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当地小学教育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2009-10-12 09:28:13)
标签:
教育 |
教育在整个是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毋容置疑的,面对当今孩子受教育的要求,面对目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对于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否则,一度的教育滑坡,一代人的素质缺失会严重地制约社会的发展。我认为当今教育到了非改革的地步不可。那么,制约当地教育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呢?本人一孔之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资源是教育的物质基础,是教育优先发展的前提条件。农村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资源不足,教育资源它分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关重要的因素,当地对管理者的培训力度不够,造成学校管理不到位,学校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发展目标,从根本上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二、落后的观念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教师方面存在的观念问题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应试教育一直占领教学的舞台,唯分数的评价机制是应试教育生长的土壤,推行素质一度只成为响亮的口号。那么连应试教育的观念都没有的教师更无所谓谈质量了。
社会层面上的观念主要表现在对教育重视不够,对教育的前景看不透。读书今后干什么何去何从没有底,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量的留守儿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负担。学校成了托儿所,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缺位。
三、农村教育缺乏指导性的发展思路,教育发展的目的不明确。
1、加强领导,树立新观念。
领导要具有超前的意识,制定管理模式,把握发展的方向,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具备专业的管理水平。领导和教师要把握培养人的标准,从小学就要开始着手培养创造性人才,并实现教育观念的超越与创新,即彻底摈弃应试教育观、树立创造教育观。创造教育观是以创造性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为依据,以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定向,以培养创造性学生为目的,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不是“分数至上”驱使学生片面地追求高分数,而是立足于创造力开发,以创造性的教学机制和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造热情,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2、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效率
农村学校的办学效益不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其主要的问题就是农村小学的布局不合理。因此,要优化农村学校的资源配置,布局调整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就是在调整布局,要尽可能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到刀口上,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对于无谓的形象作秀的添置设备,最好是不要做。积极开发课堂资源,服务于课堂。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灌输,轻教法的改进,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学的难度越搞越深,考试越来越频繁,学生作业越来越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必须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予以解决。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任何学校一律不得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或变更课程。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是教法改革的关键。要改革对农村学校的评价制度和方法。坚决纠正非正常教育行为。要加强教育科研,下大力气总结推广教学改革经验。教育部门、教研部门的同志要更多地深入到学校中去,深入到教师之中去,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去,用心发现、培养、总结、推广那些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改革经验。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要结合农村的实际,鼓励县城小学的优秀的教师到农村支教。或每年派一些农村小学的教师到县城小学跟班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
(2)积极创造机会让农村的教师到城市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3)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4)举行多样化的业务和政治培训,提高敬业精神,更新教师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