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行记之三:旅顺火车站
标签:
大连旅顺火车站最美沙俄 |
分类: 走遍中国 |
大连行记之三:旅顺火车站
我参加的这个旅游团纯属垃圾团,行程中所含景点基本都是不收费的开放景点,时间安排也很松散,给地接导游推销自费预留了充足的空间。因为只有两天游程,地接导游也毫不客气,第二天一上车就开始推销,四个自费景点600元。我看了一下,不但价格贵,且不是我感兴趣的,再说我这次纯为放松散心而来,看不看什么景点无所谓,所以没有参加他们的自费项目。
在大连我惟一想看的就是旅顺火车站,所以趁他们去自费看潜艇的时候,我打车来到了旅顺站。
这就是全国最美的十大火车站之一的旅顺站,车站就在井岗路的路边,坐西朝东,站前也没有什么广场,出租车就在站前停下,下车就到车站跟前。
旅顺站始建于1898年9月,在沙俄时期为原中俄联合修建的东清铁路(中东铁路)南线终点站,最早名为巴得达多(ПОРТЪ-АРТУРЪ),后来改称旅顺口(Люйшунькоу)。 车站的现有站舍为1904年日俄战争后建造,时为三等站,这是车站俄式风格的大门。
走进车站大厅,里面空荡荡的,仅有一个售票窗口,三三两两的旅客正在窗口前等候购买车票。2014年4月22日,旅顺站关闭运营,仅保留售票业务。
旅顺站是一座造型别致的俄罗斯风格砖木结构建筑物,后来隶属沈阳铁路局大连车务段管辖,为二等站。
由于旅顺火车站在建筑史上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1985年被列为大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旅顺火车站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1898年,沙俄租借旅大市,着手扩建军港,铺设铁路。在勘察火车站地点时,原拟在太阳沟,后来为了军事运输的需要,便选定在现址。
站房的南侧为旅客进出站口,凉棚顶上有三个金色的大字:旅顺站。旁边还有一棵弯弯的老树,郁郁葱葱。
虽然没有客运业务了,进出站口三个通道的护栏保存得还挺好,三道门则是铁将军把门,不开了。
从进出站口再往南,有一列站房,属于车站的附属建筑,也是黄墙绿顶,跟主建筑一个风格。
竖立在站台上站牌,说明旅顺站是中东铁路南支线南端的终点站,当时为三等站。南满铁路是中东铁路的支线,由沙俄租占旅顺时期修筑。为了军事上的需要,钢轨铺设一直延伸到旅顺军港码头,火车站就设在码头附近,与大连海湾为邻,满铁时期一度称为“旅顺驿”。
这是站房墙壁上的铭牌,旅顺站作为满洲地区最南端的车站,被列为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参观免费。
由于旅顺火车站在建筑史上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1985年被列为大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旅顺火车站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1898年,沙俄租借旅大市,着手扩建军港,铺设铁路。在勘察火车站地点时,原拟在太阳沟,后来为了军事运输的需要,便选定在现址。
站房的南侧为旅客进出站口,凉棚顶上有三个金色的大字:旅顺站。旁边还有一棵弯弯的老树,郁郁葱葱。
虽然没有客运业务了,进出站口三个通道的护栏保存得还挺好,三道门则是铁将军把门,不开了。
从进出站口再往南,有一列站房,属于车站的附属建筑,也是黄墙绿顶,跟主建筑一个风格。
我在考虑着怎么才能进入车站内看一看,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不过我看到车站的南边有路,可以绕到车站的对面,果然就走到了对面。尽管有护栏与车站隔开,不过早有人在护栏下放置好了几块石头,踩上去正好看到车站的全貌。
竖立在站台上站牌,说明旅顺站是中东铁路南支线南端的终点站,当时为三等站。南满铁路是中东铁路的支线,由沙俄租占旅顺时期修筑。为了军事上的需要,钢轨铺设一直延伸到旅顺军港码头,火车站就设在码头附近,与大连海湾为邻,满铁时期一度称为“旅顺驿”。
再向北是一个停车场,从停车场里向对面看,才是欣赏旅顺火车站的最佳角度。看这座由俄藉工程师吉尔什曼设计施工的小站,砖木结构,小巧别致,更多地体现了俄罗斯木构建筑特色。
车站的造型简洁明快,平面呈一字形,立面在入口处加设门斗,中间顶部为绿色穹顶塔楼,加强了中央体积向上的动感。塔楼上面挂着鱼鳞状铁皮瓦片,显现着几分俄罗斯乡土情趣。站台上的木结构风雨棚构架合理,美感十足,与站舍浑然一体。
车站于1903年7月14日投入运营,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铁路运输中断,1905年恢复通车。1907年旅顺线由窄轨改为标准轨。清政府赎辽后,日军接管了车站。1945年,日本战败,苏联红军接管旅顺站,由中苏双方共同运营。直到1952年12月,中国政府才正式接管该车站。
小小的火车站,无意中见证了历史的兴衰迭变;小小的火车站,无声中记刻下了岁月的盈盈流转。一个多世纪的蹉跎却未将她的记忆斑驳,那些积沉的话只等着向远游的人儿诉说。
前一篇:大连行记之一:飞赴大连
后一篇:大连行记之四:自然博物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