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2016-04-20 18:03:24)
标签:

涉县

更乐镇

大洼村

石屋

小布达拉宫

分类: 家在邯郸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大洼村本来是涉县更乐镇境内地处太行深处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2015年1月份,一位涉县籍摄影师以大洼村为题材拍摄的《家乡的桥》摄影作品,在第三届希腊克里特岛四地巡回国际摄影展中,获得了HPSC金牌和评委推荐奖,为此大洼村引起众人关注,并迅速火了起来。
  我是从鹿头乡先到更乐镇再到大洼村的,计30多公里路程。如果从邯郸市走高速经更乐到大洼,近100公里。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从更乐镇向东南走,十几公里后远远地看到了孔子峰,就知道大洼村快到了。山顶上,一古装老者盘腿打坐,梳着高高的发髻,眉额清晰,人称此峰为孔子峰。越往前走离孔子峰越近,大洼村就在孔子峰的正前方。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在大洼村的一号桥,向北上桥过清泉河,然后向东走就到了村口。这是大洼村的村口,进出大洼村只有这一条路,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为北边的青阳山与东西两座大山相连,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大洼村又名“凤凰窝”。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这个石碾坊是进大洼村后的第一个景点,就是一个简陋的棚子里放置着一个简单的石碾,十分朴实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紧挨着石碾坊的是马棚。看得出来,这个马棚本来早已废弃,也是为了发展旅游而整修的。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紧挨着马棚是这么一个小屋,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乡村的游客中心,后来看旅游图才知道这是一个老戏台,两个小门是后台,前面的平台是舞台。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老戏台对面是龙王庙,这是龙王庙的山门。那个老戏台当然是龙王庙的戏台了。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龙王庙的正殿,有廊柱还有出厦,那么淳朴,又那么中规中矩,典型的山乡建筑。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正殿的供台上供奉着三尊龙王塑像,殿内还放着三乘小轿,根据塑像的形状和轿子的大小,我判断在某些时候,村民会用轿子抬着三家龙王上街游行,进行祭祀活动。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进入村庄顺着街道前行,两侧山坡上风格独特的石头民居立时闯入眼帘。这是刚进村,越往里走越精彩。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这是大洼村的二号桥,从路面上看,桥洞就像是一弯新月。大洼村的街道就是一条沟谷,由于村里土地很少,房子只能依山就势建在沟谷两侧的崖壁上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由于山势陡峭,房屋全部采用前筑高堰后拓山坡的方式,有的房屋光打地基就得垫20来米高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一棵老核桃树从石墙里斜着长出来,伸向村街。村子里,无论是房屋楼阁、长街小院,还是桌椅板凳,均以山石为原材料雕琢而成,完整保存了明清风貌。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大洼村是个典型的小山村,现今全村只有117户,328口人。传说在明朝嘉靖年间,有一张姓人家隐居于此,并在这里繁衍后代,根据村里的“老案”(家谱)记载,至今已传了28代。而这个村子,从来没有外姓人定居,是家族式的村落。村里人不多,村民这样坐在街头聊天的场面也不多见。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大洼村也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硬化了街道的路面,两侧正在进行绿化栽上了松柏树。这位村民正在用水枪冲洗街道两侧的石头,我观察了好一会儿,他是极其认真地一丁点一丁点地一遍一遍地冲,真的是一丝不苟。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这是大洼村的三号桥,这不是一个过水桥,其实算是一个交通立交桥,建这个桥是为了方便住在街道两侧的人们往来行走。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这些石头房子大多修建于明清时期,由于昔日山路难行不便于运输,村民们就地取材,利用石头垒壁、木头搭拱、青瓦铺顶、依山就势,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这几组高高的石屋,被人称为“小布达拉宫”。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随着村民生活的改善,村里也出现了现代建筑,这个一间到顶的点式楼,一下子盖了四层高,外表贴满了白瓷砖,在一片石头房的村里可算是鹤立鸡群。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村里共有三座庙,这是位于村中央的奶奶庙。由于奶奶庙建在高坎上,无法从正面拍摄,只能拍侧面。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奶奶庙前面是享殿,后面是正殿,正殿门额上写着“元君宫”三个大字,字虽然幼拙,却透露着满满的淳朴。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这是供奉在大殿内的三家奶奶及诸位神仙。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主管送子嗣,所以是农村很重要的神仙。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向东走出村子后,还有一段处于深沟中的水泥路,也是新修的,然后就没路了。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从村东看孔子峰,只隐隐约约有个轮廓,远不如从村西看那么惟妙惟肖。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大洼村除了主街是缓坡形平道,其余的街巷大都是台阶路,在村中石阶路上穿行,从这家门口一不留神就走到了另一家屋顶上。这时正是梧桐花盛开的季节,瞧这家的院子里,一枝枝花条旺盛地向上生长着。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沿着一个石坡路能走到村委会,过村委会往西,就到一户人家的门口,这里是一个较好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向南望,这些房显得那么气势恢宏,远远望去,就好像是“悬”在半山腰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再往上走,还有一个更好的观景台,看到的是这个效果。我看到一幅摄影作品是雪后从这里拍的,灰色调的石屋顶上遗留着一片片白雪,很有韵味。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村中央的三号桥是出作品的地方,我看到好几幅摄影作品,都出自这道桥。在桥上徘徊,突然看到西沉的太阳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地上,是那么的有趣。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石头房子石头路,石头碾子石头磨。在村中央的核心区域,几乎全是石头,看不到一块砖头。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恰巧看到一位挑着水桶的大嫂从立交桥上走过,可能是发觉我在拍照,害羞地紧跑几步躲开了,不过还是被我抓拍进了镜头中,使画面活了起来。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大洼村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这家门口,几位妇女和孩童聚坐在一起做手工活儿,其乐融融。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在主街南侧的高坎上找到了村里的第三座庙宇——关帝庙,庙建在空中,下面是走道。每年的特定时节,村民都会在村子里的奶奶庙、关帝庙、龙王庙进行农耕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关帝庙旁,坐着一位头罩蓝色方帕巾的老奶奶,她已经八十多岁了,好奇地看着我这个外地人,肯定觉得我怪模怪样的。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最后奉上大洼村的旅游导览图,游览线路其实很简单,不过看到的景观一点也不简单。夜幕降临时,村中的石屋里就会升起袅袅炊烟,山柴炖的饭菜清香四溢,让前来参观的外乡人尽享山村的静谧古朴之美。
  大洼村,是我所见的太行山里最有特色最美的村庄。
涉县历史文化名村之——大洼村:太行深处的布达拉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