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羊年春节之——三看南宫碑

(2015-08-21 14:32:59)
标签:

南宫碑

南宫县

羊年

张裕钊

南宫一中

分类: 走遍中国
羊年春节之——三看南宫碑

  羊年的大年初一,照例驾车先回曲周再赴沧州省亲。路上可经邢台南宫市,这一次,说什么也要去看看南宫碑。
  说起南宫碑,在邯郸可谓顶顶出名,盖因邯郸书坛有李氏为南宫碑世家,且颇有建树,邯郸很多匾额皆为李氏所题南宫碑体。所以,很早就有到南宫看看南宫碑的意愿。
  N年前的某一个春节北上省亲第一次从南宫经过时,我就要去看南宫碑。我原以为,南宫碑之于南宫就像丛台之于邯郸,街头一问,孩孺凡夫无人不晓。而实际情况是,大年初一的南宫街头行人稀少,连问几个人,无人知道我在说什么,无奈只好悻悻离去。
  回邯郸后,正好碰上工程大学南宫籍教师邢老师,向他打问南宫碑,他的同学正好是南宫市的文物局长,当即把电话打给老同学,得知此碑安放在政府院里,外面罩了玻璃罩。邢老师说,他在南宫中学上学时,记得此碑,上面记载着捐款名单和数额,因为字写得特别好而有了名。我说好像不只是这样吧,他也搞不太清了。
  就这样,我一直惦记着再过南宫时要去政府院里看南宫碑。几年后的一个春节,我驾车从沧州省亲回来,跟着导航就到了南宫市的政府所在,左找右找却找不到。向街上的人打听,说,原来政府确实在这里,院里也确实有个碑,现在政府迁到开发区了,院里的碑也不知道移到哪去了。那天雾霾特别大,在南宫街头转来转去不得要领,只好再次悻悻离去。
  回邯郸后,又碰上了邢老师,叙说两次寻碑而不遇的经历后,邢老师笑了,再次致电他的文物局长同学,确认此碑现在就安放在南宫一中院内,板上钉钉,没有任何疑问,我才放心。
  羊年春节北上,这次是新车新导航,从大广高速下到省道,再拐几个弯直接到南宫一中。车停在满是崭新的高楼大厦的南宫一中门口,向门卫师傅打听,门卫师傅说这里是新校区,碑则在老校区院内,由此向右直行不到两公里,就是老校区。
  向前直行不到两公里,是个丁字路口,右转,左侧,赫然是南宫一中老校区。向门卫师傅说明来意,门卫师傅说,碑确实在院内,但只可一个人进去观看,超过两个人,就须报请校长批准。不管怎么着吧,我先进去再说。
  进门走过百米,一个精致的小亭出现在眼前,亭内竖立一碑,就是闻名遐迩的南宫碑。碑外加了玻璃罩,透过玻璃,一个个小字历历在目。亭为八角,八根廊柱,柱上张挂四副对联,皆由当地名流书写。
  亭旁有一《迁址小记》碑,记录了此碑的迁移过程,碑文如下:
  《重修南宫县学记》碑,始建于光绪十二年,时立邑治此庭。公元二零零一年三月,时任市长毕君士杰倡《学碑》归庠,应者众。吾校幸且喜,旋而迁之于此,并斥资十万有六,造双层彩绘八角亭以庇之。时在辛巳冬日。
  碑文及书为清末名儒书法大家张君裕钊所作,其文精深博大,所言《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发聩而警世;其书高古浑穆自成一家,承前而启新也。
  迁碑,酬保护文化遗产之志,圆师生临学怡情之梦,遂杏坛添景之冀,强史蕴之基,播校华之馨,人才因之俞增,大业因之俞盛,吾邑因之翼丰而翔高。此景乃境,归众望而藉民意也。
  南宫中学撰 张书范书
  公元二零零三年秋立
  一端另有一双亭叫桃李亭,亭内安放着南宫中学创办人齐福丕先生的半身雕像,两亭之间的绿树丛中,竖立着该校历任校长的半身像,足见南宫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南宫碑的作者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湖北武昌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书法家。南宫碑是他64岁时的作品,比较娴熟地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碑文字体结构里圆外方,方中带圆,颇有风神;圆中见方,内藏筋骨,使每一个字都显得既充实而又有余韵,堪称“柔峻相间,融而化之”,曾被誉为“在近代书坛上别开生面,独创一格”的“南宫碑体”,称为“文字双美”,刻镌兼优的艺术珍品。此碑颇得金石书法爱好者的青睐,其拓本解放前在京、津书肆就多有出售,直到现在,此碑拓本仍风行于海内外。
