能更早一点由相关的行业组织、团体甚至医务工作者提出质疑,也许受害婴儿数量就会少很多。

    现在国内在食品、药品、日化产品等领域也有诸多的协会、学会之类的第三方组织,其中都是精英荟萃,一般也具备较强的科研和监测能力,却很少听到有人发布对消费者真正有价值的检测报告。

    当然,消费者是最有发言权的。然而,无论是一杯牛奶、一个鸡蛋还是一瓶沐浴露,真正发现问题了,却往往找不到能够出具检测报告的机构——即使找到了,要让个人来负担不菲的检测费用,恐怕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自己来掏腰包。

    这笔费用有多高?会比治疗数万名结石宝宝的医疗支出昂贵吗?

    质检总局也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好,管理着如此大的行业,再多的人手都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既然如此,就应该多多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更好地鼓励消费者对市场监督的积极性。

    □刘元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