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东北行之四:吉林西站
标签:
吉林西站最美火车站黄旗屯站吉海铁路张作相 |
分类: 走遍中国 |
暑假东北行之四:吉林西站
在吉林这一夜睡得很沉,下了一夜雨也不知道。12日早晨起来,雨还在下,打着伞去乘坐7路公交车。7路公交车是双层车,能刷全国一卡通,很方便。下车后还要走一段路,途中吃了早餐,然后来到吉林西站。
远远地看到吉林西站那独特的造型,觉得心砰砰直跳。来看一下地理位置,该站位于吉林市船营区新安街12号,西南距西团山1.5公里,东约2公里为第二松花江。
20世纪初期的中国东北,沙俄和日本掌控了当时中国东北的铁路、采矿、军事等诸多重要的工业命脉。张作霖主政东北后,为了摆脱日本的控制,筹划在南满铁路东侧铺设奉天至海龙的铁路,以争取更多的资源流动和军事运输的自主权。1926年,时任吉林省省长张作相决定自筑吉海铁路(吉林北山至海龙朝阳镇)。
铁路修筑过程中,遭到日本方面的横加阻挠,拒绝吉海铁路在吉林站与满铁接轨,满铁也拒绝运输筑路材料。在此种情势下,中方只好选择在黄旗屯修建吉海铁路总站,以办理货运为主,就是这座车站,当时叫黄旗屯站,后来改称吉林西站。
该车站的设计者为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家林徽因女士,审定者为林徽因女士的丈夫、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先生,此建筑是两位大师联手留下的杰作,实为难得。
车站站舍座北朝南,为一幢哥特式大型尖屋顶建筑,占地面积897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方石结构,屋顶为折型木结构,外挂琉璃瓦。建筑造型似雄狮伏卧,狮尾巧妙地设计成塔楼。钟塔尖距地表29米,塔楼内有螺旋形木制阶梯,可登上塔顶俯视四方。
吉林西站作为中西合璧的产物,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有西方近代建筑风格,她不仅见证了俄日列强对吉林省的经济渗透、侵略扩张与资源掠夺,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西方工业文明带给吉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与变化。
特别是站舍建筑呈雄狮状的造型,在国内铁路附属设施建设中独树一帜,隐喻象征着中国人民如雄狮初醒,寓意深邃,耐人寻味,堪称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杰作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无可替代的文物价值,吉林西站于2007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吉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该站已没有运输业务,不对外开放,所以我也无法进入站内,不能到站台上,只能从外面观看一下。
前一篇:暑假东北行之三:横道河子火车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