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名胜——兰陵王高肃墓

标签:
兰陵王墓兰陵王碑磁县刘庄兰陵王入阵曲 |
分类: 家在邯郸 |
磁县名胜——兰陵王高肃墓
兰陵王墓在磁县城南5公里处讲武城镇刘庄村口,以前虽多次从这里经过,却没有停下来观览,今天要去补这个缺憾。其实去这里挺方便的,自驾车沿107国道直接到达,也可以坐邯郸到安阳的城际公交,到刘村下车后,向西从桥下穿过京广铁路便是。
兰陵王墓有一圈围墙圈着,正门朝西,门前是一停车广场。大门敞开,无人管理。墓主人高肃(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字长恭,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乃南北朝时期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高肃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屡建战功,是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先后被加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
高肃因战功显赫而招到当时的皇帝(其堂弟高纬)的猜忌,终被赐死,死后被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现墓园大门上就写着“兰陵忠武王”五个篆书大字,门框上是后人撰写的歌颂他一生功绩的长联。
大门南侧有一块文物保护碑,磁县北朝墓群现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陵王墓为磁县北朝墓群中较为著名的一个。
墓园内的设置挺简单。南侧为一碑亭,典型的中式园林建筑风格,上覆琉璃瓦,墙壁有镂空窗,既可通透光线又可向内观瞧。这是碑亭的背面。
这是碑亭的正面(南面),门楣上镶有石匾,上镌“兰陵王碑”四字,石匾两侧还有金龙彩绘图。此碑亭于1976年秋由河北省文化局文管处拨款修建。
兰陵王碑是现存“磁县三高碑”(其他二碑为高藩碑、高盛残碑)中保存较好的。由于此碑体量高大,碑亭设计成了半阴半阳式,进门后需下数级台阶方能到底,沿石碑与墙壁间狭窄的缝隙可绕碑一圈。
兰陵王碑于1920年由当地村民筑路取土时被偶然挖出,下半部的字迹已然驳落模糊,上半部的字迹依然清晰,遒劲古朴的文字真实地记载了兰陵忠武王高肃身死经过和立碑年份,是难得的文献资料。
兰陵王碑额篆阳文四行十六字:“齐故假黄钺右师右慰公兰陵忠武王碑”,文字清晰可辨。1980年,兰陵王碑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1988年,兰陵王碑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兰陵王碑北30米处,为兰陵王墓冢,墓冢前有兰陵王高肃的大理石雕像。高肃是在乾明元年(560年)三月二十一日受封兰陵王的,后来累次升迁至并州刺史。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战火连天的时代,各国之间争战不断,高肃也一直在硝烟中厮杀。因他的容貌出奇的俊美,就像是纤洁的女子一般,为了震慑敌人,他让人做了一套狰狞可怖的头盔鬼脸,每逢作战时戴上,让人有不寒而栗之感。
真正让高肃名垂青史的则是《兰陵王入阵曲》。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邙山之战时,北周攻打北齐的洛阳城,武成帝高湛命高肃等将领前往洛阳增援。头戴狰狞头盔面具的高肃,带领五百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到了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戴着面具,守城军士不确定是敌还是友,高肃摘下面具,守城军士看清了他的面貌才放箭保护他。之后高肃大获全胜,成功解了金墉之围,周军大败,“丢营弃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在“邙山大捷”中,北齐武士们持假面歌舞庆祝胜利,由此诞生了广为流传的《兰陵王入阵曲》。后该曲定格为着假面指挥击刺的男子独舞,曲调悲壮浑厚,古朴悠扬,气势不凡,再现了当时的壮烈场面和激越情感。此曲诞生后,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隋朝时被正式列入宫庭舞曲,中唐时唐玄宗李隆基定其为“非正声”,下诏禁演。后渐渐褪去武曲本色,演变为“软舞”。南宋时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名,称《兰陵王慢》,有越调和大石调之分。用越调演唱时,分三段,二十四拍,毛开在《樵隐笔录》里说“至末段,声犹激越”,还有“遗声”可寻;而大石调演唱的《兰陵王慢》,则分前后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鸡漫志》说法,已经“殊非旧曲”了。以后该曲在我国渐渐失传。
幸运的是,唐时传入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保留了几分真实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赛马节会、七月七日的相扑节会、射箭大赛等庆祝胜利时,都要反复演奏此曲。直到现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独舞表演节目。日本人将其视为正统的雅乐,格外珍视,对其保留和传承有着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使千年前壮怀激烈的兰陵舞曲得以原汁原味保留。兰陵王雕像也特别强调了手中持的狰狞面具。
1986年,磁县的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回了《兰陵王入阵曲》,使千年古曲重归故里。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该曲问世后的第1428年,在邯郸市马忠理的组织下,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领的雅乐团抵达磁县,在兰陵王墓前奉演了此曲,堪为艺术界一大盛事。
高肃因被皇帝猜忌而赐死,北齐失去了军事支柱。四年后,北齐被北周所灭,北齐皇室成员几乎全被屠杀。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兰陵王的美,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兰陵王墓的东侧,栽种了一片翠柏,似是在对往事不断地缅怀。
刘庄路口处的107国道东侧,还有一个北朝皇陵文化宫,也是从此过往多次没有进入,今天也顺便进去看看。这是大门。
这是大门的背面,上书四个大字“雄镇磁州”。门内南墙根下立着一块石碑,记述了此建筑的建设经过。文化宫坐东朝西,南北两侧是厢房,都改成了商业经营场所,有洗浴还有超市。院子正中有一座破败的亭子,叫“肃然亭”。
越过亭子,院子的最东端是一座大殿,叫“名贤馆”,殿宇已严重失修,房顶上塌陷了好几处,露着天空。
名贤馆内只有五尊塑像一字排开,没有文字说明和介绍,也不知道都是谁。左数第二位是一位容貌清秀的年轻武将,一定是那位美貌的兰陵王高肃了。
前一篇:一组至理名言
后一篇:游河南之——安阳西门豹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