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南月之六:景迈山古茶园
标签:
景迈山景迈大寨千年古茶园茶祖先普洱 |
分类: 走遍中国 |
八千里路云南月之六:景迈山古茶园
21日早起,从勐海赶赴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去参观千年古茶园,因为景迈山古茶园列入了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不可不看。
勐海、澜沧一带,到处是茶树,到处是茶厂,真是到了普洱茶之乡。到景迈山的路看似不远,走起来却挺费时间,10点半,才到景迈山的山门。现在不收门票,看这架势以后是不是要收门票。
从勐海出来时明明是晴天,进入普洱市境内后就钻进了雾里,一会儿爬高,又从雾里钻了出来。开到山坡上,从高处向低处望,简直是云海世界。茶树在这样的云雾环境里生长,一定能长出好味道。
离开省道后,有很长一段卵石路,路面都是用卵石铺成的,看得出来这是为了节省资金人工修筑的。虽然车行在上面,微微地有点颠簸,我还是好生佩服他们的精神。
走到这里,路边出现了一个亭子,还有更多卖东西的摊点,古茶园就要到了。
这是古茶园大门旁的木栅装饰:天赐普洱,世界茶源,传承文化,保护遗产。
古茶园大门原来是一座木结构的门楼,有关方面嫌不够档次,拆了要建新的。这些文字是《普洱茶经》。
车只能停在门外的路边,我们跟随着行人,沿着这条简易路步行进入古茶园。现在不要门票,来的游客也多是茶商和茶文化爱好者。
古茶园内有很多高大的乔木,因为我是完全不懂茶的,就以为那是古茶树,其实这是茱萸树,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里,说的就是这种树。
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茶王,标牌上写着“景迈山大平掌茶王”,还写着主人的联系电话。我举起相机拍照时,一个当地的小男孩摆着姿势让我们拍,留下了一个有趣的画面。
古茶树用木栅围着,游客只能站在木栅外观看。这棵茶王,树龄达1300年。也就是说,在宋代以前这棵树就种下了,经历了多少个朝代和人间沧桑,到如今仍在孜孜不倦地奉献着茶叶,想想真是神奇。
古茶园里还有很多别的古树,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这是近年栽植的茶树,幼树都是灌木,能长成乔木的,树龄都在数百年以上。
这又是一棵千年古茶树,树龄约1200年,标牌上显示此树的养护责任人叫“波过乱”,少数民族的名字真是有趣。
沿着茶园中间的简易路一直向前走,我想走到尽头。路两边有两棵参天大树,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大门。
这些茶树的树龄都在七八百年左右,要是在别处,这些树也算得上是祖宗了,但在这里,她们只能算是孙子辈了。
我特别喜欢这个亭子,歪歪斜斜就像是一幅漫画一般,看上去是那么的真实。亭子上还有木匾,上书“茶花亭”三字,名字十分贴切。两侧还有一副楹联:景迈茶香飘万里,千年万亩古茶林,也是那么的朴实。
走在古茶园里,边欣赏古茶树,边欣赏别的珍奇古树。这棵树的树身上长满了疙瘩,靠近根部还有个圆圆的树洞。
这棵树的树枝向四面挥洒开去,我想到了龙生九子,这就像是一条大龙携着的九个龙子,惟妙惟肖。
终于走到了尽头,这里有名牌碑,石碑上有行书“景迈”二字。古茶园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8℃,总面积约2.8万亩,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均为上千年的茶树,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万亩古茶园。
这是另一端新建的古茶园大门,虽然气派了不少,我怎么看着傻里傻气的。门下有两个女孩在卖本地小吃,热带大树叶包着糯米,很是好吃。
这棵树,红红的就像是一团火。
这棵树,主要欣赏它的枝杈的线条之美。
这棵树,就像是一把高高擎起的火把。
路旁有古朴的标志,往下走,是景迈大寨和茶马古道。
景迈大寨外,新建了一座当地风格的寺庙,停下来看看。门上有一行大字:茶魂光塔悉利景迈。大门不开,可以从两侧的台阶上过去。景迈为傣语,景:城,迈:新,景迈就是城新的意思。
看一下寺庙的景观,这是铜锣。据有关傣文史料记载并经考证,景迈山景迈大寨古茶林的驯化与栽培最早可追溯到佛历439年(公元前63年),迄今已有2100年历史。
寺院的正中间是一个圆形的水池,池中间塑了两个人物,正在欢快地泼水。传说有一位傣族部落王子召糯腊(傣名),带着随从追逐着一只金花鹿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光刚好是晚霞,鹿也消失在树林里了。
召糯腊王子和侍从也疲惫不堪,就在森林里随意找了个地方休息。第二天清晨醒来时,被这片静谧的大森林里碧绿的草地吸引住了,绿茸茸的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当时这里还没有人居住,看到这带流域美丽的自然风光,于是王子便返回,携带妻子喃应腊(傣名)及其子女、臣民们,带着和平的心声,决定和这里的一群搏动的各种小生命一起生活。大森林里苍松翠柏,鸟语花香,王子认为此地绝对是一座绿色天境,便带着大家在此建村立寨,并号召臣民修建金塔。
有一日,妻子“喃应腊”突然生了一个怪病,找了很多名药材也治不好。为了给妻子治病,王子亲自到森林里找药材。他找到了一片树林,枝叶茂盛,就随意摘片嫩叶放入口中嚼之,发现叶子娇嫩,而回甜润口,便带回给妻子煮食、沐浴,妻子的怪病治好了。于是王子令臣民开采和种植,被后人称之为“茶树”的树,在这周边的广景山(神山)、金塔、古茶林、茶马古道等,也由此而得名。如今,王子夫妇已被后人供奉为茶祖先了。
景迈古茶园已成为广大茶人心中的圣山,也是重要的自然和人文遗产,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
离开茶祖庙,驱车来到景迈大寨。寨子口有一个水泥地面广场,正好停车。广场有一棵大树,树前塑着一尊金身塑像,下面的说明都是民族语言我看不懂,估计这还是那位茶祖先王子。
广场旁边,一座崭新的佛殿正在修建。景迈大寨是景迈山古茶林聚集面积较广,茶叶口感及品质较好的一个寨子。
新佛殿旁边,是一座古老的旧佛殿。从古至今,古老的茶树与参天大树在这里交错丛生,大山与村落,古茶与房舍,森林与茶人融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这是一座单独的小殿。居住在这里的傣族村民,家家户户种茶又种树,茶与树为邻,人与茶为伴,相依相随,同度岁月风雨。
这是佛殿内供奉的佛像,很有少数民族风格。这一带的村寨,景迈村以傣族为主,芒景村以布朗族为主,各民族和谐相处,仍然保存了各自的民族语言、风俗、节庆、祭祀等文化传统,但都信仰佛教。

前一篇:八千里路云南月之五:思小高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