  南宫碑的内容,主要是抨击了腐朽的科举制度。从“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的思想出发,提出了只有废除“其弊已极”的“八股之文”,倡导“明体达用之学”,才能使国家“志气所动,人蹶而兴”,从而使国家富强起来。全文立论鲜明,结构严谨,文辞简洁,说服力强,在当时不失为一篇切中时弊的政论文章,被誉称为“文字双美”的书法珍品。
  南宫碑的碑文如下:
  重修南宫县学记 武昌张裕钊撰
  南宫县学,自明成化十七年移建今邑治,其后历弘治迄国朝嘉庆中重修者十有二,今又近百年,稍稍圯坏。摄县事李君与邑人复谋葺而新之,期年而工竣。乃走书属裕钊记其事。
  裕钊惟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然今之学者则学为科举之文而已。自明太祖以制艺取士,历数百年而其弊已极。士方其束发受书则一意致力于此,稍长则颛取隽于有司者之作朝夕伏而诵之。所以猎高第、跻显仕者取诸此而已无不足。经史百家,自古著录者芒不知为何书;历代帝王、卿相、名贤、大儒至不能举其人;国家典礼、赋役、兵制、刑法问之百而不能对一;诸行省郡县疆域不辨为何方;四裔朝贡会盟之国不知其何名。卑陋苟且成于俗而庸鄙著于其心,其人能骥目攘臂而道者则所谓仁义道德,腐熟无可比似之言而已矣。乌乎!以彼其人服中外,官膺社稷,人民之寄,生民何由而义安?内忧外患,何恃而无惧哉?且朝廷取士其立法之始,盖亦欲群天下之士范之孔孟之道以端其趋,又益试之诸经艺、策问之属以觇其所蕴蓄,其所以博士于学问之涂者,故不可谓不各。士诚一一求其实而践之。其学之成固自足出而为天下用,即其试于有司亦未必不角出于庸俗之人。然而相习而靡者苟得之弊中于人心,而莫有能振拔于其间者也。士莫先于尚志,而风俗之移易,莫大乎君子之以身为天下倡。今天下师儒学子,诚得一有志之士,闵俗之可恫耻,庸陋污下之不可以居。毅然抗为明体达用之学以倡其徒。
  同明相照,同类相求,水流湿,火就燥,志气所动,人蹶而兴。由一人达之一邑,一邑达之天下,风会之变、人才之奋,未可以意量也。
  嗟乎!九州之大,独无一二豪杰之士有意乎此者哉?今南宫近在畿甸,沐泽游原,且又南宫子所生之邦也,流风遗烈宜有未泯者。有能闻斯言而皇然兴起者乎?则李君是役诚不为无裨也已。
  光绪十二年五月记
  同知衔署南宫县知县李传棣 督修
  五品衔南宫县学教喻张凤翔
  南宫县学训导邱信
  南宫县候补知县知州用县丞杜友仁
  四品封员都司衔孙常泰
  五品封员陈
  候选训导谢锦
  五品封员万锡年 协修
  终于看到了久慕数年的南宫碑,遂了心愿。我不是书家,只是一名游者,对碑上的刻字只是一看了之,此碑权当一个风景,一游而已。

羊年春节之——三看南宫碑

南宫中学老校区大门
羊年春节之——三看南宫碑
学碑亭
羊年春节之——三看南宫碑
学碑亭局部
羊年春节之——三看南宫碑
南宫碑
羊年春节之——三看南宫碑
碑头:重修文庙碑记
羊年春节之——三看南宫碑
南宫碑局部
羊年春节之——三看南宫碑
南宫碑局部
羊年春节之——三看南宫碑
桃李亭
羊年春节之——三看南宫碑
南宫中学创办人齐福丕头像
羊年春节之——三看南宫碑
南宫中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雕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