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爱耳日 老来耳背 人易抑郁

(2009-03-05 05:41:18)
标签:

健康

分类: 寻医问药

关注爱耳日 <wbr>老来耳背 <wbr>人易抑郁

生活中,和耳背的老人说话时常常要很大声,但还是沟通困难;有的老人因为耳背,难以分辨自己声音的大小,说起话来声音大得“如雷贯耳”。长此以往,很多人放弃了和耳背老人的语言交流。

3月3日是爱耳日,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吴燕君提醒,一旦发现老人听力下降要及时就医,而不要听之任之,否则不仅有损老人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心理健康。

老人耳聋也需治疗

年轻人出现听力问题,往往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可在人们的老观念里,老掉牙、老眼昏花、人老耳背,这些因衰老带来的症状是正常的,因此子女对其受重视程度不够,老人自己也默默承受这样的改变。

专家表示,人的听觉器官老化是自然规律,而且目前无法逆转。不过积极干预可以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吴燕君提醒,一旦老人出现听力下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后积极采取治疗,如给老人选配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进行专业化听力言语训练等。

“老年聋”易致抑郁

一项对老年人神经心理项目测试显示,具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心理感受状态不良,有抑郁倾向。

吴燕君指出,临床上将65岁以上出现的双耳对称的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聋称为“老年聋”。

随着年龄渐长带来的听力下降,老人们声音小了听不到,声音大了又怕吵,和人交谈时他们要求别人重复话语,要么就是打岔、答非所问。

而这种情况经常让人们不愿意和老人费劲沟通,同时也影响到老人的心理,他们会担心别人没耐心、不愿意听自己说话,因而不敢和别人沟通,活得小心翼翼。社会交流的减少,让老人逐渐处于一个相对闭塞的社交环境里,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情绪乐观可推迟耳聋

老人在生活中也要尽量减少导致耳聋的因素,尽量推迟老年聋的发生。 同仁医院耳科主任夏寅提醒,老人尽量不要生活在噪声大的环境里,坚持锻炼,饮食上要少吃脂肪、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要忌酒戒烟。同时,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要积极治疗。

此外,老人还要避免情绪紧张和情绪激动,避免发生突发性耳聋。

最后专家提醒人们尤其是为人子女者,要多和老人沟通,和老人说话一定要耐心,不要听不清老人说话就表现出不耐烦,千万不要伤了他们的心。

本报记者 杨凤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